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合并真是为盈利吗?肯定不是醉翁之意吧?业界

砍柴网 / 王可 / 2017-09-25 21:11
共享单车ofo投资人朱啸虎在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称,行业格局已定,ofo和摩拜占据了95%的份额。

共享单车ofo投资人朱啸虎在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称,行业格局已定,ofo和摩拜占据了95%的份额。但他也表示,两家企业每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合并才有可能盈利。在被问到“谁合并谁”时,他表示,“对资本来说并不重要”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显得不淡定了,都想说几句,包括我。“谁人不识朱啸虎”的年代,我认识人家,人家也不认识我,我也就站在说几句“不腰疼”的话。

首先,我提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朱啸虎先生赶紧投一个物资回收公司吧,天使、A轮都省了,直接战略投资奔IPO去。核心业务就是与OFO达成战略合作,回收满街的小黄车,我估计收的差不多了也就该上市成功了。这比滴滴和OFO上市路径短的多,故事也好讲,符合世界主流价值观,环保集约,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完全有可能物质回收公司先IPO成功,然后收购OFO和滴滴,由朱啸虎先生创造的风口,最终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生态。

这脑洞开的,我都信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共享单车竞争格局定了,但运营发展的格局正在确定中……

共享单车实际切入的是公共服务领域,这一领域有序发展比竞争更重要,因为公共服务的发展不完全是市场能够决定的,市场化只能是一部分,这部分的权重多少是可以商榷的。共享单车公共服务的属性非常强,目前出现的乱象就是这一属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就是公共资源貌似被企业占用甚至是滥用了。目前共享单车无序发展是不行的,需要建立新的秩序,进入有序发展阶段才可持续,这一点是广泛达成共识的。目前所谓的格局已定,应该就是竞争格局确定了,领先的厂商基本拿到了“入场门票”,但能否可持续发展还未可知,作为参与竞争的厂商之一,就算是绝对领先者也不好说就能定了什么。说的最直白一点,共享单车停放的那块地,哪个厂商“租”还是“买”了?即使将来有关部门明确这部门公共资源允许厂商使用,甚至是免费使用,是不是必须要“合规”?这规定还没出台呢,谁好说就格局定了呢?单纯谈竞争格局已定,就开始谈如何盈利,我觉得这格局有点“LOW”,如意算盘打的有点早。

我在上一篇关于共享单车的文章中描述过共享单车将来很可能是一个“特许经营行业”,有关部分会鼓励倡导并施行有序监管,参与其中的厂商去主导有序发展。目前不正行业转型的时候吗?到那个时候,竞争的内容将发生变化,野蛮生长抢地盘绝对不是主流,而是产品、服务、运营三个层面的竞争与创新,良性有序发展。到那时朱啸虎先生再谈盈利比较靠谱。

合并是不是竞争格局的终点?

目前看,共享单车如果出现合并应该是资本的选择,而不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在消费导向的领域中,市场发展的必然应该是消费者的选择,也就是说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良币驱逐劣币,而资本的选择更消费者的选择不一定跟消费者的选择一致,目前资本驱动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已经不少了,所以目前消费者普遍不希望出现资本驱动的合并。其实“我们这一届人民”没有什么不行,反对合并真不是因为没有便宜占了,是真的领教过了合并之后的种种恶劣。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朱啸虎先生认怂了,我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跟本不存在认怂不认怂的问题,只是在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问题。在“营势”方面,朱啸虎先生是一个杰出的投资人,看似他说了很多话前后互相打脸,其实没有打脸。他的问题是“择道”与“精术”,选择的道路与战术在发展中没有达到预期,支撑不起他营造的“势”。这种落差就让人感觉很搞笑,而且媒体也经常断章取义,获得哗众取宠的效果。我理解朱啸虎先生的话就是到了“抱团取暖”的时候了,不是市场出来问题,是融资出来问题,合并是解决融资的问题。

BAT的态度其实与共享单车融资的导向有关!

我一直说,BAT是我国互联网领域“穹顶”级别的企业,在融资层面“穹顶效应”很明显。这一届互联网创新企业在发展到“独角兽”阶段都会触及到这个“穹顶”,就是站队的问题。在融资的路上,OFO最大的劣势是还没有站队,对标的摩拜已经站队了,就是腾讯阵营了。

我总结了一个规律,很多奔着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公司普遍三种姿势,撩百度,抱腾讯,扯阿里。

先撩百度,就是周期性的传出百度要投资的“绯闻”,这种“绯闻”传着传着就可能成真了,不成真也给自己涨身价了,传的太邪乎了就有可能被百度辟谣。也就是百度投资的套路比较简单,看上了就投了,而且投了就做“亲爹”了,比如糯米,去哪儿等公司,不投就辟谣了,比如美团撩了那么久,被辟谣了好几回。

再抱腾讯,就是一边撩着百度,一边赶紧抱腾讯的大腿,能抱上一定抱。腾讯不仅给钱还给资源,而且多数情况下只做“干爹”,不去主导企业发展,比如京东。

扯阿里,阿里投资套路深,虚虚实实,不久前不就某投资人就炮轰了吗?撩百度不得,抱腾讯不得,那就扯阿里。阿里投资其实就是买买买,看上了就买回来变成自己的,比如UC和高德地图。那些看上了又不想买的或者不到买的时候就投点,可是阿里的投资可能有名无实,趋势有些公司扯着阿里投资的大旗到清盘那天也没等到投资到位,也有些公司吐槽阿里投资就是在IPO前来摘桃子了。其实投资到不到位,这些公司难道不在沾便宜吗,不是在扯阿里的虎皮去忽悠投资吗?所以只出了个看不下去的投资人出来吐槽,没见哪个创始人出来吐槽,比如怼天怼地的罗永浩都不说什么。

OFO目前就是很尴尬,对百度没得撩,百度不care这个领域,投了UBER中国跟着做了滴滴小股东就不再对出行行业感兴趣了,而且百度是一家典型的轻公司,也一直没有投重资产公司的传统,目前百度把百度外卖都卖了,糯米都轻量化了,撩的结果一定的“这届公共”出来辟谣。抱腾讯就更没有可能,人家投了摩拜,而且小马哥都出来怼过朱先生了,于公于私都不可能了。所以只剩扯阿里这一选择了,因此选择放出风来就是“阿里和软银要投OFO”。软银和阿里什么关系众所周知。

最后,我再开个脑洞,看看OFO的融资过程暴露了什么。

OFO的D轮和E轮投资人重叠度是不是很高?中间还有一次被收购,朱啸虎先生的金沙江创投没有跟投。我是不是可以简单的理解,E轮投资就是D轮投资人们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下,为了持续运营也好,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融资压力也好,在完成了一次股权调整之后又凑了部分钱跟投了一次。那么金沙江创投退出与否没有披露,那么所谓的收购,谁收购了谁的股份呢?那么OFO到底是站队了还是没站队呢?是不是阿里资本进入了就算站队了呢?阿里版图中还是有永安单车呢?阿里当年投资美团时,手里还是有口碑的,后来跟美团怎么样了?美团目前算不算阿里阵营呢?

再看看摩拜的融资过程,尤其是时间线比对一下,不难发现OFO从D轮开始就是跟着摩拜之后发布融资消息的,其中的虚虚实实是能够看出点端倪的吧?

所以,OFO目前到底站没有站到阿里阵营当中,传说中的“软银阿里”下一轮的十亿美元究竟对其估值有什么影响,是做加法还是做乘法呢?假如合并了,切不说谁合并了谁,盈利还遥遥无期的事情,肯定不是醉翁之意。是什么?如今都是朱啸虎先生一家之言,OFO也不是上市公司,新闻稿还不是取决于公关的战斗力。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