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人总是跨界抢蛋糕:家电企业为何不敢反击家电

砍柴网 / 百度百家 / 2017-05-24 23:18
这些年来,经历多次资本洗礼和冲击的家电企业,为何在资本动作上还是如此保守,只有被动挨打份儿?却迟迟不敢主动反击?

这些年来,经历多次资本洗礼和冲击的家电企业,为何在资本动作上还是如此保守,只有被动挨打份儿?却迟迟不敢主动反击?

宁言||撰稿

面对互联网、电商们纷纷进入家电行业,以烧钱的方式抢蛋糕,为何家电企业却不能借助资本走出去,抢一抢互联网和电商零售等商业新风口,主动拿资本手段反击?

近年来,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来说,除了内部的转型升级,推动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商业模式变革,推动从中低端产品的低价格竞争转向中高端产品的高价值竞争升级,可以说是经历一场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

同时还面临一场场最为激烈的战斗,那就是频频遭遇来自互联网、电商、连锁商以资本手段发起的市场份额抢夺,借助资本的力量,靠内容而不是靠硬件赚钱的思维,以低于成本定价,甚至是硬件免费方式,将很多只会靠硬件赚钱的家电企业,搞的很被动。

无论是小米、乐视相继进军彩电行业,还是阿里、京东纷纷布局白电行业,甚至是苏宁、国美直接租赁欧美品牌或者自建品牌,都是看中了家电整机这个行业的蛋糕和机会。

一方面,互联网、电商企业是将硬件作为切入家庭市场的入口和平台,希望探索硬件盈利之外的内容和服务盈利;另一方面,连锁商也是借助直接面向用户,甚至是手握数亿用户的资源,开始自下而上抢夺整机市场份额。

当前,家电还是一块“香馍馍”。黑电企业中最高的毛利率有18%左右,而白电企业中最高的毛利润是34%左右,厨电企业的毛利率更高、达到50%。这对于互联网,甚至是商业零售企业来说,实在是一块“丰厚的利润奶酪”。由此,这也引发了很多资本对于家电行业的“争相逐利”。

虽然很多互联网及电商企业进入家电整机之后,采取“低于成本定价”的低毛利率手段,并且还希望通过硬件盈利之外的内容和服务盈利。这些其实对于家电企业来说:一不陌生,二不新鲜。只是受制于长期以来的“硬件盈利”和“一锤子买卖”生意,很多家电企业不依靠惯性在发展和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挟商业资本和野蛮人的双重身份进入家电整机行业抢蛋糕的互联网及电商企业,带来家电零售商业格局裂变同时,还在深度冲击传统家电企业的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发展体系。

但是过去三年来的野蛮人跨界冲击,以及今年以来的电商巨头跨界重新定义,都没有让家电企业真正意识到并利用资本手段,可以迅速构建新的发展跑道和体系。

很多的家电巨头,当前确实很有钱。一方面帐上趟着数百亿的现金,而且还要欠供应商的货款、收经销商的回款;一些家电上市公司一年分红几十亿甚至一百亿。另一方面这些钱却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反而采取最保守的银行委托理财,一家企业几十亿,甚至百亿元的现金拿去理财,却没有去发现并参与好的项目投资并购。

最为简单的,就是这几年来,在家电零售渠道千变万化的背后,腾讯入股京东,阿里入股苏宁,小米入股美的,阿里入股海尔。那么作为与家电零售商走的最近家电企业,却迟迟未能迈出对外战略投资,或者战略并购的关键一步。在资本动作上,家电企业相对于互联网企业,甚至是家电零售企业来说,显得都是太保守。

从本质上说,大量家电企业还是拥有深厚的制造业情结,以及较强的掌控欲望。虽然过去几十年来有不少家电企业进军地产、新能源,发展汽车、医疗、金融等其它领域。大多没有形成气候,要么一败涂地、要么抢在失败前主动退出,很少靠跨界投资的新业务获得新的增长。

同样,最近一些家电企业从产业链下游进入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或者跨界进军物流、建立民营银行、发展投资公司,多是基于自身家电业务的延伸和关联,并未完全独立。

目前包括苏宁、国美,或者是阿里、京东,虽然在最近几年不断引进新的投资者,但是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家电企业,却迟迟没有出手。当然,这种局面一方面反映家电企业经营的专注、谨慎;另一方面则表明家电企业缺乏开放的视野和勇于开拓,甚至敢于试错的勇气。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互联网、电商等企业来说,家电企业还应该更开放、才能真正拥抱这个时代的发展变革脉膊!

来源:百度百家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