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电PK黑电 局面或逆转家电
质疑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差,这已成为中国家电业近十年来,每年5月的“传统保留节目”。不过,这种局面,或许在今后几年得到根本性扭转。那就是面对拥有丰厚利润的白电企业,黑电企业的商业模式将率先调整,实现裂变。
黑电企业赚钱难、难赚钱。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每年的5月,随着家电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全面披露,盈利能力被白电企业远甩出几条街的黑电企业,都是众多行业媒体和业内专家们争相讨伐的“对象”。特别是在“赚钱才是真功夫”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赚钱甚至亏损的黑电企业,在大笔赚钱、一年净赚百亿的白电企业面前,一直抬不起头来。
黑电企业与白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到底差多少?
最近发布的家电上市公司2017年一季报,以海信、创维、TCL、长虹、康佳为代表的黑电五大家族,整体盈利能力抵不上以海尔、美的、格力为代表白电三大家族。
其中,海信电器净利润2.69亿元,TCL多媒体净利润7081万元,四川长虹净利润3300万元、深康佳A净利润亏损1877万元;创维数码则预警,料去年全年净利润大跌四成,按照其过去的水平,一季度盈利水平应该略低于海信电器;五家彩电企业净利润合计,最高不会超过6亿元。
当季,美的集团的净利润43.5亿元、格力电器净利润40.15亿元、青岛海尔净利润17.4亿元,三家白电企业合计净利润101.05亿元。这3家白电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当于5家黑电企业净利润的16倍多。
16倍利润差,起步早于白电的黑电差在哪里?
说白了,就是黑电企业在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对于市场的定价权,以及对产品升级和消费趋势的定义权,一直都是跟在外资企业的后面走路。
一旦行业出现大规模的技术和产品迭代,或者是原材料价格波动、低价格恶战,就会直接拖累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从微利走向亏损。
过去两年来的互联网电视品牌,为了抢地盘,采取低于成本定价甚至硬件免费的烧钱策略,以及原材料面板的大幅度涨价,这些都成为拖累当前黑电企业盈利下滑的“元凶”。
白电企业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外资企业手中赢得定价权和定义权。背后则是白电是规模驱动性行业,产品升级换代缓慢;而黑电属于技术驱动性行业,产品升级较快。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本土白电企业成功以时间换空间,逐步掌握对白电产业定价权,以及消费潮流的定义权。最终带来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黑白两道不同,这是客观事实,并不代表什么。
近年来,很多黑电企业纷纷“漂白”,进军白电市场。但鲜有白电企业进入黑电领域,虽然有少数个例,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这说明黑电企业有参与白电市场竞争的能力,但是白电企业却没有驾驭黑电行业的技术实力和运营体系。
这并不意味着,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今后只能被白电远远甩在身后。相反,在互联网时代,电视的全面智能化,以及由此形成一个个拥有千万级规模的大屏智能运营平台,这已在悄然推动黑电企业整体盈利模式的快速改变。
截止2016年底,海信、创维、TCL,以及长虹、康佳,包括乐视,都已经建立起各自主导、规模达千万级的大屏智能电视运营平台。其商业模式也基本清晰,目前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广告投放收益,包括开机、频道、植入等多种形式,目前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内容和应用分发收益,包括各大视频网站的内容分发,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应用分发收益,相对称定和成熟;三是定制内容,包括教育频道、购物频道,以及健康生活等各个频道的内容定制,带动商品的二次销售分成。
上述只是目前已形成的平台收入,随着智能大屏电视应用平台的用户规模增长,这也将会带动平台商业功能和商业价值的提升。比如说,随着超大屏激光电视的推广应用,以及传统电视大屏化趋势,电影大片的电视大屏首发也将会越来越有价值。同样,随着平台的成熟,依靠平台的商业利益体系也将丰富。
正所谓,三年河东三年河西。黑电企业盈利能力对白电企业的反超,拐点和希望均已经出现,只是需要的是时间,以及用户习惯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看,黑电企业已清楚地看到未来突破方向。截止2016年,四大彩电巨头基于智能电视用户运营平台的净利润均突破1亿元以上,部分企业甚至突破2亿元。
这也再次提醒所有家电厂商,没有永远的亏损,也没有永远的盈利,关键就是要敢于突破,敢于变化!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贺扬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