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金融支付数智蓝图,中国银联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项目

互联网
2025
07/27
22:28
分享
评论

在AI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金融支付产业正经历着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关键转型。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中国银联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在 AI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入。

7月27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智驱动,同创共赢:AI+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中国银联联合交通银行、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宣布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金融领域,普惠金融支付方向)项目(以下简称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并签署联合共建协议。

基地项目的启动,彰显了中国银联与合作伙伴对AI赋能金融支付行业的共识,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银联党委书记、董事长董俊峰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的指导下,中国银联秉持“互信互联 共创价值”的发展理念,联合产业各方积极建设基地项目,布局算力、数据、模型、平台等人工智能全栈能力,并将技术应用成果面向行业赋能。未来,中国银联将以“基地”为依托,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行业AI示范应用,为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银联党委委员、执行副总裁涂晓军受邀发表主旨演讲,指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支付产业带来了新机遇,AI智能体将成为新的支付流量入口,支付服务将更加拟人化、人性化,支付企业运营管理也将实现降本、增效、提质。作为支付产业的核心枢纽,中国银联将以基地项目实施为抓手,为行业提供AI共性支撑能力和公共基础服务,通过资源共享、生态共创和风险共治等手段,携手产业各方共同推动AI在支付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签约仪式后,中国银联联合产、学、研、用等各界机构发布了基地项目生态建设计划。基地将携手生态合作机构,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依托基地项目建设环境,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共同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示范应用,引领支付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迈向新高度。

中国银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定“平台化、数智化、全球化”的战略目标,以AI为核心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围绕“云闪付、营销、风控、运营、安全、国际化”六大关键领域积极探索支付服务的智能化创新。为推动从战略高度发挥AI价值,银联应用了“云-管-端”的转型方法论,以“云”为基座,推动模型、算力、语料等各类资源汇聚共享;以“管”为纽带,联接产业各方共建能力互补、服务共赢的AI生态;以“端”为触点,依托各类场景化应用实现智能化服务的用户触达。

中国银联在推动AI应用的过程中,已于今年5月上线基于MCP协议的银联智能支付服务,实现AI技术与银联支付的深度融合,支持用户在与AI的对话中直接支付,为用户打造无缝支付体验。作为全球布局的国际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也将AI技术深度融入跨境支付领域,推出PayByLink MCP Server沙盒服务,让境外用户也能享受AI和银联支付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今年6月,中国银联在MCP产品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汇率优惠与营销信息查询服务,依托MCP协议,简化AI对汇率优惠和营销信息的对接工作,重构跨境消费信息服务模式,更大幅提升了用户消费决策效率。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银联现有产品与业务,涵盖智能支付、智能风险、智能运营、智能安全、智能客服等多个场景。未来,中国银联将持续深化与产学研用各界的协同联动,让AI技术真正成为激活金融支付创新的“金钥匙”,为全球支付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与银联力量,推动支付行业在数智化浪潮中迈向更开放、更协同、更具生命力的未来。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