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知乎刷到“知乎裁员”,寒冬面前谁都别想安然脱身

业界
2018
12/13
09:15
刺猬公社
分享
评论

当代互联网用语:裁员10%=“人员调整”,裁员20%=“结构优化”。

裁员,裁员,又是裁员!

年关将至,来自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消息接二连三,这次是知乎。

11日,脉脉上密集出现了大量关于“知乎裁员”的消息。转发评论最多的一则消息来自一位网名“李慕白大大”的网友:“知乎裁员了,几个朋友前段时间去的,没转正,没赔偿。”

如果只是一则匿名爆料,或许不会引发太多关注。

但是根据脉脉的规则,每个用户在发言时必须选择一个身份,可以用自己的昵称,可以用系统给的化名,也可以用认证的公司信息。

所以当大量认证信息为“知乎员工”的用户一起发声时,事情就从捕风捉影的谣言变得越来越真实。

在评论区中,数十个认证信息为“知乎员工”的用户爆料,有人说“上午还在改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有人说“周一刚入职,周二就被裁了”。

综合评论区里来自“知乎员工”的消息,本次“裁员”的主要情况有以下几条:

1、裁员部门涉及研发、市场、社区、商业广告等多个部门;

2、赔偿措施为,入职时间一年以内的按13薪赔偿,一年以上采取N(工作年限)+1的赔偿政策;

3、裁员消息通知非常突然,多个爆料都称是11号当天接到裁员通知,当天办理离职;

4、裁员比例说法不一,从10%到20%不等,人数传言为300人。

在知乎的大本营“知乎”上,有知乎技术部门的前员工跳出来说,他被裁了。“再见了知乎。求收留。”知乎一位高层对该条动态做了评论,但很不妥帖,后来自己删了评论,做了新的解释。知乎网友调侃,“刷知乎刷到知乎裁员”的消息,也是有趣。

截图来自知乎截图来自知乎

当然,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很快被知乎官方否认。

知乎公关总监徐瑞君在脉脉实名回复称,关于知乎大规模裁员、业务线被裁撤等信息均为不实言论和主观臆测,事实为公司年底正常的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同时徐瑞君还表示,知乎目前处于高速增长期,多个岗位还在广泛招募人才。

虽然官方表态传闻是谣言,但是没有回应任何一个细节,只有笼统的回复。而到底裁员是谣言,还是300人才是谣言,没有人知道。

在新浪财经的报道中,一位知乎被裁离职员工介绍说:“裁员上百人肯定是有的,一个业务线可能就会裁员几十人,我们业务这块客户端、后端技术、运营、产品都有被离职的员工。”离职当天,负责人直接找到他,给到一张离职协议,并通知当天离职。

一位匿名人士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ngshe),已经在圈内听说了知乎裁员的消息,而且自己的公司已经收到了被裁知乎员工的应聘申请,职位包括项目经理、研发工程师和运营。

刺猬公社向知乎工作人员求证时,得到了和官方一致的回复。

在拉勾网上可以看到,知乎在最近三天密集发布了上百条招聘信息,涉及市场、研发、运营等多个岗位。

多达225个在招职位中,有100多个职位的是最近3天内刚刚发布的信息多达225个在招职位中,有100多个职位的是最近3天内刚刚发布的信息

从目前的情况,综合刺猬公社从多个信源处得到的信息,可以确定,裁员消息为真,只是具体规模不能确定。

在某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的王瑞告诉刺猬公社,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年底进行绩效考评是正常的,很多公司也都会有10%左右的末尾淘汰机制,“只是今年可能更紧缩一点。”

“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知乎给出的这两个理由,其实也是互联网公司在形容裁员情况时常见的说辞。有网友总结道,互联网公司一般裁员10%是末尾淘汰,裁员20%就是结构优化了。

裁员的公司不止是知乎一家。在北京的人才市场上,一位公司高管告诉刺猬公社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近期面试了十几个应聘者,他们离职的原因都是裁员,大多来自游戏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部门。

在斗鱼裁员、游戏公司哭惨面前,知乎这次的裁员似乎格外引人注目。

“也许是知乎的裁员太着急了,容易让被裁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王瑞告诉刺猬君,“如果给员工一些缓冲期,或者能安置一下员工的话,可能大家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情绪。”

知乎的调整不仅来自于底层,高层同样产生了变动。

根据脉脉平台信息显示,前蜜芽CFO孙伟已经在11月入职知乎,担任知乎的CFO一职。据刺猬公社向知情人士了解,孙伟的确已经担任知乎CFO,但是官方尚未公布这一消息,而且这是知乎自2011年成立以来,第一次设置CFO这一职位。

高层的变动和这次年底的“人员调整”或许存在联系。

据界面援引被裁知乎员工的说法,本次裁员的原因是“缩减预算,架构调整,和新任CFO到岗有关”。而铅笔道的报道中,一位离职知乎员工表示,新人CFO上任后,砍掉了包括短视频在内的一些业绩欠佳的业务。

图片来自铅笔道图片来自铅笔道

在互联网裁员潮中,完成E轮融资不久的知乎也不能幸免。

今年8月,知乎创始人周源在一次发布会上,用视频的方式宣布了知乎完成2.7亿美元E轮融资的消息,投资方包括腾讯、高盛、阳光保险、今日资本等多家机构。在知乎历史上的7轮融资中,这是融资数额最大的一轮。

E轮融资之后,知乎的估值预计达到24亿美元。根据周源的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知乎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2亿, 2018 年前三个季度的用户增长已突破8000 万。

完成融资之后的知乎很快开始扩张。9月份,知乎宣布对成都分公司进行战略升级,扩大建设包括算法研发中心、产研中心在内的六大能力中心,为这家成立2年多的分公司大量招募人才,包括算法、运营等多个领域。

知乎创始人周源当时曾表示,“知乎成都分公司已三次扩张,升级六大能力中心正当时。”

2018年对知乎来说是意义特殊的一年,不仅在于年中时完成的E轮融资,更是因为知乎今年在怎么挣钱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很多尝试。

成立近8年的知乎,如今的业务可以分为社区内容、知识付费、商业广告三部分。社区内容指的是知乎赖以为生的问答内容,也是知乎的护城河。来自用户的原创内容是知乎最独特的资源,也是知乎的基因。

但内容充沛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容如何变现。在变现这个问题上,知乎遭受过很多指责。诞生于知乎平台的大V苦于辛勤贡献内容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于是爆发了被悟空问答集体挖墙脚的事件。

后来知乎探索出商业化的道路是广告。2016年,知乎上线原生广告系统,开启全面商业化的道路。知乎开始挣钱了,带来的后果就是,用户们看到的广告越来越多了。

一直到知识付费的出现,给知乎的商业化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6年,知乎通过值乎、知乎live开始探索知识付费,知识内容本来就是知乎的强项,把知识内容包装销售,看起来是很适合知乎的变现方式。今年6月,知乎宣布上线知乎大学,将原来App底部的“市场”更换为“大学”,宣布全面布局知识付费。

知乎大学页面知乎大学页面

但是,尽管知识大学是知识知识付费内容的集合,但知乎对知识付费产品所能承担的商业化能力是不确定的。

最初,知乎并没有把知乎大学当做商业化变现的产品。知乎副总裁张荣乐在知乎大学上线时曾对媒体表示,知乎大学并不承担知乎商业化的任务。两个月后,在知乎E轮融资的消息公布之时,周源发表了一封全员邮件,邮件中明确表示知乎已经形成了“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收入模式”。

至于商业化的效果,周源在公布融资之后的公开信中只提到了“上半年商业广告营收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340 %”,并没有提到知识付费产品的效果。

不仅是知乎,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最近被传出类似裁员缩减的消息。

最早在今年10月份,阿里巴巴和华为先后传出停止校招的消息,尽管这两家公司先后声明称只是“人才升级”,“持续开放”,但是就业形势已经开始变得紧张。

冬天来临之后,裁员消息出现得更加频繁。京东、锤子科技、趣店、斗鱼都传出了裁员消息,其中上周斗鱼的裁员直接将深圳团队整体裁撤,70余人在年底重新回到了找工作的行列中去。

当然,裁员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如果裁员的部门都是非核心部门,那么裁员其实有利于把资产做轻。”一位刚刚经历过裁员的互联网公司职员告诉刺猬公社,“这样无论对投资人来说,还是企业的年度报告,看起来都会更好看一些,而且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所以对于知乎的这次裁员,有评论会认为是在缩减开支,为上市做准备,而知乎官方对于上市和裁员之间的关系回复36氪称:“两个都立不住,更别说两个有关系。上市也没有时间表。”

裁员消息密集传出,互联网从业者压力倍增,但是就像总有人能在危机中看到机会一样,也有人认为,所谓裁员和寒冬,都是正常现象。就如经纬中国合伙人张颖的微博所说,也许当前的苦难是被放大了,对真正有能力的人和企业来说,或许现在才是最好的时间点。

但是在寒冬面前,谁都别想安然脱身,共患难,抱团取暖,磨意志,渡难关。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作者:晓通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知乎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互联网公司纷纷裁员过冬?12月11日,在线问答社区知乎被曝将裁员300人,涉及20%。对此,知乎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应称,裁员属于谣言,“每年年底公司都会进行员工绩效评估,予以相应的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
业界
通过平台机制与内容产出机制引导文化与价值观的改变,让网民成为更好的自己并帮助他人变得更好,这才是中文互联网未来要走的路。
态度
昨夜,大概凌晨 12 点左右,沉寂知乎 3 年多的马化腾突然在上面提了一个问题,涉及基础科学:"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新零售
10月24日消息,昨日深夜,一个名为“PonyMa”的ID在知乎发出提问,该ID显示的身份介绍为腾讯CEO,认证信息为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业界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知识走出殿堂,进入寻常巷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知识信息的再加工和获取渠道不断优化升级,催生了知乎这样的知识分享平台。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