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以前,互联网品牌手机开创了“发布半年后仍抢不到”的期货模式,到如今以“出货量”为话题,每天高管在网上互撕,乐此不疲。
时隔多年,在新品没量产,技术能不能落地仍旧未知的情况下就召开发布,成了种新时尚——是为技术期货。
MWC展馆内无数没联网的5G手机、华为三星被藏在柜子里的折叠屏旗舰,大概是这种潮流的最好注脚。
一、怎么界定“技术期货”
究竟怎样才算“技术期货”,定义其实很难下:
究竟一个技术在官宣多久以后投入量产才算是期货;出货多少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量产;量产机的体验达到什么水准才能说技术成熟。
在三者没准确范围情况下,说某个技术是“期货”,难免有诛心之嫌。但5G和折叠屏却不太一样。举个例子,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可能在今年4、5月间开卖的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 Fold和Mate X就都很难称之为成品。
比如三星Galaxy Fold折叠状态厚度14毫米,向内展开后屏幕尺寸7.3英寸,电池容量4380毫安时;
华为Mate X折叠状态厚度11毫米,外向展开后屏幕尺寸8英寸,电池容量4500毫安时。
作为参考,主流智能机机身厚度在8毫米左右,8英寸平板电池容量在5500毫安时水准;
无论是手机状态的厚度,还是平板状态的续航,如今折叠屏离达标还有一段距离。
折叠屏本身带来的结构变化影响更大。因为需要折叠,目前康宁玻璃已经不能用作屏幕表面的保护材质(尽管柔性玻璃康宁正在研发)。暂时替代的塑料薄膜+表面涂层能否满足日常使用的莫氏硬度,给表面防滑、机身跌落防护做背书,这些都不是厂商宣传的“折叠多少万次”能替换掉的实际问题。
折叠铰链与柔性屏良率更是制约产品制造的重要一环。不止一篇报道指出,铰链作为外露、精密且反复使用的机构,成了目前折叠屏手机要突破的难关;而无论三星、LG、京东方等目前已知的折叠屏大厂,对于屏幕的良率与供应均没有过高的预期。
以上,如果参考目前过万的手机造价成本,几乎可以断定折叠屏不会在一年内普及。结合多方分析师给出的报告,2019年该类型手机全球出货量在200万-300万台之间。
至于5G,仅从国内三大运营商规划来看5G终端试商用时间在2019年Q3,较完整的平台体验,同样要在一年后。
二、“期货”成因一:存量市场带来的压力
回顾过去这几年,“技术期货”最新代表是折叠屏与5G,但概念发布早于产品,甚至至今没有成品落地的,并不是没有先例。
联想在去年就概念性推出独立5G模块手机,网络体验至今不能落地;魅族2017年初在MWC亮相Super.mCharge的55W快充,到如今没有产品推出;也是那届展会,OPPO推出5倍光学变焦,到今年正式推出10倍混合光变,量产机型则要到4月;vivo在2018年初推出概念机APEX,年底则推出了APEX二代;两款手机均没有量产,但vivo在同年推出搭载部分新功能NEX系列,堪称去年品牌转型的经典案例之一。
如此算,手机技术PPT发布会已成近年常态,造成这种局面最直接的压力是市场空间缩小。
根据IDC数据显示,自2017年春季开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0.1%,至14.724亿部。是从2007首代iPhone发布以来,智能机首次出货减少的拐点。
次年2018,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4.14亿部,同比下降15.6%,全球智能机市场销量也在下滑。手机存量市场下,如今厂商公布数据大部分只谈占比,不说出货总量也成了新趋势。
雷军开年说“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手机厂商高管在微博上擦枪走火彼此互喷,成了今年厂商近况的缩影。而把“没发布的先喊出来”,怎么也是个赚吆喝的方法。
三、多品牌策略、品牌溢价,最终让“技术期货”成型
在出货量不能自然增长时,“一个厂商推出多品牌,去挖掘细分市场”成了2018-2019新趋势。而这种趋势,给了“技术期货”新的存在理由。
以小米为例:红米独立定位中低端,黑鲨定位游戏、美图定位女性市场;vivo在去年成功拓展新科技旗舰NEX、今年又推了主打互联网用户的iQOO;OPPO在四月会用10倍光变探索新旗舰产品线、印度Realme有传言在今年重回国内;至于华为、华为Nova、荣耀三条产品思路已经相当清晰。
游戏、互联网、拍照、年轻用户、性价比,去年到今年扎堆出现的产品线集中在这几个关键词之间。把过去模糊不清的定位再清晰,把过去没争取到的用户拉过来,是这波操作意义所在。
反过来,母品牌在这个大环境下抽身,开始塑造新品牌形象,最大课题当然是想解决安卓阵营从确立以来就没曾搞定的问题——品牌溢价。
“开源、碎片化、缺少硬件和系统间的深度磨合”,站在如今回顾五年前的安卓旗舰,仍能看到这些情况。以至于如今,在一定价位的机型里面,“安卓手机和体验差仍能画上等号”。
同时因为安卓手机厂商在国内外均经历过“低价铺货中低端、为性价比杀红眼”的阶段,所以安卓阵营一直与利润率无缘。在过去多年全球手机利润数据中,苹果一度占据90%以上。
这两年,该项数据正在发生改变。“期货发布会”起到了一定作用。
根据数据公司Counterpoint的报告,在2018Q3季度,苹果手机利润占全球总利润的62%,中国手机品牌利润排名依次为华为(8%)、OPPO(5%)、vivo(4%)和小米(3%)。
在利润增幅方面,小米(747%)、华为(107%)、vivo(24%)和OPPO(23%)是2018年二季度利润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品牌。
前两年手机物料成本上涨给了安卓阵营统一提价的好时机;但“技术期货”或者说基于黑科技、搞研发投入的品牌转型,也是这轮溢价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在去年推出的P20系列与Mate 20系列总出货量达到了2000万台,而二者的国内起售价均在4000元水准;去年vivo刚刚推出的NEX,起售价同样是4000元水准,出货量在年底也超过了200万台;OPPO在非公开场合表示去年因为毛利润增加,整体表现不错,这当中主打弹出式设计的Find X同样出力不少。
“在科技产品领域,消费者会为真正的技术买单”是不变的道理,国产安卓厂商终于在旗舰领域能有个好价格以及好出货。
也因此,技术,甚至是期货技术,都成了品牌转型的刚需。
四、技术期货两面观
在如今这个时间点看,并不能说“技术期货”是坏事。对比此前旗舰机也靠ODM,一个“机身打磨工艺”能聊半场发布会的时代,投入技术研发自然是好事。
对企业来说,研发投入一方面证明自身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是长期发展的根本;对用户来说,厂商更积极的研发与宣传也能带来更多好产品。
更进一步说,技术期货本身也是“研发”的一个过程。因为技术从提出,转化,商用,并不是单纯闭门造车。宣传、教育用户、技术反馈,都需要时间成本。而这个市场,往往是不等人的。
以解锁为例,从苹果面部解锁推出,到如今三星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推出的这段时间,国内主推的光学屏下指纹完全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而在此前,则是人们长期对“面部解锁还是屏下指纹”的讨论。
作为这一技术主推者,vivo先后与几家屏下指纹技术方沟通,彼时大家对“屏下路线是否靠谱”均没有答案。最终汇顶与vivo两家投入巨大人力成本,研发资金,采用风险共担模式,才有了现在迭代的版本。到如今,就算没有面部识别或者超声波技术,你依旧认为全面屏解锁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当中对技术的迭代反馈、消费者在市场层面接受新功能,都需要时间。如果期货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产品落地,一切就值得肯定。
异形全面屏、打孔屏、光学屏下指纹、机身弹出式结构、TOF传感器、多倍光学变焦、50瓦快充、27瓦无线快充,在过去这一年多,是以上新技术构成了手机行业发展。这大概是对“技术期货”颇具浪漫色彩的解读。
但仍就要说,从时间与成熟度这两方面看,折叠屏以及5G,或许喊得过早了些。
【来源:新浪手机 作者: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