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裁缝智造香港万家灯火:00后新蓝领的安居梦

互联网
2025
08/08
17:02
分享
评论

在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的房屋智造工厂内,弧光闪烁,机械臂在巨大钢构件间灵活游走。年轻的黎健烁身着工装,指尖在控制台面板上跳跃,输入一串串精准的焊接参数,引导钢铁臂膀完成顶架、顶板与立柱的焊接任务。

2024年10月,黎健烁所在的班组开始承担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中1839个模块的焊接任务。这项香港“简约公屋”计划中规模最大、单位数量最多的工程,将提供超过10700套住房,承载着缓解基层居住难题的重任。今年7月22日,工程首期已告封顶,项目一期3栋大楼约3000套公屋,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在黎健烁看来,他们手中的技术与速度,正直接转化为香港家庭的安居希望。

图片1.jpg

“机器人焊接又快又准,我们只要设定好参数就可以了。”黎健烁介绍道,“组装焊接、打磨、上料、检查焊缝、搬运,每个环节都紧密配合,出来的质量也更稳定。”

这项工程的核心,是中建海龙创新的钢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它将传统建筑科学地“拆分”为一个个独立模块单元。“我们这里相当于制造‘精装房’,”黎健烁解释道,“从基础结构到水电管线,甚至卫生间马桶、热水器、洗手盆、排风扇——全部在工厂内一步到位精准装配。”当这些“精装模块”运抵香港工地后,仅需快速组装与关键连接,即能完成建设,建筑平直度误差被严格控制在毫米级别,彻底告别了传统建筑工地的粗放与喧嚣。

高达约70%的工厂化前置工序,催生了惊人的建设速度:香港工地现场实现“30分钟安装一模块”、“3天建成一层”的奇迹。这使项目一期从开工到完工预计仅需22个月,较传统方式缩短近60%工期。“能让更多香港家庭早日乔迁新居,这种意义特别真切。”黎健烁朴实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更让黎健烁感到振奋的是这项技术的绿色价值:“咱们这个用的是钢结构模块。房子未来若需调整,完全可以拆解开来,模块还能异地重组、循环利用。”技术革新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为香港探索可持续的循环建筑体系提供了示范路径。

2023年,“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的黎健烁加入中建海龙。短短一年,这位00后青年已凭借精湛技能与负责态度,成长为工厂最年轻的带班班长之一,管理着二十余人的团队。“月入近万,还能持续精进机器人技术,这行前景广阔,我很满足。”黎健烁对职业未来充满信心。

黎健烁并非孤例。在他所在的中建海龙房屋智造工厂里,90后产业工人占比已接近四成。他们熟练驾驭自动化设备,代表着中国建筑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坚定转型的澎湃新生力量。这一趋势亦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正式认可——就在7月22日工程首期封顶的同一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新职业新工种,在“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下增设了“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为黎健烁们这样的“新蓝领”职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上升通道与价值认同。

新一代产业工人正以智慧与汗水,在智能工厂的广阔天地间,为中国建造的高质量转型写下最富活力的注脚——昔日汗水挥洒的工地,正被精密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工厂取代;传统印象中的“苦力”劳动者,正成长为操控尖端设备、掌握核心技术的“新蓝领”。工厂深处每一次精准焊接的火花,都映照着崭新的职业荣光,也焊接起一个行业乃至无数个体通向未来的坚实通途。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