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京东都在说的VR购物距离商用还需要多久?业界
临近双11电商购物狂欢节,京东和天猫你来我往频频过招颇有一番剑拔弩张的氛围。除了要在线上超市上争个输赢,对于“VR+购物”这种新事物,他们的比拼也早已开始。那么,这个阿里和京东同时看好的VR购物,真正走入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还需要多久?
VR+购物
京东死磕阿里buy+
阿里在今年3月宣布成立VR实验室,启动VR购物项目“Buy+”,消费者可以利用VR技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购物,这项技术有望让线上购物拥有与线下购物近乎相同的完美体验。今年7月的淘宝造物节上,TechWeb还率先体验过一回“Buy+”购物。这个搭载HTC Vive头盔和手柄的“Buy+”尽管只能体验两个购物场景,但有关未来购物的轮廓倒是十分清晰。
这个有可能颠覆传统购物方式的新事物,引发了越来越多电商企业的关注。近日,
京东发布了VR/AR战略,成立全球电商领域首个VR/AR产业推进联盟,联合了30多家VR/AR上下游企业,从VR、AR的硬件设备厂商、算法及系统制作商,到内容供应商,涵盖了完整的VR、AR生态,通过品牌、营销、运营、金融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为VR、AR企业提供全面支持。
除了在产业生态上的布局,京东同时展示了自己的VR购物应用——“VR购物星系”,这个系统还将开放给第三方,使用户体验更加丰富的购物场景。京东目前的演示聚焦在3C、家电等领域,率先开放了消费电子卖场。
据京东VR项目负责人翁志介绍,今年4月底京东VR/AR实验室正式成立,实际上两年前开始就一直从事相关的研究。今年8月份京东高管去了一次美国硅谷,对时下热门的VR/AR厂商进行了一次探访。翁志称,这次的感触非常深刻,“我们看到原来线下完全是真实的购物场景,是社交的购物场景,电商时代我们是提供随时随地购物的场景,是满足实际购物需求,但是感受可能缺失了线下的体验。VR据原来线下购物和现在线上电商随时随地购物结合起来,不是真实但是非常逼真的,拿一个产品完全能够感觉他的重量,这是我们以后要展示的VR购物未来场景。这是我们对未来购物场景的憧憬。”
设想美好
成本问题如何解决
京东的设想与阿里推出Buy+的初衷完全一致,他们同时都看到这个新兴的购物方式对传统电商的巨大颠覆力量。未来是美好的,但现在面临的情况是,VR购物在中国距离商用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阿里“Buy+”与京东“VR购物星系”目前展示的设备都是采用了HTC Vive的头盔和手柄,再加上搭载的计算机设备。光是硬件的花费就在15000元左右。这并不包括实物的建模费用。
据Buy+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目前将一件衣服进行扫描建模的费用是几十元钱。如果是婚纱则更贵,大概会需要两三百元左右,因为婚纱的纹理更复杂。
京东早已经看到VR购物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建模成本问题,在其VR战略发布会上,京东集团CTO张晨表示,“在技术领域,京东还将提供一套统一的建模工具,它能够让使用者制作统一标准的电商应用和VR/AR内容,并降低建模成本。”
翁志则在采访环节提到,京东的目标是要做工具,使市场变成标准化的市场,使产品建模成本稳定下来,让任何一个厂商都可以很容易的建立自己成本的模型。
阿里的Buy+目前可以支持两种场景的购物体验——购买内衣和女包。对于建模成本方面的考量,阿里似乎并不太在意,在淘宝购物节现场,TechWeb就建模成本提问该项目负责人时,他显得不太在意这个费用,“几十块钱一件的建模费对于淘宝卖家而言并不是很大的开销,而且并不是每件衣服都需要建模,同一款式的衣服只需建模一次就可以。这个费用并不大。”
除了建模以外,VR购物在商用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设备和技术的掣肘。
翁志在媒体采访环节时称,VR购物能够真正实现很大程度上我们在等待硬件的进步。
据今年4月份一份投资人从二级市场获得的数据显示:Oculus Rift今年计划出货量为350-400 万,三星Gear VR为200万,索尼PS VR为150万左右,HTC VIVe为70-80万。相比于资本市场的乐观,VR创业者对市场的预期要悲观得多,“这个数据砍掉一半也还是乐观”,而根据GDC调研显示,VR走向主流或需15年。
今年6月美国知名老牌电商eBay宣布与澳大利亚零售商Myer合作推出全球首个VR虚拟现实百货商店,消费者可以通过“eBay视觉搜索”随意浏览或者挑选商品,还可在线购买12500等多种商品。VR购物商城既然已经在国外开始应用,作为时下最潮流的购物方式,它在中国推广是否有可能呢?
尽管阿里和京东都看好VR,但距离它真正商用,实现对传统电商购物模式的颠覆至少不是这两年的事。不过,翁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技术非常飞速发展,我相信在座的人肯定能够体验到,而且是在比您预想的时间要短得多。”
【来源:TechWeb 作者:王蒙】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