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倒闭潮来了,原罪是什么?业界

砍柴网 / 黄井洋 / 2017-11-17 08:30
最近,小蓝单车和酷骑单车两家共享单车公司倒下了,用户甚至无法办理退押金。而不久前,小鸣单车、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卡拉单车等等一大批跟风而进的共享单车企业...

最近,小蓝单车和酷骑单车两家共享单车公司倒下了,用户甚至无法办理退押金。而不久前,小鸣单车、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卡拉单车等等一大批跟风而进的共享单车企业今年相继倒闭。一时间,共享单车行业进入冬季,濒临破局的说法蔓延开来。

但在我看来,这些跟风的失败者都是有共同的失败基因,在其搞到几十万几百万就“撸起袖子干”的时候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第一,共享单车是一次标准的跟风创业行为,缺乏理性。

关于创业的激情,事实上与年龄是不相关的。只是相比而言,年轻人更容易“激动”,更容易受本能的影响而快速加入到创业的大潮中来。所以你会发现,共享单车这一波创业者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甚至不少刚过20岁。

对于这些年青的创业者,你可以认为他们有闯荡的精神,敢想敢做,激情万丈。但不能忽视的是:他们往往缺乏商业上的理性。

这些年青人,无疑缺少对商业环境的分析能力,更缺少应对市场变化、维持企业运营的必备智慧。

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在其公司创立之初,就是完全依靠其父亲的投资,而当其父亲不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时,他并未考虑其他的筹钱方式,而是采用赌气的方式,直接与核心团队出走。町町单车的快速死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丁伟曾坦言,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且称,虽然他在父亲的多个公司中担任职务,但都是挂个头衔,并没有任何的管理运营经验。而在町町单车成立后,虽然他“起早贪黑”十二分的卖力工作,但公司的运营管理上仍然十分幼稚。

第二,缺少对商业本质秩序的基本认识。

町町单车的创立完全是跟风行为,所以谈及商业模式,丁伟只是简单说“和摩拜、OFO的想法一致”,寄希望于获得海量用户数据后建立一个规模可观的出行体系。林斌创立卡拉单车,就是因为他骑着ofo逛了几圈陆家嘴,眼看着上海到处都是共享单车,就认为在莆田也能搞一把。

而小鸣单车、悟空单车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共享单车企业的创立有很大的跟风投机因素在其中,它们的成立和运作完全不符合一个正常企业应有的逻辑,在资金、团队和运营方面事实上是不足以保证它能完成常规的商业运作的,从始至终就缺少对商业本质的认识。既没有冲破现有的商业规则,也没能创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是看到了别人的脚印跟着模仿而已。

第三,被侥幸和资本冲昏了头脑。

仔细看关于共享单车创业团队的采访会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存在一个侥幸的心理,并被资本市场可能会带来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关于侥幸心理,这一点十分明显。当摩拜和ofo爆红之后,共享单车才成为现象级的话题和创业对象。而单车,这是一个基本没有门槛的生意,手里有个几十上百万就可以买自行车投放运营(至于像摩拜宣传的自行车科技含量问题,我认为这纯粹的是涂脂抹粉),所以,多数创业团队搞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认为摩拜、ofo这些头部不可能把所有的市场都占尽,认为只要能在一个三、四、五线城市活下来就有机会。但结果呢!

摩拜、ofo等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融资信息,其实是冲昏共享单车创业者的又一个关键。当他们的融资额已经达到亿的级别后,抛开眼红的因素外,认为共享单车已经是一个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商业了,那么手里有点钱的投资人应该很容易跟进才对。

但问题是,即便摩拜和ofo也是没有找到可靠而盈利模式的,比如摩拜创始人胡玮祎就曾说:思考盈利会限制想象力。这就是说她没有盈利模式哟!

为什么要创业?

这个问题看上毫无意义。

扎克伯格说,创业的初衷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去开一家公司,“很多人在没有想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之前就开了公司,在我看来这是很疯狂的”。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得以生存,都是因为它满足了社会某一方面的需求,实现了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

可是,互联网大潮推动下的创业,究竟有几个能想到、能达到这个层次呢!

【来源:黄井洋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