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大势下,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如何进行“模式再造”?业界

砍柴网 / 高梦阳 / 2017-11-30 14:44
“中新创新大会”,在企业间互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层次,即国家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创新交流。

 

融合大势下,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如何进行“模式再造”?

中国的互联网经历了一个成熟的发展周期,使得“在线”成为消费大军的主流生活方式,这把曾经建立起坚固护城河的实体经济卷入一场转型大战,开启了新一轮变革。

海尔大力推行“人单合一”模式和创客平台,走出一条传统企业引领创新的康庄大道;万达在两年前启动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建立网络科技集团探索互联网升级;凯德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和设立创投基金,使科技助力实体经济,创造智能化生活解决方案......

而近两年,中国电商巨头们也纷纷向线下抛出橄榄枝,马云拥抱“新零售”,刘强东提出“无界零售”革命。零售创新,成为传统零售和互联网新模式试探彼此的缓冲地带,科技也成为其中的最大变量。

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几天后即将举行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可以预见科技与实体的融合将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一股新的回归实体经济的浪潮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里出现。

相比较科技企业不断刷新的估值,实体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价值洼地,在创新大潮下重新提升实体经济的价值,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11月24日,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凯德集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新科技创新大会”,聚集到中国、新加坡两地最智慧的大脑,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对于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新加坡财政部部长王瑞杰、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兼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司长何致轩、凯德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罗臻毓和凯德集团首席数码官黄国祥,以及横跨实体经济与科创领域近20个行业的企业高层、创投机构、高校及媒体等各界嘉宾近300人莅临现场。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这个时间节点,探讨科技创新,意义深远。纵观实体经济转型的模式,大都是企业间的互动,创业大赛、创客平台等等,实体经济为初创企业提供实验场景,初创企业又反哺实体经济。

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

新加坡财政部部长王瑞杰

本次大会在已有模式——企业间互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层次,即国家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创新交流。

作为大会的重要嘉宾,新加坡财政部部长王瑞杰表示, “中国的创新领域充满活力,我们将新加坡企业的创新带入中国市场,企业能接触更多新的思维和资源,精益求精,获得长远发展。”

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实业兴国,科技兴邦,这既需要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大力引导和支持 ,更需要众多的企业、机构乃至个人踊跃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来。”

实体经济正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中谋求复兴,而凯德集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外企,也顺势而动。

凯德集团中国区CEO罗臻毓说,

“凯德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在中国总投资额超过千亿,我们正在尝试智能化楼宇、智慧购物中心、智能社区、未来办公等等,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进一步结合旗下多元业务实体,形成可持续生态圈,创造智能美好生活。”

大会上还举行了全球创新联盟(北京)发布仪式,在两国政府的见证下,推动两国企业间更深层次的合作。

会上签订了三项战略合作协议,展现了海外企业引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良好前景。三项协议分别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凯德集团、优客工场;凯德集团和瀚海控股集团;凯德集团与旷视科技签订。协议内容众多,拿凯德与瀚海的合作举例,由双方联合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拟共同成立人民币“新商业科技投资基金”(C31VC),以投资引导全球先进科技对接区域产业资本、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所在地区的跨越发展。该项合作也成为多方推动实体与科创融合发展的又一例证。

凯德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罗臻毓

凯德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罗臻毓

如何让线上线下都走得更远?

“传统行业在今天遇到了不同的时代,人们都说被社会逼着走,我们也是。”凯德集团中国区数码战略负责人李琤洁告诉钛媒体记者。面对整体生存环境的变化,实体商家都在思考: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让传统行业走得更远。

而关于未来的危机感,不仅普遍存在于实体商业中,互联网企业也遭遇了相似的困惑。

在线上流量红利终结、消费升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线上企业以及科技公司同样急于寻找模式上的突破与技术落地的可能。

事实上,无论是互联网+还是O2O,线上线下从未割裂过。尤其在过去三年间,移动支付在中国掀起的巨大变革,培育了滴滴、美团、摩拜等公司。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视觉感知也把汽车、商店、商场、诊所和学校等场景数字化,从而让数据空间与实体世界的结合有了更大的可能。围绕着数字化、智能化的主题,整个产业链上从前端到后端,掀起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

“所有企业都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科技企业”,在大会的讨论环节,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点出了这一轮实体经济转型中每个玩家的心声。的确,从阿里与京东分别主导的电商对线下零售、物流体系的变革,到以凯德、万达为代表的线下实体业态的智能化改造,以及入雨后春笋般涌出的无人概念零售店,都让实体经济与前沿科技的融合,切切实实地成为了未来的大趋势。

凯德也趁势推出“科技创新大赛”,通过旗下覆盖生活休闲、工作、居住三大场景的跨国实体业态,为初创企业提供试验田、资金和商业导师支持,还将助力成功项目的国内外布局,从而最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的痛点。

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挑战在哪里?

诚然,各大玩家线上线下融合的方案基本都遵循这样的逻辑:第一是通过物联网硬件方面的联动,采集线下商家和用户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与场景串联;其二,利用线上平台与线下的服务体验激活更多的用户,增加用户粘性,把“人”串起来,建立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创造更多的交叉场景。

但对于涵盖范围更大的宏观经济层面,光把精力放在人、货、场三个元素的变革上,还远远不够。显而易见,实体经济与前沿科技的结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成为未来中国指引经济变革的重要战略。

而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这场高规格、跨国、跨领域的创新大会上,开启了国与国、政府与企业、实体经济与科技企业“三融合”的新模式,构建了开放包容的互通机制,对两国的科技企业与创新团队给予了资本与生态上的支持。不过,“三融合”在实操方面,仍然存在着挑战。

首先,就是对底层技术开发的支持。当前,线上商家与线下实体融合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打通,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效率,以及底层数据架构的搭建。实际上,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已经历时多年,但直到今天,也远远称不上成熟,仍然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与资本扶持。

不过,技术的研发只是一个层面,如何成功实现在实体中的落地应用,实现对实体场景的改造,也决定着融合的推进速度。

以凯德为例,其线下拥有丰富的场景与实体业态,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办公楼、服务式公寓、住宅等多元业务横跨全球31个国家174个城市;在中国52个城市拥有/管理190多个实体项目。目前来看,其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在各个业态稳步推进中,旗下数字化平台凯德星虽然已经拥有四百万的活跃用户,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的聚合效应还有待显现。

纵观整个线下实体,技术的改造还没有深入骨髓,数字化只是第一步。如何在线下实体业态中有效地验证技术的可行性,推动创新团队与实体商业的精准匹配,将是实体经济平台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当然,也是巨大的机会所在。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