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落地3000家无人店”底气何在互联网
砍柴网
/ / 2018-04-20 19:31
在人工智能和新零售的簇拥下,“无人店”成为了2017年IT互联网产业的热词,然而受制于机器视觉、图像识别、人脸识别、RFID等技术不成熟,它的大规模落地迟迟无法到来。
进入2018年,首先在“无人店”领域发力的,不是亚马逊,也不是阿里,而是被归结为“传统企业”的海信,他们放话:“2018年落地3000家无人零售店。”3000家的底气何在?
海信智能商用无人零售项目负责人程君永表示,相比海信,其他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虽然看上去高端,但存在两个痛点:一、门店成本过高无法快速复制;二、人脸识别等稳定性较差,实际使用需要人工干预,违背了无人零售的初衷。
海信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承载于一个叫Hi-BOX的无人盒子。它采用了3*6*3m的非标准集装箱作为载体,虽然空间不大,但内部配备却不逊色于市面上普通的便利店。
虽然运营模式相对传统,门口收银台与目前市面上传统商超自助收银台相同,还需用户自己扫描商品,并通过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
但是,与其他迟迟做不上规模的无人超市相比,海信无人店的成本优势和技术稳定度优势非常明显。
程君永道,海信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并非为了炫技和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而是希望应用稳定的技术快速迭代。无人盒子Hi-BOX从运输到完成安装,最快可以在一个夜间完成。
据悉,单是海信与欧尚合作的无人便利店,自2017年9月底至今,就已在全国布局了300余个无人便利店,随着越来越多零售商开启无人模式,海信的“3000家落地”小目标,或许并不是不可达到。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