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提“赋能媒体”入局内容分发,自媒体老玩家最期待什么?业界

砍柴网 / 柳胖胖 / 2016-05-04 09:59
优质的内容,永远会受到追捧。只有找到能生产和传播好内容的“人”作为筛选的节点,才能避免被内容的汪洋大海给吞噬。UC从浏览器入口切入内容领域,把内容和电商平台深度捆...

uc-1

导读

优质的内容,永远会受到追捧。只有找到能生产和传播好内容的“人”作为筛选的节点,才能避免被内容的汪洋大海给吞噬。UC从浏览器入口切入内容领域,把内容和电商平台深度捆绑,打通交易形成内容生态,极有可能成为今年内容领域终极大战中一匹不可小觑的黑马。

背景:从工具到入口,UC切入内容领域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提到今年微信和今日头条在内容领域必有一场大战。核心的原因是,就和直播平台上的主播一样,而优质的内容,永远会受到追捧

果然话音还未落,UC就宣布要升级为“内容服务商”,携5亿用户强势杀入内容领域。其实就在去年上线的UC头条,已经改变了UC使用了10多年的适合web端展示的站点导航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适合移动时代内容分发和获取的信息流模式,大幅提高了用户在UC浏览器上“获取内容”的效率。

为什么各家都在切入内容领域?在有互联网以前,我们认为内容是稀缺的,不光是内容的生产稀缺,也包括内容的传播稀缺。换句话说,作者有限,渠道也有限。但有了互联网以后,信息是泛滥的,人人都可以创作,到处都是发布平台。我们只有找到能生产和传播好内容的“人”作为筛选的节点,才能避免被内容的汪洋大海给吞噬。

而这些人,其实就是自媒体。自媒体其实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概念,从最早的论坛,到天涯和猫扑,到博客和微博,其实到处都活跃着自媒体的身影。只不过,我们有时候称他们为大V,有时候称他们为意见领袖(KOL),有时候则称他们为网红。

UC早在功能机时代,就已经称霸手机浏览器市场。对于网民的喜好,流量的走向,UC已经了如指掌,优势自不待言。但这是一个“人民战争”的路子,需要广积粮、缓称王。如今垂直、细分、精准成为趋势,最重要的是就拥有吸引优质内容、并有能力盘活他们。

而内容即商品。如果我们把内容看成一件商品,从这种商品的生产制造、分销库存和流转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来看:UC需要补充的就是商品生产和盘活存量这一环。前不久举办的GMIC上,UC宣布“赋能媒体”,直接提出基于背靠阿里生态,用阿里数据画像+广告体系+增值服务+电商等模式激励内容生产者。如此,这缺失的一环算是补上了。

而我更看重的一点是,浏览器作为入口型产品中的大杀器,对其它领域天然有着有强大的切入能力。当年360浏览器在把自家的搜索推到默认首页后,一举拿下了20%的搜索份额,惊得李厂长赶紧呼唤起狼性来了。U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超过4亿的月活,表明入口优势依然明显,在内容领域能否复制当年360在搜索领域的战绩,值得期待。

现实:旧有模式已成红海,“赋能者”必须背靠大树

如今的平台格局对于新手来说,真的很难,以我个人经验,除非形成联盟,或有大号互推,现在做起来的难度相当巨大,比较主流的平台,都已形成稳定的既得利益,无论从变现、流量,都相当不友好。比如,我有一些现在才准备开始经营微信公众号或者头条号的朋友,向我咨询如果操作,我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如果没有相当大的资源投入和经验丰富的运营手段,几乎很难再培育出一个大号了,只能自己做着玩玩。

比如,头条号的问题是,一直没想好如何真正帮助内容创作者变现,完全不给外链的情况下导致了完全没有商业化空间,这就让大部分优质内容创作者,其实把头条号只是作为一个导流的渠道而已。

要知道,光是授人以鱼是不够的,还得授人以渔。据说,UC订阅号对于外链完全不作限制,且承诺内页广告的收入100%给到作者,我觉得,这才能真正解决一批靠笔杆子吃饭的作者的需求。

而微信乍一看是一个巨无霸界别的产品,打开频次和在线时长都特别高,但它的问题也已经渐渐凸显,那就是社交分发已经局部失效。人多的地方,信息也多,微信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产物。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和朋友圈的内容传播能力之变态,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内容数量和好友关系的不断增加,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信息过载。

由此带来的问题不但是用户在选择信息上的困难,也造成了新的小型自媒体成长困难。社交平台过了最初的红利期之后,新增的内容往往无法获得有效的关注,获得流量成本急剧提高。用户的注意力长期被大号占据,导致平台上的活力慢慢开始腐朽,最终引发用户大规模流失。

当互联网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的时候,全人类就发现我们遇到了信息过载这个麻烦。当完成原始的积累以后,互联网上的信息就早已多到普通人穷尽一生也看不完的地步。不断有新的互联网公司因为解决了信息过载的问题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雅虎的门户分类模式,比如谷歌的信息搜索模式,比如Facebook的timeline模式。

解决信息过载,核心其实只有一件事:信息的“筛选与分发”。想要做到“千人千面”,就得知道每个人的状态和每个人的诉求是什么。UC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十二年的积累,月活超过4亿,由此所带来的海量用户和用户行为,形成了真正的大数据。这样的积累,比起今日头条来更为深厚。在今日头条上你只看新闻,有时候你一直看的新闻不代表你下一次还爱看同一类新闻。但是在UC,它不但知道你看了什么新闻,还知道你搜索了什么内容,登录了什么网站,买了什么东西,由此进行推荐,也要更为精准。

最具“大棋感”的地方是,由于阿里已经入股或者收购了一批在行业生态链上拥有话语权的公司,比如优酷、高德、微博、神马搜索和PP助手等,UC在数据端,几乎涵盖了所有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主流场景,比如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移动等几大类最高频的应用场景。

反观百度和腾讯,百度在电商和社交方面可以说是有心无力;腾讯虽然在数据丰富程度上也不逊色,但在个性化推荐最为重要,也是最能打出差异化亮点的搜索、电商、地图这三个方面,都是出于下风。而对比其他的第三方非BAT公司,他们在数据的覆盖率和数据质量方面均不能和BAT相提并论。

因此,UC能描绘的用户画像,可能也要远比今日头条和微信来得更为全面。只有在描绘出“精准”和“全面”的用户画像之后,给用户推送个性化内容才有了可能。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之前传统PC上的淘宝网,本质上就是电商门户,但手机屏幕空间小,再采用中心化的流量分布方式,消费者信息就过载了,商户也有流量天花板。2012年的时候手机淘宝启动了“千人千面”项目,利用用户属性和历史访问记录进行算法推荐,让每个用户打开淘宝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界面,实现了与淘宝PC端完全不同的个性化体验,成功帮助淘宝实现了从PC到移动的跨越。

内容+电商:自媒体都能像罗辑思维一样变现吗?

在自媒体领域,或许毁誉参半,但你不得不承认,罗辑思维在变现模式上的探索,的确十分犀利。从优酷每周的节目和微信公众号每天的语音吸引了大量的精准粉丝之后,罗辑思维通过售卖有品质感的书籍来变现,这无疑为自媒体人指明了一条除打赏和写书之外的出路。

我认为,由于背靠阿里庞大的电商平台, UC上的内容天然地和这样的变现之路要更近,这是一个赋予内容媒体介入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业体系的机会。微博上的网红大都卖衣服,斗鱼上的主播只能卖游戏周边,但内容创作者横跨的领域十分广泛,我认为,只要他的内容背后能够对接标准商品,那么,从UC+淘宝天猫的组合,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过去单纯靠文字直接变现的模式所不敢想象的巨大空间。

GMIC上,UC也提出了希望推动原本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变,什么是内容服务商?就是让内容创作者像天猫品牌商家一样,拥有自己的“内容店铺”,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媒体新生态。如果能把自己的店铺作为自己长期经营的阵地,我认为这就不再是一次性的流量售卖,而是可以沉淀自己的品牌价值,形成长期效益。

通过打通内容+电商,UC上出现了一种规模化制造一批“罗辑思维”的可能性。而且,这批罗辑思维们和UC及其背后的淘宝天猫是一种深度捆绑的关系,不但你的内容在我这里,你的交易也在我这里,你的所有数据都在我这里,这就真正形成了一个内容生态,同时也是避免其它家争夺优质内容的护城河。

结语

其实,自媒体人对平台的诉求非常简单,首先是自己内容的曝光量要能做到极致,这对应的是平台的内容分发能力。其次是解决内容后要解决生计的问题,要有多重方式来帮助自媒体人变现。要知道,不同自媒体人的内容决定了他在变现上的选择是有局限的,如果这时候平台再多加限制,很多尚未成名的自媒体就压根没有机会了。

从浏览器入口切入内容领域,把内容和电商平台深度捆绑,打通交易形成内容生态,渐渐升级的UC,极有可能成为今年内容领域终极大战中一匹不可小觑的黑马。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