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王者”怼游戏界“王者”?最全战局分析营销
相信圈内同仁最近不仅在打王者荣耀,而且也都在围观王者荣耀“被打”。
许多媒体和吃瓜群众,有的“怒怼”王者,有的怼这些怼王者的人,但在专业的公关人看来,这都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为什么说“被打”?
007肯定不会说有人告诉我内情,但看看早期爆发的过程,大家可以稍微留意几个怪现象:
1、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杭州的老师发文怒怼王者,杭州的钱江晚报连续发文批评王者,杭州的报纸、电视和电台各路媒体多最早集中报道了……怎么都是杭州?
2、再来看几家关键的媒体,连续跟进的《钱江晚报》,以及反文说需要清算王者的虎嗅,以及连续看法王者负面信息的某媒体等微博上集中一批帐号,甚至包括连续发表评论的某官媒网络媒体。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
3、再看许多负面报道和评论的扩散路径,比传播总结还全面的舆情盘点稿……大家都是老司机,有兴趣自己看一下,不用我多说。
其实,两家市值相当的Top级公司,你追我赶,不分伯仲,想真正甩开对手,自然只能朝对方的关键部分打。腾讯最大头的收入自然来自游戏,游戏里的王者,自然是王者荣耀。擒贼先擒王,逮着机会了,不打王者打谁?只要让外界对游戏的监管政策有一点忧虑,都可能会影响到腾讯的股价。无论是直接的市值打击,还是老大地位的争夺,此役都有出重手的必要,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揣测,而且不是007想说的关键,007更多想分析的是这起公关战到底打的如何?
借助社会对游戏的争议,对未成年人的担忧情绪,这次公关界“王者”怼游戏界“王者”,确实怼出了个大新闻,整个媒体圈都在谈王者。在007看来,这起暗潮汹涌的一起公关战,远比王者里的PK激烈得多。只是王者的游戏里,玩家推的是塔,而在这起公关战里,攻击方想推的则是王者游戏本身,甚至是对腾讯至关重要的整个游戏业务。
连日来,关于王者的舆论雪球越滚越大,已经成为了牵动整个社会的最大议题,至今还依然甚嚣尘上,热度不减。基于这今天的观察,接下来,007就花点时间来为各位看官复盘一下,看这场公关界“王者”出重手怼游戏界“王者”的重磅“进攻公关”,双方到底是如何过招的。
尽管中国互联网圈也从来不缺各种撕逼大战,不缺乏各种体位的“进攻公关”,但我依然要说:从目前的量级来看,此战是堪称经典的“进攻公关”案例!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在各自纬度上展现了非常一流的水准。当然,过程的一些BUG也值得评说。
接下来,007为大家复盘一下这里面的套路。但先声明,商业社会只论高下,不谈对错。本文也只做纯专业层面的探讨,所以尽量不直接点名。为了更好还原战况,007就以军事演习的为喻,为大家推演一下:
1、公关界的王者,是进攻的红方
2、游戏圈的王者,是防守的蓝方
(好了,敌军还有五秒达到战场……,大战开启!)
/ 01 /
红 方
步步紧逼,围攻《王者荣耀》 ,但痕迹太重
首先,一起先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一款游戏堪称国民级、现象级的游戏,活生生黑成众所瞩目的“毒瘤”“农药”?
虽说红方并不能真正扭转乾坤,指鹿为马,但在“借东风”上却不得不说,十分精妙。什么是东风?东风就是,许多孩子都能接触智能手机之后,家长对孩子过度触网的忧虑,是王者荣耀火爆大江南北之后,广大家长对孩子玩游戏的恐惧,是一个个被放大的极端案例,是能够刺激社会神经的未成年沉迷话题。
可以明确的是,这次红方从对社会话题的判断,到攻击节奏的推进,直至话题的引爆,都做到了步步为营,在声量的纬度上,确实资源调度有力,动用了许多关键资源,也陆续卷入媒体无数,直至将《王者荣耀》推到了墙角上。
怎么做?
第一步是四处煽火,撒豆成兵!
其实,骂游戏是毒瘤,是祸害,并不新鲜。所以,要一炮打响,必须要典型负面案例引爆,但这个不好炮制啊,属于可遇不可求。可在一款用户上亿的国民级游戏产品上,或许并不需要蹲守太久。6月中旬,“牙签弩”被炒热,红方快速将“牙签弩”和王者荣耀进行了绑定,直指王者荣耀的弓弩竟成少儿凶器须担责。虽然两者关联有些牵强,可还是引发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大量媒体跟进报道。
但这力度明显不够啊,没事,两日之后就有更劲爆的了,因为有孩子跳楼了!所以,红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弹打响了,6月22日开始,《玩“王者荣耀”被没收手机, 13岁男孩从四楼跳下! 醒过来竟然要手机玩游戏》一文开始在网上大规模扩散。
基础氛围已有,可以步步深入了。5天后的6月27日,无论是有意,还是凑巧,红方打出了更具传播力的第二弹。杭州《钱江晚报》刊发了一封教师公开信《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巧合的是,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杭州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这封公开信指出:“手机游戏产业繁荣发展,智能手机游戏成为了新时代的黑网吧”,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王者荣耀》。文中还提到:“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那种专注、那种迷恋、那种爱慕、那种笑逐颜开……”
从舆论新鲜度来说,这套“游戏对未成年人有害”堪称陈旧而简单化的意识形态,但它在舆论攻击中却屡试不爽。20年前,《光明日报》把游戏定义为“电子海洛因”,直接导致中国游戏产业停滞不前。今天,“黑网吧”的说法依旧让家长和老师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第二步是及时收拢,营造氛围!
在话题引爆之后,舆论的攻击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加快节奏,提升密度,盘点战果,及时收拢。6月30日,有自媒体发布《传统媒体全面围攻,王者荣耀遭史上最大规模声讨》的稿件,精心盘点所有关于王者的负面,甚至还精心拍摄了各家报纸的版面,营造媒体都在声讨“围攻光明顶”的氛围,根据文章盘点,“南方都市报、南京日报、德州晚报、东方卫报、新京报等报刊,以及东方卫视、海南新闻频道、江苏公共频道、青海卫视1频道、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等电视台,再加上各家传统媒体的官网、微博、公众号——数十家媒体同时出动与此同时”。
立足于此,一些与游戏相关的极端社会新闻开始被放大,被盘点,被重复,不断见诸各报端,如《被爸爸没收手机玩不成“王者荣耀”,13岁男生坠楼重伤……杭州高中老师曾怒发文章《我怼天怼地怼“王者”》》、《王者荣耀乱象:每天开8000万场 少年狂打40小时险丧命》《王者荣耀没错,但有罪》等,这些综合了此前各类负面报道的新闻,无疑是想通过极端案例,给受众强化《王者荣耀》是“毒药”的印象。
第三步是直接诛心,主打要害了。
前戏做足,更实在的来了,攻击的调性开始升级——那就是向监管层喊话,直接@监管层。7月1日 ,《钱江晚报》再次发布评论《王者的荣耀,社会的忧愁》(嗯?我为什么要说再?),直言社会应该出一把力,提出要动用行政强制力对《王者荣耀》进行管理,但这还只是小火苗,一个周末之后,哪怕蓝方祭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红方依然继续活力全开,7月3日,虎嗅发表文章《王者荣耀,阶段性“清算”的时候到了》,对《王者荣耀》做全面的否定,质疑“三板斧”更质疑其商业前景,并称“我们期待着亡者农药真的亡了那天,各位玩家的反应”,该文扩大了几大的扩散。
同日,媒体开始集体@监管层。《“王者”成“指尖上的印钞机” 别让赚钱成为唯一“荣耀”》、《监管者应该拿“王者荣耀”怎么办》等文章,提出监管部门应该以《王者荣耀》为突破口,立即承担起对移动游戏市场的管理责任,迅速拿出有效措施阻止未成年人继续沉迷手机网游,防止智能手机沦为囚禁青少年心灵的“黑网吧”。
7月3日和4日,人民网评罕见连发两篇评论:人民网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直指“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除了直接喊话监管层,还要给游戏这只危险的猴子套上紧箍咒,自然也免不了根据蓝方的举动,进行机动战。针对蓝方祭出的历上最严游戏防沉迷系统“三板斧”,以及游戏制作人的公开信,7月4日,《钱江晚报》再度发表评论《王者荣耀,为了爱还是为了钱》,直言“孩子沉迷,家长焦虑,游戏商才能开怀大笑”,认为“暴力、冷血、伤害、杀戮、弱肉强食,才是游戏的底色。”对游戏商能否自觉摒弃这些暴力吸金的方式,创造出所谓的健康游戏出来,表示怀疑。甚至质疑,只限制未成年,上了瘾的成年人又该怎么办?(私以为,这要求提得有点高了)
与此同时,微博平台也没闲着,各类媒体微博帐号几乎是同时发布了综合王者各种相关负面案例的内容,话题#王者荣耀乱象#快速被顶上微博热搜榜。到了这一阶段,对《王者荣耀》的舆论攻击已经全面扩大化。在舆论类型上,已经从传统的社会媒体扩散自媒体和官媒上——而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媒体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有的负责踢爆和扩散负面案例,有的通过转载扩散信息面,有的通过评论引导舆论方向,向监管层喊话,试图以此绝杀,至少给王者或者说网络游戏要一顶紧箍咒来。这一招确实有点狠了。
直到现在,进攻的步伐还没结束,在腾讯推出防沉迷“三板斧”之后,关于小学生如何破解防沉迷系统和关于系统漏洞的讨论,快速被放大,炮火也相当集中。至于后续如何,各位看官可以自行补充续集。
小结:声势浩大,攻击力强,但痕迹太重。
从整个操作流程来看,无论是从时机的选择、案例的摘取、话题的策划、资源的调度以及节奏控制上,都堪称是一场盛况空前的舆论打击。至少营造了围剿的局面,打造出了声势。
但有一点要说明,鉴于王者荣耀的庞大用户数和影响力,以及自己生活里的感受,担心孩子过度玩游戏的父母确实不少,对王者有质疑的媒体人也并非少数,所以不能所有报道和评论都是红方直接操控的结果,但这么多媒体的卷入,这么多民众的围观,离不开红方幕后精准的操纵。虽然“进攻公关”未必能杀死对方,但无疑给蓝方制造了极大的压力。
不过,作为一次需要躲在幕后的进攻公关操作,在不少细节上,依然还有明显的BUG:
首先,浙江媒体集体出动,火力太集中,某晚报三度出手,跑得太前面,虎嗅、新浪微博这样的明显有关联或亲近的媒体也用力过猛,痕迹稍重,吃相不雅,也容易露出马脚。内容上,一些评论也有些过度,引发了不少智识阶层的反感。
第二,在一家党报的网媒上刷太狠了,连续数次出言辞激烈的评论。但要知道,虽然同一个招牌,但网络媒体不是报纸,改制之后,意义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想营造官方的态度,但事实上,新华社声音都不同,甚至后面报纸的调性都不同。加上,关联性,马脚也过于明显。
第三,“进攻公关”这种事,怎么说都不太上台面,哪怕是在为民请民的“道德感召”之下。所以自己在朋友圈狂刷屏,是深怕别人不知道这一战是你打的么?这一条,很多公关人都会犯,但确实是很明显的禁忌啊。
至于更大的根源问题,一会还会专门论述,先按下不表。
/ 2 /
蓝 方
你打我?我拿自己开刀!
说完红方的进攻,我们再看蓝方的防守。说实话,前几天007是看得挺为他们着急的,甚至一些圈内朋友都觉得蓝方被打得非常被动,但后面我的看法有点不同。虽然在这么大的舆论攻击下,被动不假,但我看到了蓝方很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蓝方在自己的“塔”被攻击时,不是去推对方的“塔”,直接掐架,诉诸于口水战,而是围着自家的“高塔”端详,叮叮当当地“修塔”,快速拿出了防沉迷的所谓三板斧举措,严格,具体。这一下就突破了舆论战的框架,直接去抓“主要矛盾”,那就是在产品层面先站稳脚跟再说。
要知道,对于王者这种具备大用户体量的产品而言,再偶发些恶性的负面案例,也是分分钟的事,无论数量多少,但在敌军的放大镜下,依然极具杀伤力。所以,虽然你也可以说,在被攻击的档口拿出举措显得有些被动,但无疑这才能真正堵住负面源头,才能让自己站着去面对。而且,就算要说话,也有了关键的立足点。
所以,概括起来,我们看到的场面是:你打我是吧,那我就拿自己开刀给你看!
蓝方的第一招,是直接拿出解决方案,站稳了再说。
7月2日,腾讯宣布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历上最严”的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首先针对未成年人推出防沉迷系统,其中,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此外,腾讯还推出了通过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措施,其次,腾讯也将再次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升级后家长通过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陆和充值状态。同时,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陆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7月3日,《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进一步通过腾讯游戏官方微信平台等发布公开信,动情地说,在一年多以前还在为《王者荣耀》能不能存活下去感到焦虑,如今这款游戏火了,一方面感到很幸福和骄傲,就好像自己不起眼的孩子,那个谁都不看好的孩子,最后考上了北大清华一样,另一方面,压力也特别的大。这种压力,甚至比以前做不好游戏的时候还要大。虽然推出了“三板斧”,但《王者荣耀》的成长,还在路上,创作健康游戏环境的奋斗,也还在路上。
三板斧和公开信出来后,被各大媒体所关注。“三板斧”成为蓝方传递出去的最关键的信息。虽然从我的朋友圈来看,有人点赞,觉得情真意切,也有人质疑,认为是做做样子。但无论什么态度,传播面确实广。无论传统的报纸、电视,还是自媒体,甚至我在广播中都刚好数次听到关于这些举措的报道和讨论,相信蓝方肯定也是使了大力气。
微博上,关于三板斧提到的“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天被限玩1小时”也引发了许多未成年人的一片哀嚎,也引发了许多段子手的调侃,比如“以后打不好,不能赖到小学生头上了”……在红方放大防沉迷系统也可以被绕开议题下,也有不少人在讨论到底有没有效果,但无论怎样,关于未成年的游戏限制的三板斧,就真的这么对自己抡下去了。
不仅推出举措,也在快速反馈数据,称“健康系统”试运行正式启动 峰值一小时内34万账号受到限玩保护,在登陆游戏达到限时时段后下线,同时与健康系统配套运行的腾讯“成长守护平台”新增绑定账号增长45万。以期用数据来告诉外界,三板斧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做做样子而已。
其实这个挺关键,因为这一举措,让关注点快速从各种负面案例和对“农药”的情绪性声讨中,转向了到底如何让未成年适度游戏这一议题上。这是很重要的转变。
虽然相比于红方的步步紧逼,咄咄逼人,蓝方好像被逼着做交代,显得比较“怂”,但我却觉得,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狠角色一样,对自己狠,才是真正的狠,才最可怕。为什么可怕,一伙儿蓝军和红军站一起点评时,还会再说到,也暂时按下不表。
蓝方的第二招,从怎么看待孩子玩游戏入手,获取理性的智识阶层支持!
其实,蓝军也不只是在“修塔”,去推“三板斧”,同时也组织了军力,绕开红军的炮火,撒出去“打野”,去引导社会对游戏的正确理解方式:我看到了许多媒体和自媒体都在如何地看待游戏,看待未成年的问题,看待亲子关系上,表达了理性和开放的观点。这些文章,虽然多数偏于理性,缺乏红方的那种情绪性和煽动性,缺乏那种“为民请命”的感觉,但好处是,在攻防战的后半程,却几乎获得了智识阶层一面倒的支持。因为这个群体重上理性和开放,那些由负面案例挑起的社会议题与攻击点,容易引发他们的反感。
所以,当攻击者以意识形态为武器向《王者荣耀》示威时,肯定没有想到,第一批帮腾讯站出来说话的是知名的游戏媒体——这些偶尔也会吐槽腾讯的媒体,这时候却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王者荣耀》。其实这不难理解,相对于《王者荣耀》被摘的各种问题,这些真正热爱游戏,理解游戏的人更担心的是:对游戏简单甚至是肤浅的理解,会葬送了这个产业。
游研社在7月1日发表了《那些批判王者荣耀的声音,正在发生变化》,这篇文章说:“当一件事物过于流行后,必然会产生很多社会现象,接着就成为一些负面新闻的背锅侠,运气不好的,直接遭遇灭顶之灾。所幸这次《王者荣耀》的能量太大,局面有所扭转。”而被誉为“游戏媒体中的《南方周末》”的触乐网则说:“游戏和教育并非宿敌,但彼此之间想好和平共处,需要游戏本身、厂商、社会、老师、家长、也包括孩子自己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每一环的缺失都会造成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这一次与人民网出现了观点上的分化,新华社在名为《怒怼王者荣耀,怼的是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窘境》的文章里提出了更具建设性的方案:首先,建立更完善的未成年人防火墙,也就是防沉迷系统等努力……对于呼吁已久的娱乐产品分级制度进行更切实的讨论。
在这样的氛围下,理性的群体开始被激活,比如,对于红方一开始祭出来的,57%王者用户都是小学生,很多意见领袖就发出质疑,出来调侃,“按这么计算,中国的小学生不够用啊”,“9个小学生,11个在玩王者荣耀”……(有个小细节,腾讯官方其实一直多没真正去公布未成年人的比例,这一点私以为还是对的,因为哪怕你公布是2%,3%,这么大的基数算下来,人数还是不少,还是会成为新的攻击点)。
在外部舆论上,蓝方获得的舆论支持更多是来自于相对理性的社交平台(如知乎)与精英知识分子。北京大学教授胡泳、《知识分子》CEO纪中展、独立 IT 评论人洪波、专栏作家连岳、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都不赞成妖魔化《王者荣耀》,如胡泳所言:“技术已经嵌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了。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可能游戏、社交和学习在其生活中同等重要。即使在我们观察到游戏对青少年的现实损害时,我们也应该防止简单的妖魔化,而更多地注重现象背后社会和教育的整体语境。”
这些理性群体,到底理性到什么程度,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豆瓣上《一篇关于《王者荣耀》的评论文章及其逻辑问题》一文,很认真地针对人民网的评论做很细节的问题分析。也有人针对牙签弩一事提出质疑,牙签弩、用于规避实名系统的身份信息在网络上随意售卖,包括黑产账户交易,以及网上针对防沉迷系统的破解服务,难道某宝也有责任?
当然,有的公知也会用比较情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连岳就在谈谈王者荣耀中直言:“游戏是人娱乐、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强行禁止,违背人性,既做不到,也令人生失去乐趣。那些愚蠢的父母,把孩子送给杨永信电击,孩子电傻了,确实不玩游戏了,但他其他也不玩了,精神上的植物人了。游戏玩多了,对人不好。这是句废话,什么多了,都对人不好。营养多了,儿童肥胖也多,但没听说那个不要脸的胖子声讨美食。”
更多人则是从自身小时候被父母管束,担心沉迷某物的经历出发,认为,玩游戏是天性,每一代人都如此,只是大家玩的东西不一样,现在轮到了手游而已,父母只有多培养,多了解孩子,引导孩子适度游戏才是正途。其中,《各位家长老师教育家,你们太看得起《王者荣耀》了》一文专门谈了这个问题,调侃说“兄弟们,挥鞭子前,想想你们年轻的时候啊。有人说,现在小学生聊天都在聊王者荣耀,好可怕。可怕个鬼啊。我小学时和同学聊双截龙,中学时聊街霸,大学时聊红警。这有什么很大的核心差别吗?”
这些文章有多少是蓝方操作的,有多少确实是知识阶层看不下去的理性发声,这个不得而知,但可以确信的是,蓝军选择了这个核心的发声方向。虽然煽动性不强,但对长远解决社会的认知问题,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结:务实,理性,但煽动性不足
腾讯坐拥王者荣耀这座耸入云端的“高塔”,估计也从来不敢松懈,应该一直都处在备战状态,所以可以看到,不仅几个月前就提前筑起了“未成年守护平台”这样的堡垒,对于这次红方突发发起的攻势,也是反应迅速,不仅快速拿出了所谓的“三板斧”,主动“断腕”,封堵漏洞,给外界一个老实的交代,而且也快速散发大量对冲的信息,获得了理智高知群体的支持。
总体上看,蓝方作为被攻击方,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攻击,局面还是很被动的,但及时抓住了主要矛盾,在根源问题上站住了脚跟,无论是举措还是舆论的引导,都显得十分理性,基本跳出了舆论攻防层面,更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和长期社会意识的构建。作为防守一方,也是表现可圈可点。对于动不动就口水大战的互联网圈,还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但同样,蓝方也有不少BUG:
首先,防沉迷“三板斧”出来之后,虽然传播面也很广,但也缺乏比较生动的形式去普及,我看到像“看看新闻”的“侃爆朋友圈”里的视频解读就很生动,但还可以更多,冷冰冰的举措需要更好“翻译”;
其次,引导的话题方向,使用的媒体资源,都偏于理性,虽然好处很多,但坏处也很明显,和红方哪些充斥着恐惧感、道德感和质疑的声音相比,不那么喜闻乐见,提父母的角色也很关键,固然没错,但除了高知阶层,很多普通百姓可能不太买账,觉得你的推卸责任。
第三,关于那制作人的公开信,褒贬不一,能理解那种心情的会点赞,但很多人觉得有些矫情了,认为你的梦想和爱,你的努力跟我没关系。这些不无道理,但我觉得更核心的是,出面的人级别不够高,面对这么大体量的攻击,越高的级别,其实可以体现更足的诚意和决心。
所以,相比许多声势浩大的公关撕逼大战,这场战役虽然声势浩大,但却只是暗潮汹涌,甚至多数不明就里的观众和媒体浑然不知竟然还有这么激烈的战事。红方藏幕后运筹帷幄,蓝方快速拿出举措诉诸于理性,在战术层面,可谓是真正的高手过招,巍然不动,但已厮杀三百回合。
总结:谁是真正的赢家?
好了,盘点完,到了装逼的时候了。这场公关战,算谁赢?
如前面所述,既然是一次24K纯“进攻公关”,找好时机,集中火力,步步紧逼,把对手逼入墙角,当然是进攻方赢。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从腾讯股价的波动来计算,说是一次价值千亿的“进攻公关”也不为过,虽然这东西有涨有跌,也没什么意义。但至少证明了这一波攻势的打击能力。所以,很明显,红方在战术层面,或短期看,确实是赢了,而且赢得一如既往的漂亮,公关界的“王者”确实不是盖的。
不过,今天007却想装个逼,给出不一样的看法:007认为蓝方才是真正的赢家。为何?
道理很简单,真正谈得上是公关危机的,都是自身业务或产品真正有漏洞和潜在风险,这才能一点就破,一根小导火索都能酿成大祸。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例子不用我举,大家都能明白。因此,业务的完善,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才是做了最本质的防守。理论上,只要业务足够安全,就基本不太可能被舆论给“黑”死,古往今来,可以说五一例外。想当初,真正打疼百度的,也不是舆论,而是其在贴吧管理和医疗广告等方面存在问题。
那么回到这次的攻防战上,红方固然声势浩大,使蓝方限于舆论质疑,并逼迫其拿出了三板斧的自限举措,但实际上,这是让蓝方下更大决心,构筑业务堡垒,建立了在业界最严的业务规范,提前荡平了未来的隐患。试想,如果没有这次攻击,腾讯是否会下这么大的决心?我觉得,起码不会这么快。
所以,这次攻击,在事实上,或者拉长时间线来看,可能更像是一次“资敌”。公关上的一军之胜,或者说战术上的胜利,却在战略上损失了,在更大的战局上,帮助对方构筑了更高的壁垒。私以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防沉迷效果未必能药到病除,但敢于拿出这样的举措,腾讯这种务实感其实真心挺可怕的。
作为一个王者的玩家(这个身份007也不避讳,因为007认为也不影响立场),我突然想到游戏里“李元芳”的一句台词,“给予破坏者正确的绝望”。这或许是一句比较有意思的总结。
另外,再说点题外话,如果多想一点国情,这个时间点,这种攻击点,我甚至认为,这可能还会给自己的boss埋下两颗雷:
第一颗雷埋得浅一点:鉴于王者庞大的用户体量和巨大影响力,如果持续刺激未成年这种敏感的神经,通过放大个别负面案例,煽动负面议题,最终会在游戏监管方面,激发怎样的民愤和杂音,确实是不可预料,这在十九大前夕,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第二颗雷埋得深一点:一般人可能不清楚,红方指挥官也未必清楚,在所谓未成年的沉迷问题上,企业也好,政府也好,都是有限责任,但如果说话不腰疼,站在一个无限责任的离场,使命放大议题,绑架监管层,实际上也是把监管层架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上。毕竟,孩子怎么玩,怎么使用手机和互联网,家庭和亲子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否则,三板斧也好,监管严苛也罢,都无济于事。
其实红方自己也开始做游戏,怎么说都是一个池塘里的鱼,就算攻击王者很成功后,把整个事情妖魔化和无限拔高,对整个游戏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游戏如果被过度妖魔化,紧箍咒早晚也会落到自己头上。
所以,游戏界的“王者”也好,公关界的“王者”也罢,都小小心,玩过度了,玩过火了,都要小心被抓去“电击”。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