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补贴的双12后 口碑未来会走向何方业界

砍柴网 / 姚华 / 2017-12-18 15:24
据阿里巴巴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口碑在2017年第二季度给阿里巴巴带来3.91亿元的亏损,按阿里巴巴占股38%来算,口碑实际的亏损远不止3.91亿,此前几个季度,口碑也持续...

今年是口碑重新复活后连续第三年的补贴战,与前两年不同的是,这次优惠的主要目的是推广自己的独立App。

根据口碑官方公布的数据:双十二之前口碑App的日活为20万。作为一家背靠支付宝4000万流量的公司,这个数字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难怪口碑官方立下宣言,今年双12过后日活要达到千万级。据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口碑放出了5000万张营销券,从商家、平台、合作置换了大约“数十亿”量级的资源。

双12当天,口碑的销量确实显眼,至于日活是否已经突破千万,官方尚未提及。不过再这么不计损耗地补贴下去,口碑恐怕可能成为第二个百度外卖。

据阿里巴巴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口碑在2017年第二季度给阿里巴巴带来3.91亿元的亏损,按阿里巴巴占股38%来算,口碑实际的亏损远不止3.91亿,此前几个季度,口碑也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由此估计,口碑重启以来获得的投资可能也所剩无几了。

有钱可以任性,但有补贴真能有沉淀?

客观来说,口碑现在走的巨额补贴的路子,和几年前O2O大战时大家的做法没什么区别,都是大规模补贴获客,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口碑的战略从逻辑上讲也没有任何问题:利用支付宝的流量优势和优惠补贴,双管齐下,快速使用户形成用支付宝搜索商家的习惯,之后到店消费,再回到支付宝支付,评价商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唯一不同的是,时代已经变了,整个O2O市场的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根据定位理论,每一个品类,用户能记住的,也只有前两名。就如同支付宝之前做社交失败一样,没多少人会在一个支付软件上搜索服务。支付宝带来的流量优势没有想象中大。

其次,价格补贴已经不再是O2O杀手锏,物流、价格和高品质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才是现在的竞争关键。冲着补贴而来的用户,都是来薅羊毛的,薅完就跑,基本无法沉淀。

口碑和支付宝一起补贴了两年多,年年双十二放大招,恐怕是没多少效果,要不然也不会在推出独立App的同时保留淘宝入口,还接入了手机淘宝的入口。明显是担心流量不够。

 线下流量倒线上,用逆向O2O实现新零售?

从年初到双12这段时间,口碑抛出了不少概念,比如帮助商铺运营线下流量,用数据能力赋能线下,贴合阿里的新零售战略之类。

听其言观其行,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

今年4月,口碑近日正式发布了名为“口碑码”的二维码战略,为商家提供从“二维码-店铺-支付”的新通路,宣称将帮助商家将线下生意引流到线上。

这个口碑码在以往二维码支付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虚拟店铺”的环节,带来了更复杂的操作流程。可以说,口碑的“补贴”,也是为了补偿用户。

观察这套流程,会发现支付宝更像是口碑的引流工具。至于口碑说的给商户带来新流量,明眼人都可以发现,口碑只是将商户的线下的流量转移到线上,对商家的利好其实不大。

普通的线下门店,其辐射范围有限。抛开一部分随即到店的顾客,门店拥有的线下流量基本是固定的。比如一家小餐馆对周边的辐射范围往往只能做到1公里,而外卖平台则可将固定辐射范围扩大到2公里,甚至渗透到更远的地方。这就是线上平台的引流作用。

目前来说,这部分线上流量几乎已经被瓜分殆尽,口碑正在做的,只是利用支付宝的支付功能,将原本线下的流量引到线上,并宣称这是自己为商家带来的新“流量”,在“新零售”的剧目里为自己强加剧情。

这不仅是在欺人,更是在自欺。这次双十二过后,如果巨额补贴还是无法为口碑带来长期稳定的用户,新的独立客户端将成为鸡肋,那么,口碑也难免会沦为“支付宝里那个毫无存在感的服务接口”之类的存在。

(来源:蓝鲸TMT    作者:姚华 )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