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拉响:带摄像头的智能眼镜引爆隐私恐慌,你可能会被网络直播

业界
2025
11/08
11:45
IT之家
分享
评论

11 月 8 日消息,科技媒体 Appleinsider 昨日(11 月 7 日)发布博文,称科技界似乎并未从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配备摄像头的智能眼镜正演变为一场新的“隐私灾难”。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以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为代表的产品,因其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极大降低了偷拍和骚扰的门槛,已引发多起滥用事件并导致公众严重不安。

这款眼镜内置高清摄像头,支持拍摄甚至直播视频,其最大的卖点 ——“看起来很普通”,恰恰成为其最危险的特性。因为当拍摄设备不再有明确的识别特征时,人们在公共场合“合理的隐私期待”便被轻易击碎,为骚扰和恶意拍摄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骚扰直播与官方失声:被滥用的技术与麻木的回应

该媒体报告称滥用案例已频繁出现。据媒体报道,有用户佩戴 Ray-Ban Meta 眼镜进入按摩院等私密性较高的场所,对工作人员进行骚扰并同步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吸引数千人围观。

这种行为将“偷拍”(Creepshotting)提升到了一个更恶劣的公开羞辱层面。

然而,当媒体就此问题向 Meta 公司寻求评论时,却得到了一个极其麻木的回应:“如果他们用的是新款 iPhone,这还会成为一个新闻吗?”这个反问忽视了核心问题:与需要明显举起才能拍摄的手机不同,智能眼镜的拍摄行为极其隐蔽,让被拍摄者毫无防备。

形同虚设的安全措施:LED 指示灯轻易被破解

针对隐私担忧,Meta 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眼镜录制时亮起一个微小的 LED 指示灯。然而,这一设计被证明是形同虚设的“创可贴”。

网络上仅需几分钟就能找到多种破解方法,从用软件屏蔽、3D 打印遮光罩,到用电工胶带直接封堵,甚至直接物理破坏指示灯。

这意味着,任何有心之人都能轻易将这款智能眼镜变成一部完全隐蔽的偷拍设备。当所谓的安全措施可以被轻易绕过,它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而给了用户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重蹈覆辙:从“眼镜混蛋”到无解的道德困境

这番景象让人不禁回想起多年前的谷歌眼镜。当时,佩戴者因其潜在的偷拍能力而被公众厌恶,甚至被冠以“眼镜混蛋”(Glasshole)的不雅绰号,在公共厕所等敏感场所引发激烈冲突。

历史正在重演,但情况变得更糟,因为 Meta 眼镜的伪装性更强。未来,智能眼镜或许会集成更多依赖摄像头的功能,如视觉辅助和实时翻译。如何在实现这些有益功能的同时,从技术和法规层面彻底杜绝其录像功能被滥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却又似乎无解的道德难题。

【来源:IT之家】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智能眼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2 月 27 日消息,国际数据公司 IDC 今日发布《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十大洞察》提出,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 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进一步融合的共同推动下,整体智能眼镜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
业界
5月21日消息,据CNBC报道,美国当地时间周一,谷歌发布了其最新智能眼镜——谷歌眼镜企业版2(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它是专门针对商业用户推出的增强现实(AR)设备。
业界
AR(手机AR及AR智能眼镜)的用户基数将在5年之内达到35亿,与此同时,VR(手机VR、VR一体机、VR主机以及PC)的安装量将达到6000万台,市场达到100亿至150亿美元之间。
VR
有一段时间,谷歌似乎曾一度支持错误的选择。谷歌眼镜出自于Google X,高度保密的研究人员在此研究未来的科幻技术。相比于喷气背包和心灵传输,无人汽车和人工智能似乎显得太普通。
创投
硬件设备智能化潮流从何时掀起,好像也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不过在我印象中大概是从谷歌推出智能眼镜开始的。作为开拓者的谷歌眼镜却并没有获得市场认可,高昂的价格,续航能力低等种种问题遭到消费者吐槽...
评测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