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前,很多人在问一个问题,云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上云?十年后,大家在讨论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不上云?” 3月21日,第一次以阿里云智能总裁身份站到台前的张建锋这样说。
从2009年马云启动云战略部署,阿里巴巴写下自主研发的云操作系统“飞天” 的第一行代码算起,阿里搭建云计算已经10年。在当年的互联网巨头里,阿里巴巴是少数坚定押注云计算的一个。
去年11月,在阿里巴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时任阿里集团首席技术官的张建锋开始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组织架构的升级意味着阿里云将变成阿里巴巴所有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平台。张建锋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表示,目前阿里60%-70%的业务是跑在阿里云上的,未来1-2年内,阿里巴巴100%的业务要跑在公共云上,自用的技术会和阿里云上的产品保持一致,将来阿里巴巴经济体内的To B服务都会通过阿里云平台对外输出。此外,阿里云还将投入20亿元扶持小程序。
张建锋同时对外明确阿里云的生态边界:不做SaaS和练好内功“被集成”。为此,阿里巴巴内部也曾有过不少争论和思考,最终决定作出取舍。
他还透露了达摩院的最新进展,阿里巴巴销售超过2亿片IoT嵌入式芯片,下半年阿里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阿里巴巴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将会正式发布。
阿里云不一样?
尽管全球经济承压下行,但云基础设施服务并没有显示出降温迹象。
根据Gartner数据,2018年全球公共云市场整体增长为21.4%,以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为首的全球云计算“3A”阵营占据了超过七成市场份额,而且头部阵营业绩增长强劲。
“我们和亚马逊的AWS、微软云不一样,和国内各式各样的云也不一样。”张建峰说。
怎么定义阿里巴巴的“云”?张建锋认为有三个关键点:IT基础设施的云化,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和应用的数据化和智能化。
首先,在IT基础设施层面,各行各业正在向公共云上全站迁移。张建锋说这和当年阿里“去IOE”的逻辑相似,因为当时阿里发现,如果要做扩容,一定要一倍一倍地扩容,因为每增加一倍就意味着几千万的投资进去。但从实现扩容的那一刻到容量用完的那一刻,中间的时间非常长,可能有50%的时间一直是处于容量不足的这个情况,造成巨大的浪费。现在,当基础设施云化之后,可以非常平滑地进行过渡。
第二,是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过去传统IT领域的体系都是像小型机、高端存储、传统数据库这样一套体系,但今天基础设施的云化带来了新的技术体系,其中包括一些大规模的调度、消息的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库、负载均衡等等,这些原来是需要基于硬件大型设备,现在都需要基于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改造。
第三,应用的数据化和智能化。传统IT设施基本上是硬件为主,信息系统基本上是以流程控制为主,但今天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没有一家公司例外。张建锋说,阿里在云上做了数据化跟智能化这两个关键的基础设施,这也是今天从IaaS层走向智能化最大的不同。
以阿里巴巴自己为例,电子商务有20亿的商品,1100万个卖家,每天约有3亿人访问,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实现手机淘宝千人千面?这背后涉及到应用的数据化和智能化这两个关键能力。
“我们需要真正能够支撑大数据智能化的关键基础设施,从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要构建一整套技术。”张建锋说。
不做SaaS与“被集成”
在2018年年末,BAT三家巨头陆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无一例外地将云计算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腾讯云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百度的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
从业绩来看,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4年间增长了约20倍。百度在去年第四季度财报里第一次披露云计算营收,达11亿人民币。腾讯将于今日下午公布年度报告。
用马化腾的话说,“云计算成为互联网的水电煤”,谁掌握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主导权,谁就更可能在互联网下半场抢占先机。
如何面向下一个十年布局?阿里云公布了一系列最新举措。
目前整个阿里巴巴大概有60~70%的流量是跑在公共云上,接下去花1到2年的努力,将阿里巴巴100%的业务跑在公共云上。
在云智能升级之后,把阿里巴巴的技术和阿里云的技术完全打通。届时,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个技术都变成一个云上的技术。阿里巴巴所有的技术的输出,产品的输出,对to B的服务都必须通过阿里云智能这个平台。
在研发投入方面,3年前阿里成立了达摩院,在量子计算、机器智能、嵌入式芯片、数据库进行了广泛投入。张建锋表示, IoT端嵌入式芯片发展非常快,去年销售约2亿片芯片,下半年自己研发的第一款阿里巴巴NPU将会正式发布,性能超十倍以上。
今天阿里云发布了全新“神龙”架构、云数据库POLARDB、深度学习平台PAI v3.0、SaaS加速器等产品。
“我们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到网络,到的神龙服务器,一层一层,在逐步构建我们端到端的核心技术能力。 ”张建锋说。
在定位阿里云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时,张建锋提了一个说法:“被集成”。他强调,阿里云自己不做SaaS。
“SaaS意味着要进入客户的业务流程,这里有太多各行各业自己独特的知识跟价值,需要客户和合作伙伴自己去发掘。”他说,阿里云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产品技术变成咨询方案里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此前华为云也曾提出过“被集成”的说法。
阿里云智能全球生态事业部总经理沈涛对记者说,自己非常尊重华为,阿里云不想定义“被集成”,也不是要对标华为。阿里云在做的,是“被集成”里的差异化。大家术有专攻,阿里云不是简单的技术被集成,而是阿里经济体的技术、产品到生态的“被集成”。
而不做SaaS业务,对阿里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也意味着阿里云必须要放弃一部分业务。
沈涛对记者说,阿里此时提出这个概念“有偶然也有必然”,此前阿里云内部也对此有过争论和思考,最终决定作出取舍,放弃一部分业务,往后退了一步,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基础设施的云化,并且开放了最后一公里给合作伙伴。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