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价格上半年涨势难止 三星是否构成垄断仍待调查业界
目前,全球内存市场被国际巨头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垄断,三家公司的内存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0%。
对于媒体有关发改委约谈三星的报道,证券时报记者向发改委新闻办发去采访函。发改委回复仅表示,一般来说,这类案件一般会等到所有事项都查清楚,有定论后才会对外公布,并建议记者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三星方面则表示“暂时没法接受采访”。
1月11日,全球电阻第一大厂国巨上调电阻价格的消息不胫而走。据了解,此次调价主要是因为汇率持续升值、原物料及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价格上调幅度为15%至20%。实际上,电阻价格上涨只是去年以来存储器、被动元器件价格轰轰烈烈上涨行情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去年内存(DRAM)价格每季度涨幅都超过20%,被动元器件中的电容更是收获了4~5倍的涨幅。
去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就内存涨价事件约谈三星的消息被曝出,作为内存领域的绝对头部厂商,约谈事件也提升了市场对这一轮涨价的关注度。
面对上游的价格上涨,国内终端厂商的成本压力陡然增加。甚至有消息显示,一家重要的终端厂商已寄希望于通过特殊渠道拿到三星内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存的国产化进程同样受到关注,记者也就此展开了调查。
内存供需偏紧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最新预测显示,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值将首度突破4000亿美元的大关。而2018年仍会是乐观成长的一年,预估半导体产值将成长4%~8%,且2019年产值将有望挑战5000亿美元关口。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技术研究部部长朱晶认为,去年内存涨价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供给方面,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三家厂商此前有一部分内存生产线已转做闪存,导致产能减少。加之内存工艺节点向前推进缓慢、产品良率不高等原因使得供给不足。
据了解,目前,全球内存市场被海外几家国际巨头垄断,上述三家公司的内存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0%。在技术工艺上,全球第一位厂家已大规模采用20nm工艺,并已率先量产18nm工艺;全球第二位厂家则以25nm工艺为主,已导入21nm工艺;全球第三位厂家以30nm工艺为主,20nm工艺已经进入良率提升阶段。
“前两年,存储器市场认为闪存的增速要快于内存,因此这些企业在做产品规划的时候收缩内存产能,转向侧重于闪存也是合理的,但是没想到下游需求依然很强劲。”朱晶向记者说道。
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2016年数据显示,内存的主要下游中,手机、服务器及PC分别占总需求的37%、26%和22%。2017年,调研机构预计去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速将达到2%,接近20亿部。同时,手机内存容量也进一步升级,内存需求进一步扩张。另外,在数据中心、AI芯片等高性能计算领域,对内存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内存市场的缺口确实存在,一旦上游供给跟不上就会形成涨价。”朱晶告诉记者,虽然美光和海力士的内存质量不如三星,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三星的内存一直受市场追捧。但是在缺货的情况下,所有内存厂商一定是会一起涨价的,跟随企业与领跑企业之间差距不大。
据报道,有行业人士指出,内存代理商基于渠道优势,通过原厂排单拿货,其价格会随着原厂和市场行情波动而不同;在缺货行情中,小批放量,阶梯上涨。同样,因为很多贸易商会从原厂先得到消息,包括原厂库存、订单排期、出货情况等,一旦收到确切消息后,这些贸易商就开始大肆囤货。
在内存的上下游链条中,上述分析将中间渠道看作本轮内存涨价的主力。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更倾向于认为,内存价格的传导与分销、代理没有太大关系。“渠道商、代理商囤的是其它元器件,例如电容就存在代理商囤货、原厂也跟着炒货的现象,但这与内存并没有关系。”
事实上,这也是由于三星的内存主要是直接销售,从渠道和代理途径走的量并不多。但是对于电容等其它元器件,原厂对价格的影响力及把控力不如渠道商,也就更依赖于通过中间渠道走货。
下游厂商受影响大
针对内存价格上涨对终端产品成本及毛利造成的影响,记者询问了多家厂商。但对于供应链问题,厂商多数不愿做过多回应。不过也有一家终端厂商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公司的终端产品没有调价,其中的功劳归于公司供应链部门把成本压了下来。
事实上,在去年,多数手机终端品牌都进行了调价。以魅蓝为例,去年曾公告,由于产品元器件价格不断上涨等影响,魅蓝Note5的BOM成本已超出了当初产品定义时的范围,并综合成本压力和市场溢价等因素,对部分型号的魅蓝Note5价格进行了上调。
在朱晶看来,存储器是手机的关键部件,并且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存储也越用越多,内存价格的上涨必定导致手机终端成本增加,但是手机厂商却不敢轻易涨价。“手机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同款配置的机型稍一提价就可能导致消费者流失,最终的结果就是挤压ODM厂商以及品牌商的利润。”
事实上,包括手机厂商、做SoC(系统级芯片)整体方案的终端用户受内存涨价的影响都非常大。据了解,内存原厂向下游供应内存时的价格基本是随行就市,缺货带来内存涨价,而更令下游厂商烦恼的是即使加价也拿不到货。
在内存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下,下游厂商话语权并不大。据媒体报道,即便是拥有极强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苹果公司,在存储器方面,也必须同意三星的涨价要求。但是,对于站在产业链条顶端的内存原厂而言,去年的涨价潮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1至9月,三星半导体业务收入为53.15万亿韩元(约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6%。英特尔同期的半导体收入为45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6%。而据业内预计,三星在2017年的半导体收入也会超越英特尔,此前英特尔已经占据半导体收入第一的位置长达25年。
飙升的存储器市场需求正助推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巨头们也跟着创出了业绩新高。但是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同样面临不确定性,需要关注的是,一旦产能增加,或者下游需求不那么强烈的时候,美光和海力士可能会率先降价,这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三星的客户转投其它厂商。
在谈到今年的内存行情时,朱晶预测,2018上半年,内存供应依然偏紧,价格将延续上涨的趋势,至少要等到下半年供需平衡,价格才可能会往下走。“今年内存是否会缺货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供应商扩产,例如三星刚刚决定扩张内存产线,但是真正投产可能要到2019年;二是产品良率,因为良率不高也是去年缺货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否构成垄断待调查
对于媒体有关发改委约谈三星的报道,证券时报记者向发改委新闻办发去采访函,希望确认约谈事实,并了解约谈细节以及目前的调查进展。不过发改委在回复时仅表示,一般来说,这类案件一般会等到所有事项都查清楚,有定论后才会对外公布,并建议记者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也向三星发去采访提纲。不过,三星方面始终三缄其口,表示“暂时没法接受采访”。
上述匿名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因为三星占据全球内存产能的40%以上,发改委现在怀疑三星对内存产能是否进行了一定控制。“如果三星说自己的内存没货,外界是无法知道三星是真没货还是假没货的。因为它有可能故意放慢产能的增速,从而更容易在价格上涨过程中获取暴利,毕竟三家厂商在内存市场的垄断效应太集中了。”
这也印证了前述的逻辑,即只有在内存产能松动的情况下,降价才会成为三家厂商的博弈选择,而在缺货的情况下,三家是不存在博弈的,唯有价格上涨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该人士认为,内存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形成之后,三星宣布了扩产,并且也没有表现出恶意囤货等行为。因此,三星在价格上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尚无最终定论,有待发改委进一步审查。
从《反垄断法》的规定来看,当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即可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以及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等多项情形。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此前表示,现在预测发改委会对三星采取何种进一步措施还为时尚早。但是,如果三星被认定参与了价格操纵行为,那么发改委可能会参考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实施的处罚措施。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业内普遍认为,发改委对三星内存涨价的处理可以参考此前发改委对高通案的调查结果。
2015年2月,美国高通公司在中国手机芯片市场历时一年的反垄断调查暂时画上句号。根据发改委公布的处罚公告,高通公司因违反中国反垄断法律,被罚款9.75亿美元(约合61亿元人民币),高通也需对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专利授权做出多项调整。这一案例创下了当时中国反垄断领域的最高罚单。
上述匿名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对高通的处罚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由于高通案涉及的基带芯片在中国已经具备国产化能力,展讯、海思等厂商都已可以出货,因此高通认罚是一件没有太大风险的事情。但是目前内存的国产化能力还不具备,如果因为监管机构的处置不当,导致三星向中国的大企业断供存储器的话,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类似的以自身优势挥动产品大棒的案例并不少见。当年HTC凭借发布第一款安卓手机的基础以及后续的几款产品获得用户认可,奠定了安卓手机老大的地位;不过,在HTC最顶峰时计划发布的新机,却因三星屏幕的断供,拖延许久才发布,三星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同类型新机先一步上市。
“惩罚高通的时候,展讯和海思的产品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因此当时的惩罚实际上利好国内的厂商,也有助于推动国产化。但是,在国产内存没有任何替代能力的时候,监管机构可以给予三星震慑。如果是要重罚的话,在惩罚的时间点上还要再考虑一下,惩罚机制也需要更灵活一些。”该匿名分析人士说。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灿邦】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