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视教育平台的儿童关怀 从少儿不宜到少儿有益家电

砍柴网 / 家电网 / 2017-12-29 15:39
目前一些国内电视厂商们也在推出智能电视端的儿童教育平台,发挥电视的教育属性。其中较为明显打造“教育电视“的便是创维及旗下互联网品牌酷开。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进每个人的身体的时代,每个人都被过载信息催促着负重而行,一言不合就舆论失控,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教育也被“娱乐化”。传统教育面临挑战,在学校单方教育难以全面撑起教育这面旗的时候,越来越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但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事业仅是扮演“捞金校尉”。“学生的钱最好赚”,想必这不仅是校门口的商铺和大学美食街的深刻体悟,也是捞“教育钱”的各行业共识。不过对于一些在教育市场想着如何“钻空子”的企业来说,想要讨好孩子也需要技术含量和儿童关怀。如何从“少儿不宜”到“少儿有益”?如何公平对待孩子的性别差异?如何“因材施教”而不是“一锅乱炖”?值得那些讨好教育、讨好孩子的企业思考。

对于父母而言,关乎孩子成长的一切事情,都是与“教育”有关的大事。因此儿童时期接触的事物都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包括父母不敢让孩子看的电视,包括如今已经渗透进孩子群体的移动设备和平板电脑,如何保证孩子在发挥天性的同时把“少儿不宜”变成 “少儿有益”是家长和社会的共同问题。目前,智能电视正在承载起儿童教育平台的重任,它是一个分类齐全的“全家桶“,能够同时满足家长与孩子的需求,但电视厂商们并未将其教育的一面发挥出来。

从少儿不宜到少儿有益的路障不是算法是人

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在处理“少儿不宜”上的举措除了电视厂商使用看似贴心实则积累的“儿童锁”以外,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国外,作为全球互联网巨头的谷歌便在2015年推出Youtube的家庭“讨好型”版本YouTube for Kids,它是一款通过算法来过滤“少儿不宜”内容的儿童应用程序(APP),可让儿童浏览观看包含演出,音乐和学习类别的频道和播放列表。近期该儿童频道得到更新,不过宣布更新时,Google警告说,虽然系统已经到位,以防止某些材料进入应用程序,但一些成熟的内容可能会通过,因为视频不是手动审查。它建议父母阻止和报告任何不适合孩子的东西。但近期依然有父母投诉,该儿童应用上出现了数千个不合适和令人不安的视频。其中通过的视频中不乏米老鼠在被汽车撞击后躺在血泊中、“冰雪奇缘”的艾尔莎公主小便、教孩子如何恶作剧的恶趣味视频等。

国内最新一期《科学通报》上就发表了关于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研究儿童沉迷卡通片的发现,10岁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会在观看影片时会被激活,它揭示了儿童爱看卡通片的神经生理原因,它不同于成年人的神经活动方式,卡通片会激发孩子的心智特点。当然,内容的好坏都将激发孩子的“心智”。

在大数据时代,算法的作用尤为凸显,而上传至YouTube的视频是否适合YouTube for Kids由算法决定。本质上,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的生成方式,是所有推荐算法的工作原理,而算法的本质是一个漏斗,即每一个YouTube视频都是在漏斗里的,只有少数视频最终被推荐到了用户的屏幕上。而视频是由众多YouTube 用户上传的,因此除了算法无法不够完美以外,也会遭到恶意用户为了商业目的对算法瞒天过海。实际上从全球来看,YouTube for Kids已经属于做得很好的一个儿童应用,但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正好也是所有视频平台或者说卡通片中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想要孩子不看见成年人世界的“肮脏”是困难的。甚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早已经耳濡目染,它关于色情、暴力、欺诈、行为不检、恶俗……

虽然在分级制度的基础上YouTube for Kids有心打造“二维平面幼儿园”,但论“狡猾”这方面的经验,算法斗不过人类。视频平台及为电视提供内容的视频制造商会观察最热门最受孩子欢迎的视频然后模仿它,以获得孩子的点开,如此周而复始,孩子便反复观看着同一类视频,虽然这对于视频制造商而言不仅能够每次都能轻易通过算法,还能赚取更多的流量,但是孩子反复观看同一类会导致“偏食”。教育需要多元化,用“偏科”的代价获取孩子纯粹的心灵不是一个好办法,但视频制造商们怎么会为了别人家孩子的健康而放弃他们的生意呢?但这些“少儿不宜”的生意终归也会落到他们自己孩子的视野里。

根据笔者对YouTube儿童频道的观察,许多最受欢迎视频都是非专业视频,孩子们更喜欢一边聊天一边的“惊喜蛋”视频。这些视频对于大人而言也许幼稚、无聊和奇怪,但是却体现了一点:孩子想要的不止是玩具,还有惊喜和沟通。

相比之下,国内的一款爆红网游才是真正受到各界口诛笔伐,令国内儿童沉迷游戏满口“农药味”。该游戏虽被推上风口浪尖,但更有一些品牌宣传电视投屏“打王者荣耀更清晰”。孩子们没有成年人拥有的良好控制力,这需要家长监管,但家长却又不能扼杀孩子玩的天性,即便是鲁迅先生也因此留下《风筝》这样“自感惭愧”的作品。但相比“放风筝”这样充满生趣的游戏,如今的一些讨好孩子的商业气息满载的产品才是“罪大恶极”。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喜欢掌控感,但他们并没有这种能力,因此会行为古怪和暴躁,但是只要了解这一点,去让他通过努力和通关获得掌控的感觉,也会培养他们的心智。游戏厂商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或许视频平台的儿童内容制作应该去找他们。

为什么电视儿童频道总是“男女不分”

YouTube Kids不使用单个孩子的地理位置、性别或年龄做出推荐,不过却会请求用户的年龄范围。但对于内容提供商而言,除了应避免“少儿不宜”,还应有“男孩不宜”、“女孩不宜”。在教育市场,儿童性别差异会影响到很多产品的设计初衷,但儿童的性别在某些方面却遭到严重遗漏。如电视厂商在对待孩子们的性别上过于“一视同仁”,直接忽略了男孩和女孩的性别之分。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自古以来就是不同的,即便古代封建社会留下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父权制度的产物,但是可以看到,在受教育的权利上性别问题尤为受到重视。

如今,在主打“个性化推送”的同时,电视厂商们却一味地将内容如“全家桶”塞给儿童频道,未曾考虑站在电视机面前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会思考这个孩子处于儿童期、学龄期或正值叛逆期,便推送给他/她不适宜年龄段/该性别的失范内容。曾有业内人士提议,是否需要给电视厂商配备一位教育学家或者儿童心理学家,以便保证企业摒弃“粗线条”,多一些人文关怀,唤醒他们的“性别关怀意识”。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孩子对电视做出的反应。很多研究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一个3岁的孩子和一个6岁的孩子可能都喜欢看《小猪佩奇》,但是他们从中获得的信息往往是非常不同的。研究表明,3岁以下的儿童往往难以吸收通过屏幕传递的信息,更不用提将这些信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了。此外,性别上的差异也影响着儿童对内容的需求差异,对于视频平台而言,根据孩子的性别抓住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行内容推送进入更加细分的领域,同样能够掌握儿童教育市场的高地。

曾经痴迷于电视机的千禧一代如今已经开始为人父母,而他们的孩子唯一的玩具是手机APP,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孩子的选择看似太多,但信息过载趁着监护人稍一松懈强行推送不适合的内容到了孩子炯炯有神的眼里,而在电脑端大尺度弹窗广告、暴力游戏轻松弹出,如何培养“不再垂头的花朵”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即便是早期性教育也不应该是以这种邪恶的方式在孩子的脑海里生出邪恶的种子。电视机,越来越成为成年人世界而生的消遣机器, “带坏了孩子”的同时也遭遇了“污名化”,电视厂商在为这个客厅端口正名的同时却始终没能激发电视的教育意识。

相关学者则认为,从人类的诞生到成长过程,实际上都统称为一种受教育过程,“孩子”和“教育”无法完全切割,关于孩子的市场实际上便是整个“大教育市场”范畴,所教育内容的填充直接影响孩子每个阶段的综合能力成长。孩子的成长看似顺理成章,但是其性格、品德、素养等均有迹可循,但家长对此变化过程一般不会发现,直到家长发现孩子观看了YouTube Kids的“少儿不宜”视频。无论是YouTube Kids、电视台的卡通频道还是智能电视的儿童频道,它们是否属于教育工具,取决于视频平台、内容制造者是否不抱商业目的地参与到引导儿童理解屏幕显示内容中来。

目前一些国内电视厂商们也在推出智能电视端的儿童教育平台,发挥电视的教育属性。其中较为明显打造“教育电视“的便是创维及旗下互联网品牌酷开。截止到发稿前,笔者得知彩电厂商创维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举行的“互联网+支教“5年助学计划在今天开启,根据消息称,创维集团提供了具有中小学教学资源的超过百台50吋教育电视G7、5年创维教育年费年卡120张,包括高清摄像头等,用于贫困山区中小学的教育中。如果说YouTube Kids首先对儿童需求进行年龄划分,那么创维则对儿童需求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划分。

不同地区的孩子的需求不同,当城市中的孩子刚刚洗礼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最好的老师后回到家通过YouTube Kids释放天性时,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希望尽可能地获取平等的教育资源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电视厂商来说,通过联网输出教育资源的方式被“污名化”的电视机则起到了精准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满足孩子在匮乏的资源面前对知识的渴望。有研究文献表明,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去选择他们看的节目,他们很可能会为了满足学习目标来选择交互方式。学习新信息的行为能让孩子尝到甜头,不过孩子也喜欢反复看同样的视频,直到他们理解视频内容和动机为止。

理论上来说,并没有人真正理解孩子想要什么。但从游戏的火爆来看,那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网络游戏产品和影视节目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理学专家和隐藏的高手,因为他们最了解孩子的心理,他们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更知道怎么做可以迎合孩子的兴趣和满足他们的要求。但孩子是无辜的,也没有能力在复杂的现实世界辨别良莠和掌控事物的能力,在这张白纸上,就看视频制造商、电视厂商、家长、从事教育的人们为他们灌输什么样的信息。这就需要让每一个提供儿童产品的商家多一份良知和责任,既然无法改变教育环境,不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少儿有益的教育平台,它不同于传统填鸭式的教育,积极发挥电视的教育潜能,探索孩子们在不同区域、阶层、年龄段、性别之下的需求,而不至于商业气息吞噬了教育的本质。

作者:HEA.CN 来源:家电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