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最新洞察:国产化替代提速,VMware vSAN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互联网
2025
08/15
15:30
分享
评论

近日 IDC 发布《中国超融合市场跟踪报告,2025 年第一季度》,详解中国区超融合发展趋势、市场份额规模以及厂商占比。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融合整体市场同比增长 14.1%,规模超过 30.9 亿人民币,其中新华三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份额中排名领先,深信服与 SmartX 分别在全栈超融合与软件市场中排名第一。

在分析超融合市场增长趋势时,报告指出,2025 年第一季度医疗、服务、制造和交通等行业对本地品牌存储组件的需求显著增长。而在超融合软件市场,VMware vSAN 的市场份额也从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5.7% 下降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约 3.7%。

自博通(Broadcom)收购 VMware 以来,VMware 订阅模式和产品组合屡次调整,导致用户订阅成本与使用风险逐步提高。

2023 年底,VMware by Broadcom 宣布全面停止传统永久授权销售,所有产品统一转向基于“订阅许可证 + Core”的计费模式。

从 2024 年起,Broadcom 将 VMware 原有的 50 多款独立产品统一整合为包括 VVS、VEP、VVF 和 VCF 在内的 4 大产品套装。

2025 年初,Broadcom 又为每个产品组合设置了“最低购买 72 Core” 的数量限制,并向 VMware 永久许可证用户发出勒令停止通知函,拒绝为这些用户提供新的补丁或错误修复程序。

在 VMware 被博通收购以及信创转型趋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 VMware 虚拟化(ESXi/vSphere)、vSAN,甚至全栈架构的国产替代方案。替代方案需要具备 VMware 同等能力,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虚拟化/存储功能的使用需求,并且在关键业务支持能力、稳定性、安全性、迁移可靠性等方面都需要满足要求:

稳定可靠:替换方案能够支撑关键业务,具备在生产环境实际部署的案例,以及在真实生产中证明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有大量客户案例作为支撑。

易于运维:替换方案厂商具备全栈方案的解决能力,替代产品可以提供与 VMware 同等的关键功能特性,并且具备更简单易用的运维能力。

开放灵活:具有良好的虚拟化与硬件兼容性,并对产品进行了全面、深度的生态适配,支持多种信创软硬件,能够充分利旧已有硬件并统一管理。

迁移平滑:保证迁移稳定、高效、便捷,并能够控制停机时间,降低网络配置改造难度。

此前 Gartner 发布的全球《全栈超融合软件市场指南》中提到,目前具备 VMware 替代能力的成熟超融合厂商包括 Nutanix、Microsoft、志凌海纳 SmarX 等。选择替换方案时,需要重点评估 Hypervisor、分布式存储和虚拟化网络与安全这三个核心产品组件的功能、稳定性和性能是否满足以上生产级替换的要求。

作为连续 9 个季度领跑国内超融合软件市场份额的厂商,志凌海纳 SmartX 为用户提供了基于 SmartX 企业云平台的 VMware 替代方案——以一套技术栈提供自主研发的计算、存储、网络、数据保护和管理能力,并通过自研的 SMTX 迁移工具支持大规模虚拟机跨平台迁移,满足医疗用户 VMware 虚拟化、vSAN,甚至全栈架构的替代需求。

目前,SmartX 超融合已经在 1000+ 行业客户的生产环境中广泛部署,总部署规模超过 20000 节点,信创部署超 5000 节点,头部金融、制造、医疗用户部署规模超 100 节点,且生产环境验证超 8 年,在中国超融合软件市场份额中稳居第一。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