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企业地理版图之成都:诞生了《王者荣耀》的游戏“第四城”手游
2017年,中国成为毋庸置疑的头号游戏大国。据知名市场研究公司Newzoo发布的2017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市场的收入今年将会达到275亿美元,占全球游戏市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个成绩的背后,是我国游戏产业飞速发展,游企在全国各地生根,大多数游戏公司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仍呈现飞速发展的结果。
从地理位置上盘点这些游企,北上广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游戏厂商的沃土。据游戏产业网《中国游企版图》数据报告显示,北京游企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达558家,广东紧随其后,以434家游企坐上全国第二的位置,上海则以403家游企的微弱差距位居全国第三。
除了北广上游企巨头林立、呈现扎堆现象之外,现如今,一些得到政策和资本青睐的二线城市也渐成游企选址新贵。于是,在浙江、江苏、四川、福建、湖北、天津、重庆等地均可以看到大量游企的身影。
具体来说,浙江游企数量达到了168家,位居全国第四;江苏游企数量达到了115家,位居全国第五;四川游企数量达到了101家,位居全国第六;福建位居全国第七,游戏企业数量达到了79家;湖北则位居全国第八,游戏企业数量为50家;重庆、天津均以24家游戏企业数量挤进前十。
目前来看,随着游戏产品内部竞争的加剧和玩家对于游戏品质的追求,接下来,游戏市场或将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竞争阶段。除了北上广一线城市之外,其他二线城市的游戏企业也开始逐渐发力。
接下来,文创资讯将从我国游戏企业地理版图的角度对位居前十的游戏城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发现对从业者有所帮助。首先,文创资讯从游企版图中选取的是排名前十的四川。在如此众多游戏城市之中,四川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尤其是省会成都,作为西南网游产业地域的核心,一直被誉为“中国网游第四城”。
这个曾经号称游戏开发的“千游之城”的成都,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扶持,吸引了众多游戏开发爱好者争相涌入,更是出过全球最赚钱游戏、国民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作为西南地区极为闪耀的一颗游戏明珠,成都游戏企业的起起伏伏也见证了国内游戏行业的发展轨迹。
成都,一直以来的游戏“第四城”
说起成都,除了火锅之外,对游戏人而言,莫过于其游戏“第四城”的称呼。尽管这一誉称从何而来,已无从考证。但其从网游时代就累积而来的辉煌成绩以及其在手游时代迎来的新契机,也可以大致寻找原因。
1.2001-2011,成都网游第四城的辉煌
早在2001年,中国网游的拓荒期,成都就以其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当时凭借《石器时代》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华义国际组建分公司。随后,以国内著名游戏制作人,前西山居三剑客之一的裘新在成都创建梦工厂,以及逸海情天的成立为标志,正式宣告了成都本土网游产业的起步,也开启了成都“第四城”的起伏之路。
在中国网游蓬勃发展的前几年,成都吸引了包括金山、完美、盛大、巨人等在内的游企相继落地于此并组建研发团队,或通过收购注资获取该地域产业的话语权,如盛大1.8亿收购锦天,1.4亿收购星漫,巨人改组成都研发中心的巨帆,这些大型游企的进驻,也大大刺激了成都本土的网游市场热度。
于是,除了成都本土老牌网游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九众,助力国产网游输出海外市场的炎龙,以及魔方、网成、梦想兄弟、哆可梦、欢娱、西西、中大等一大批新兴游企也曾出现在业内和玩家视野当中。
网游繁盛阶段的成都可以说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辉煌。2009年,成都本土网游的产值达到了25亿元,占当年全国网游总产值的1/10,仅次于北上广深;而根据某媒体的2011游戏研发调查数据,成都研发团队数量和从业人数,也排在国内的第四位。或许正因为如此,成都才有了网游“第四城”的美称。
不过,盛誉之下的成都却仅仅被当做是国内大型游戏厂商研发的大后方,甚至成为客服基地,缺乏对网游链利益核心的运营,运营成为成都网游发展的短板,也在之后为成都网游的阵痛埋下伏笔。
2.2011年,成都网游的阵痛与变革
2011年,成都网游迎来了一轮阵痛与变革。
这一阶段,意识到过于倚重研发的成都老牌网游企业开始尝试战略转型。当年,逸海晴天、欢乐天府等数家企业宣布转向自主运营、研发,并相继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产品。
不过,变革却没有那么容易。
2011年底,逸海情天自主运营的《梦幻武林》、《新石头记》等产品全面停服,完美及原股东也相继撤资;上线时的大规模宣传的欢娱旗下《邪风曲》玩家流失严重,项目已近无;西西的《热血天骄》和中大的《大剑》也是类似的命运,甚至中大还爆出集体辞职的消息。这也宣告成都网游企业自主运营的阶段性失败。
不过,即便成都网游企业尝试自主运营虽然失败,其在海外市场及页游市场闯出了另一片天空。如炎龙的游戏海外输出平台帮助国内网游企业向海外输出了包括《将魂》在内等近十款产品,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成功;页游方面,2011年,成都专门从事网游研发和运营的企业已经有近百家,除了老牌网游企业梦工厂等,还有叶网、汉森、神迹等,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见,网游阶段的成都虽然深处祖国大西南,在某些方面并未落后于经济发达的北上广地区。即便后来历经网游阵痛、端游兴起与瓶颈,手游阶段的成都又找回了自己“第四城”的荣誉称号。
3.2012年-2017年,手游的崛起与曲折发展
2012年,基于成都高新区优惠政策带来的重大利好,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核心地带的天府软件园,成为了成都手游的主战场。此时,在网游历经变革与阵痛的阶段,成都手游崛起了。
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成都手游出现井喷。据成都高新区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中旬成都的手游公司已经有600多家,鼎盛时期,加上一些不正规的小团队,数量实际超过了1000家。同期被披露的投资案例达50起,投资金额超过5亿元。腾讯、完美等一众手游大厂也纷纷落户成都,Google还联合四川大学在西部设立了首个Google开发者社区。
不过,这一繁荣似乎没有持续多久。2014年下旬,大环境影响下,成都手游急转直下,迅速进入洗牌期。业内传闻称,半年时间里,成都手游CP的数量已经从传说中的1000多家骤减至不足300家,一些手游企业遭遇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带着它们尚未完成的产品,以各种方式退场。甚至早前据成都媒体估算,洗牌过后,活下来的游戏公司不到100家。
大浪淘沙过后,2016年,成都手游状况似乎逐渐稳定下来了。据《2016年成都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成都聚集游戏相关企业389家,较2015年略有增加,增量以V游戏企业为主;2016年全年51家规模以上游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5亿元,同比增长43.5%,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国民手游《王者荣耀》在成都的诞生,无疑为成都的游戏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可见,对于成都而言,无论是网游还是手游,从爆发式增长到成熟理性的发展,是行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不断优胜略汰的市场选择。
游戏“第四城”的起起伏伏,原因何在?
对比网游与手游阶段的成都,虽然都毫无疑问的成为北上广之外的“第四城”。不过,这一称呼却似乎没有北上广来的那么稳定,究其原因究竟为何呢?
成都,历来是游戏研发的大后方,其深厚的研发功底自然毋庸置疑。但是,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不牢固,人才相对缺乏,以及与游戏行业较为脱离的状况,都让成都很难稳坐“第四城”的宝座。
首先,产业链发展的不完善、不牢固,直接导致成都游戏产业环节的缺失。一般来说,游戏产业链由研发、发行、分发渠道、研发和运营支撑四个方面构成。
据《2016年成都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成都游戏产业仍然以研发为特色,研发企业占游戏企业的82.1%,贡献了59.8%的营收;研发和运营支撑类企业占比为13.6%,贡献了18.8%的营收;发行是游戏价值链中附加价值相对较高的环节,企业数量占比仅3.4%,但贡献了16.3%的营收;分发渠道环节是成都游戏产业链的弱势环节,企业数量占比仅0.9%,营收占比为4.1%。
可见,成都游戏行业中,开发类企业占据绝对多数。甚至有来自成都游戏产业联盟的调研显示,有将近半数的企业根本就不设置市场类职位,而纯粹的发行企业也仅有9家(2016年数据)。这充分体现出成都游戏产业研发与运营的比例失调,而正是这种过于向上游集中的产业模式,也导致了成都游戏业受制于其它城市的窘地。
四川研发与运营企业数量对比
其次,人才相对匮乏成为困扰成都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借助政策优势,成都吸引了诸多创投基金的进入,也通过有利于本土外流人才回流及外来网游人才涌入的措施,让当年成都的游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发展。
现如今,经过大浪淘沙之后,不仅成都,国内游戏行业变得更加重视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技术、程序、策划、美术、推广等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的支持,而如果现有人才储备无法满足大多数企业的需求,就必然导致企业间人才的竞争。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出台各项政策以吸引、留住人才,这也是成都想要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必然面临的强有力的竞争。
第三,前期闷头做游戏,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关注,更容易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直以来,成都作为研发的大后方,往往是闷头做游戏研发,少了对市场灵敏的嗅觉。而在游戏领域,一款产品的成功,除了研发,更依赖发行与渠道。成都手游团队剧增,必然导致产品数量供大于求,而是否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却未可知,此种情况下必然导致成都的手游发展陷入危机。
对于成都游戏研发商来说,多数是软件外包团队转型,其创业者往往是先做产品再找投资,与北上广一线城市先拉投资再做产品的方式截然相反,当然,这也与现如今融资困难有莫大的关系。
而正是这种投入产出的不协调以及闷头做游戏的习惯,导致了成都的游戏开发者开发成本逐年上升,而产品同质化却极其严重,往往做了很多无用功出来,必然导致成都与市场的脱节,其也难以坐稳“第四城”的宝座。
游戏“第四城”再次崛起,路在何方?
从2001年的网游到现如今的手游,从“野蛮生长”蜕变到重新洗牌,现如今,成都逐渐走出手游低谷,迎来发展新阶段。
目前,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创业场里,诞生过《银河帝国》《王者帝国》《斯巴达战争》《三剑豪》《帝国塔防3》《花千骨》《忍者萌剑传》《战地风暴》等月流水过千万的手机游戏产品,甚至当下的《王者荣耀》也就诞生在成都高新区的腾讯大楼里。成都正在成为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
但是,经过洗牌,2016年,成都游戏产业也呈现两极化态势:营收过亿的16家企业,贡献了成都游戏领域近85%的营业收入;而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又找不到资金的团队,只能黯然退场。可以说,此时的成都的游戏产业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对游戏企业及产品的要求变得更高。此时,成都又该如何重拾“第四城”的荣耀?
文创资讯认为,作为以研发为出发点的成都,目前最应该做的莫过于从人才、产业链、产品、市场出发,逐渐升级、完善产业链,通过整体实力的提升,加固成都在国内游戏行业的标识性。
首先,均衡人才结构。对于游戏产业来说,人才就意味着一切,成都在游戏产业方面的历史积淀,及各类高校密集,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成为早前成都游戏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如今,为了留住人才,成都也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甚至是一些创业有利条件等,加强对游戏产业的人才扶持。
不过,文创资讯认为,在有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高校培养的基础人才,以及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等一些利好条件之外,成都还应该注重人才结构的均衡发展,毕竟游戏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研发人员,还需要各类美术、策划、运营等人员,只有构筑起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为完善产业链奠定基础。
其次,完善产业链。就成都而言,短板和长处一样十分明显。极重的研发倾向,运营基因的缺陷等,导致成都在端游时期就扮演着产品输出者的角色,成为北上广游戏厂商的美术外包、客服基地等,这种明显的偏上游角色,对成都游戏产业链的均衡明显不利。
因此,对于成都游戏企业而言,除了要进一步巩固产品研发部分,加强核心竞争力之外,还应该额外重视对运营部门的开拓,学会做运营,增强盈利能力,进而打通整个产业链,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只有做到产品能力、推广能力、运营能力等多条腿同时走路,最后才能在这个洗牌整合、大浪淘沙的时代立足并取得成功。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精品。在手游领域,如果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紧跟玩家潮流,只能是闭门造车导致产品过于雷同,最终被市场淘汰。由此,在完善人才结构与产业链的基础上,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提前了解市场,随时关注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创新性的精品,对成都游戏产业来讲尤为重要。
不仅如此,地处祖国大西南的成都游戏厂商更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新的游戏类型及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在不盲目跟风的前提下,及时发现新技术、新产品能够带来的潜力,并尽量挖掘垄断市场之下的细分市场,走出同质化的局面,以精品为排头兵打通市场营销诸多环节,最终形成完善的游戏产业链。
当然,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自2014年已经有不少成都移动游戏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全球化运营”成为趋势。此时此刻,如果没有雄厚的“大后方”、完善的产业链做后盾,出海也不能长远。所以,在想方设法发挥长处,从不同方向进行突围的成都游戏产业,也需要有创新精品、完善的产业链做基础,由此,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一直以来,成都一直在游戏“第四城”左右徘徊。对成都以及四川游戏产业而言,经历过端游、手游等起伏波荡的市场变化,更加认清了其在发展过程中,人才、市场、产业链及产品的重要及不足之处,并逐渐适时作出了调整。文创资讯相信,在雄厚研发实力之上,未来,成都游戏产业必然能够再度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