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设置到故事推进 爱奇艺《无证之罪》实践精品罪案剧深度探索互联网

/ / 2017-09-22 17:14

网剧迎来“双雄争霸”的局面,《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双双赢得观众的喜爱,口碑与评分都创新网剧新高。以往这种状况,偶尔会出现于国产片身上,“双片争强”或者“三片鼎力”的局面,往往会带来良性刺激效果,造就高票房。

这次以《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的“双开花”为标志,网剧或真正进入了精品时代。在网络大电影仍然在“烂片”的泥淖里打转的时候,网剧已经逐渐摆脱对IP的依赖,依靠专业的制作团队、优秀的原创故事和精良的制作水准,带领在线视频消费进入到了新的领域。

伴随两剧热度的不断攀升,网上也有了不少对两剧进行比对的言论。《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究竟有哪些优点和有待提升的地方,谁会在同类型剧PK中谁更胜一筹?这值得从不同层面来探讨一下。

两部剧的人物都立住了,《无证之罪》的人物层次可能更丰富细腻些

故事编得好与坏,要看剧情是否曲折。而考验剧情是否有吸引力,要看人物形象是否立得住。如果“人设”崩塌,则很容易给剧情带来致命损伤。值得高兴的是,《白夜追凶》与《无证之罪》在“人设”方面都立住了脚,而且都有出彩之处。

《白夜追凶》的“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潘粤明饰演的前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身上,这恐怕是电视剧史上最具挑战性的人物之一,潘粤明不但要饰演关宏峰,还是饰演他的弟弟关宏宇。有观众指出,根据剧情需要,潘粤明还是饰演“假扮关宏宇的关宏峰,和假扮关宏峰的关宏宇”,这样的话,潘粤明等于“分饰四角”了。

对于演员来说,这是非常过瘾的事情,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不同的人格,以及不同人格在不同环境的反应,都容易让演员的表演露出马脚,挑剔的观众会感觉到“出戏”。幸运地是,潘粤明的表演还算胜任,《白夜追凶》的看点也因此被紧紧栓系在了潘粤明身上,每当出现身份互换的情节与场景,观众都会感觉到紧张刺激,每当兄弟人格产生冲突,剧作的深度就会下沉,可以说,“人设”成功是《白夜追凶》的创意最核心。

那么,《无证之罪》的创意核心是什么?就剧情展示来看,一个可以杀人的“雪人”,显然是《无证之罪》的创作起点。“雪人”杀人,带着浓重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而《无证之罪》显然不愿意让剧作停留在靠创意驱动这个层次上,通过严良和骆闻这两个角色,《无证之罪》在人性的深邃和故事的社会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

秦昊饰演的严良,是一个因犯错被贬到派出所蛰伏八年的片警,因破“雪人案”需要,重回刑警队。秦昊在把握这个角色的分寸方面做得很好,性格里的暗黑成分以及骨子里的正义善良交织在一起,既有应对复杂事件的冷静与凶狠,也有未泯的孩子气,无形当中,观众会喜欢上这种带有一定缺点但却因此显得更加真实的人物,同时会因他的才华与敏锐而对他赋予更多的信任。

姚橹饰演的骆闻,在前几集的故事中,被导向“雪人”的真身,这位前法医,有专业的反侦察知识,因妻女的失踪,而走上了一条无法停止的杀戮之路……在同类型剧中,骆闻的形象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他为警局工作,但却成为连环杀手,他曾是警局的偶像人物,却掌握了在黑暗中行使权力的道德制高点,铲除社会败类,使得他拥有了令人同情甚至让人赞同的成分。严良与骆闻的对抗,便成为了白与黑、情与法、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但这两个人物的特质,却互有交叉,如何回避这种交叉,捍卫自己心目中所坚持认为的“正义”,不仅是剧中两个角色所争取的“对象”,也是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会不断发问的一个问题。

除了严良与骆闻,《无证之罪》还编织了一个立体的人物网,律师事务所主任与他见不得光的社会关系网,在律师事务所打工的郭羽与开快餐店的兄妹,放高利贷的黑社会老大和他们的喽啰们,他们的生存状态与价值取舍,与当下现实社会是同频的。《无证之罪》不但对故事有追求,而且在故事中融入了对社会形态的观察,对人性与人心的追问,这些隐形的元素藏匿于人物与台词的背后,使得整部剧在共鸣性方面有了更为出色的表现。

《无证之罪》文学化明显,《白夜追凶》更依赖戏剧性

在网上观众的点评中,《无证之罪》更接地气成为常见的表述。所谓的接地气,通常是指观众会觉得离剧中人物很近,剧中人所使用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剧中常见的故事背景,是生活化背景。在对生活气息的方面,《无证之罪》的确做到了即服务于剧情又了无痕迹。

比如严良在警队,为观众揭开了警队日常的神秘面纱。与以往在新闻或纪实报道所看到的警队不一样,《无证之罪》中的上下级关系、工作方式方法,都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严肃呆板。严良的那套十分自我的工作方式,按理说是应该被集体主义排斥的,但从警队领导对他的态度看,多数时候严良还是享受了才子待遇。严良约女刑警队长去咖啡馆谈事,边上的男领导还不忘打趣,为这次“约会”赋予了某种暧昧气息,这是剧中常见的令人会心一笑的地方。

《无证之罪》的纪实色彩,还有一个重要体现,是对“黑社会”给予了充足的篇幅,较为详尽地刻画了这一群体的众生相。严格来说,《无证之罪》中的“黑社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他们只不过是游走在法律与道德边缘缝隙的“讨生活者”,剧中被快餐店妹妹朱慧如失手杀掉的“黄毛”,以及他的大哥乃至大哥的大哥,表面上看凶悍,其实骨子里都胆小懦弱。放高利贷老大在账本丢失之后两股如筛糠的样子,追账大哥打小弟耳光说账本就是他的命,让观众看到了这群人内心的宵小,也会忍不住去想他们的生存土壤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社会底层人在这个时代的挣扎,也被《无证之罪》生动地刻画了出来。郭羽是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生,生性善良懦弱的他在事务所中被呼来喝去,甚至被主任动手打,但他仍然没有勇气辞职离开。朱慧如与残疾的哥哥苦心经营一个勉强糊口的快餐店,却卷入了一个普通人永远都不想面对的各种窘局……而这种苦难与挣扎,恰恰又呼应了“雪人”杀人案的内在成因。

《无证之罪》有纪实之实,但其在外在上还是遵循了类型剧的商业风格,在创作与包装方面,还是拥有足够的娱乐色彩,同时,“雪人”的设定,设置了一个冰冷而残酷的议题,也与现实生活拉开了一定的空间距离,这部分距离,可以视为文学的力量。

和《无证之罪》比,在文学化方面,《白夜追凶》对戏剧性的依赖更强一些。我们经常可以在剧中看到舞台式的场景与人物表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宏峰与关宏宇两兄弟的独自对话,以及角色互换时面对不同情境下的人物反应,这些都需要文学化的语言,来遮蔽一些疑问,避免角色露出马脚。

其实,用严格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关宏峰与关宏宇这对兄弟身份互换的话,会发现这其实是件很难成立的事情,哪怕他们是长相酷似的双胞胎,也是禁不起打量的,因为无论多么相像,总会有形体、相貌、表情上的不同会出卖他们,尤其是关宏峰工作的地方是堆满了“人精”的警队,尤其是他们还经常在一起开烧脑的刑侦会议,只要有几个细节对不上,“替身”真相就会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使用文学化的想象力,以及多制造一些戏剧冲突,转移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观众迷恋于“角色扮演”,而不是较真。

同属类型化网剧精品,《无证之罪》在深度上为悬疑犯罪类作品找到出路

《白夜追凶》与《无证之罪》的共同点有不少,这导致两部剧同时看的网友,时不时会产生穿越之感,当然,这种混淆不是产自于剧情,而是迷惑于其风格。

都有主角亦正亦邪,都出现过“尸体尸块”的远近镜头,画面都偏于阴冷……但很少有网友说这两部剧“重口味”。

在美剧的影响下,中国观众的观剧品位已经上升到一个高度,单独靠血腥画面已经无法博得好评,好的国产网剧,在智商上征服观众的同时,也要在审美趣味上迎合观众。

而“暗黑”作为一种审美趣味,成为驱动这一波悬疑犯罪类作品快速成熟的“催化剂”。如果比对《白夜追凶》与《无证之罪》在审美上的较力,也不难发现,还是《无证之罪》走得更远一些。

作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作品类型,悬疑犯罪类影视作品在美国早已跨越了猎奇、惊悚等浅层次娱乐的水平,也不再满足于对社会问题的追问,更多是去挖掘观察人性的幽冷一面,在这方面,中国同类剧作还需要继续跟进,创作出更符合本土观众期待的佳作。

《无证之罪》最具内涵的人物,其实不是严良,而是骆闻,骆闻这个角色,是近年同类网剧在对人性幽冷一面的探索走得最远的一次。一个曾经代表正义的人物,是如何在经受伤害之后,变成冷酷杀手的,在不断追索人命的同时,为何又拥有如此善良悲悯的情怀,他为什么相信在法律之外还存在有另外的保护与惩罚体系,他是否觉得个人正义会高于集体正义?……随着剧集的行进,这些问题正在通过《无证之罪》不断地被展现出来,也期望能给出更有深度的答案。

尽管有了网台一致的审查标准,但网剧创作还是拥有着稍微灵活一些的空间,《无证之罪》寻找到了一个妥帖的、可持续的网剧生产模式。面对网剧难得迎来的好局面,主管部门、舆论、观众都要有一定的保护之意,我们不缺优秀的幕后创作者,也不乏上佳的演员阵容,很多时候,只要能够赢得看得到光亮的发展空间,从业者就能不断地回报惊喜。来源:影视观察家 文/韩浩月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