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看的那些国内电影是3D的么业界

砍柴网 / 姜伯静 / 2016-07-21 10:28
2015年的时候,关于国内3D电影也曾经有讨论,这里我举的两个例子实际上是当时一些业内人士关于国内3D电影的两个意见。当时,加拿大Gener8执行制片人Paul Becker有一个观点...

2015年的时候,关于国内3D电影也曾经有讨论,这里我举的两个例子实际上是当时一些业内人士关于国内3D电影的两个意见。

当时,加拿大Gener8执行制片人Paul Becker有一个观点:“中国观众对于3D电影的支持度很高,所以那些劣质3D电影不应该出现在大银幕上,我们谈论的其实不是真3D或假3D,而是质量的问题。”

还是在当时,中影后期主管负责人张福志的观点是:“没有真3D和假3D,只有好3D和坏3D。”

这两种观点,实际上是不承认“伪3D”或者“假3D”这两个概念的,他们所认可的只是3D质量的优劣。当然,不排除这些业内人士“在商言商”的意图,但是他们的观点却十分有道理。

举完这两个例子,我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也就是说,“伪3D”其实就是一个伪概念,它是不存在的。

回过头来,说我的题目。

最近一段时间,《大鱼海棠》、《寒战2》以及之前的《澳门风云3》、《叶问3》等电影,在内地上映时统统是3D版本,于是一场争论随之而来:国内许多电影,是不是伪3D?

其实,关于3D电影的争论已经不止一次。前面我说过,2015年争论过这个问题,而2014年之前直至《阿凡达》在中国上映之后,这场争论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既然前面我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我的态度,那么我可以这样说:伪3D是一个伪概念,国内3D电影潮不是伪3D!

我这样说的原因,不单单是我认可某些业内人士的观点,还有以下理由。

第一,让部分观众对某些3D电影产生厌恶情绪的原因可能并不是3D本身。

某些观众从影院里出来,可能会吐槽这电影的3D效果太差,自己的观影感受太差。但是,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并非3D电影本身。影响3D电影观影体验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制作质量,二是放映质量。如果是因为放映的问题影响了您的观影感受,那岂不是错怪了这些电影?而因此斥之为伪3D,也有失公允。

第二,因为技术、资金上的欠缺,不能把质量差一些的3D斥责为伪3D。

不可否认,国内某些电影因为在技术、资金上的欠缺,可能会影响3D电影的观影感受。但是,他们只能是质量稍差的3D电影,却不是伪3D。

第三,对于有些电影来说,3D已经成为点缀。

之前的《美人鱼》,现在的《寒战2》,其3D效果都遭到了批评。可是关于3D的问题已经不是这些电影的主要元素,他们依旧成功、火爆。纠结于3D,有必要吗?就像一盘菜,老是纠结于萝卜花的好坏,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以上,是我认为国内3D电影潮不是伪3D的理由。而在我看来,今后,3D甚至比3D更先进、刺激的技术还会更加普及。

第一,追求特效的人越来越多,2D已经难以满足一部分观众的观影需求,追求更好的观影感受是趋势。

我们可以在这里说某些3D电影的种种不是,但我们不要忘了,输出与需要是成正比例的,如果没有庞大的需求,怎么会有这么大的3D电影潮?也许,年龄大的人或者保守的人忍受不了随随便便来一次的3D效果,但别忘了还有另外一部分观众的需求。我认为,更好的观影感受是趋势。您看看VR的火热就能明白,固守平庸不是潮流。

第二,在一些影片里,3D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阿凡达》式的电影其实很少,直到如今依然是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我们不能拿它说事情。但在不少电影里,我个人还是喜欢在部分镜头里欣赏到3D的效果的。

所以我可以这样说,尽管在2015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奖励政策进行了调整,但是国内3D电影潮是挡不住的。

当然,我们可以对3D电影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或者对影院提出更高的硬件要求,甚至也可以对3D眼镜提出更高的卫生要求,可是,随意说国内3D是伪3D的话,就有些不负责任了。

伪3D就是一个伪概念,国内3D电影潮不是伪3D,今后,3D电影可能会越来越多!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