苹果把Siri加入二代AirPods,耳内AI究竟有什么用手机

砍柴网 / 脑极体 / 2018-02-26 15:40
苹果要发布第二代AirPods了,或许我们身边没见到太多AirPods用户,但这款和iPhone7同时发布的无线耳机上市一个月就拿下了美国无线耳机网销市场26%的市场份额,有望成为苹果...

苹果要发布第二代AirPods了,或许我们身边没见到太多AirPods用户,但这款和iPhone7同时发布的无线耳机上市一个月就拿下了美国无线耳机网销市场26%的市场份额,有望成为苹果史上最畅销的配件。

去年谷歌推出的实时翻译无线耳机PixelBuds也经常被拿来和AirPods做对比,虽然两款产品一个主打实时翻译、智能助理调用,另一个主打音乐娱乐功能,但PixelBuds由于必须配适Pixel手机、触控板灵敏度过高等等问题,常常在外媒的横评中被黑的体无完肤。而这一次苹果提出要在新一代AirPods中加入Siri唤起、内置芯片等等,几乎已经确定,要将无线耳机之间的竞争上升到耳内AI的竞争。

无线是关键,智能耳机究竟比智能音箱强在哪?

在弄明白耳内AI的概念之前,我们又要回到同样的老问题上:利用蓝牙/WiFi等手段让设备从有线变为无线,就能称之为智能产品了吗?

把这个问题放到智能音箱上,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通过蓝牙和WiFi把音箱变成手机延伸,承担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作用,利用语音交互调用手机内的程序,整个过程毫无任何“智能”成分。目前大部分“智能音箱”启用率低的原因也是如此,单纯作为手机的延伸,却没有能够替代手机功能,哪怕是某一项功能的优势。

但把这个问题放到智能耳机上,答案就很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去掉线控,连接上蓝牙和WiFi,耳机就迈向的耳中AI的第一步。

这其中最显著的原因,是取消线控可以让耳机从外设变为智能穿戴设备,而且是一种体积非常小的智能穿戴设备。足够小、足够便携,就可以无限延续使用的时间和场景。

以一款名为Dash的智能耳机为例,这款耳机看起来就像是两个小小的耳塞,不光可以连接手机,自身还拥有4G内存,耳机中内置了麦克风收集环境音。在这样的设定之下,跑步、游泳甚至洗澡时都可以抛开手机,只使用耳机。甚至可以有一直不摘下耳机这种极限操作——由于耳机可以收集环境音,不摘下耳机也不会影响用户和外界的交流。

这样一来,智能耳机就占据了人体上几乎是唯一一个既能随时采集数据、接受信息,又能随时传达信息的位置。

从目前Dash和AirPods的已有功能来看,智能耳机可以收集行走步数、心率数据和体温等等,还可以通过内置陀螺仪捕捉用户头部移动状况甚至定位位置,当然也可以通过麦克风接受命令,再通过扬声器进行反馈。相比手腕上的智能手表,耳机显然可以更方便的进行语音交互,在接收信息时更无需占用宝贵的视觉空间。在科幻小说里的AR隐形眼镜被发明出来之前,恐怕很难有产品可以超越智能耳机当前的优势。

随身随行,住在耳朵里的AI究竟有什么用?

说了这么多智能耳机存在的意义,可智能耳机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通过耳机进入耳朵的AI,如果真会比手机里的AI、电脑里的AI有更多差异化差异化价值,才有可能让智能耳机有存在的价值,不然即使谷歌和苹果这些巨头纷纷入局,也只不过又是一波泡沫而已。

从今天的PixelBuds和AirPods看来,耳中AI的最好体现还是连接Siri和Google Assistant,将智能音箱式的远场交互变成更自然也更快捷的近场交互。

从测评中可以看到,PixelBuds对Google Assistant的唤起十分迅速,只要把手指放在耳机的触控板上,几乎同一时刻就可以和Google Assistant进行对话。从技术上来讲,这样直接触控的方式也必然会比语音唤醒词效率更高。加上耳机体积小、随身携带的特性,用户的声音更容易被分辨和捕捉,使用起来也更加简便:无需做出掏出手机、说出唤醒词这一系列具有仪式感的动作,让智能助理更接近随身随行、无处不在的概念。

这其中实时翻译算是一个典型应用,麦克风捕捉声音,利用机器翻译和语音合成技术在耳机中播放翻译后的内容。除了翻译,其他不适于使用手机的场景都可以利用上智能耳机。比如在健身时通过对体温、心率数据进行分析,智能耳机可以通过声音给出指导意见。

但智能产品的价值永远在于一整个产品群的相互连接和作用,就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一大串雷达传感器、摄像头和芯片一样,或许想实现耳内AI,依靠的不仅仅是智能耳机一款硬件,而是通过不同硬件组成“人体物联网”。

把智能耳机独立的看做一款捕捉数据、传达声音的产品,很可能限制住它的用途。换个角度想想,把智能耳机捕捉到的种种数据,如心率、体温、语音信号、尤其是头部动作为其他硬件所用,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举个例子,一些高端款无人机会有人脸识别功能,用来实现对某个人的跟踪拍摄。可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出现目标丢失、识别错误,或者过于耗费电量等等情况。但如果讲无人机与智能耳机连接,变成根据耳机定位进行跟踪拍摄,并且通过麦克风与无人机进行远程交互,就会比人脸识别跟拍有效的多。

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其他智能硬件捕捉的数据为智能耳机所用,例如在播放音乐时,智能耳机发现用户的体征数据显示情绪紧张,综合终端浏览数据,发现用户是因为看了恐怖片而导致心情紧张。智能耳机就可以对播放的音乐进行智能调节,使音乐节奏更加欢快,帮助用户调节心情。

今天看来,这些设想或许还有些遥远。毕竟耳机和音箱、手机等等设备不同,既然把它放在最切近人类听觉器官的地方,我们期待的自然是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精准的识别表达。这一点给智能耳机的软件和算法方面提了更高的要求。以目前Siri的表现来看,恐怕还达不到人们的心理预期。

但毫无疑问,我们生活中、家庭中甚至身体上正在慢慢被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占据,耳内AI只是一个小小的前奏。或许在未来,人类会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内置芯片的存在,和无数智能产品相伴而生。

(来源:创事记    作者:脑极体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