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在耳边教我的事互联网
记得小时候自己花钱买过的书,无论是连环画、小说集、杂志还是当时极其火爆的《十万个为什么》,拿到手后都无比珍惜。内容读个百八十遍且不讲,还会特意去买和它的气质所匹配的精致的书签,或是去捡那种长相完美的树叶,压好、整齐地放在每次读到的那一页。
不知是否是付费的缘故,即使是这些大众畅销书,也会觉得是为自己私人定制的,再加之自己添加的那些书签、标注,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你的见解,让这些知识更加成为你的专属品。
长大后,这些在移动蜂窝、WiFi网络和各种终端设备普及的今天,突然间知识变得普遍和免费了。知道、某乎上遍布着群体协作产生的大众化知识,依靠简单地搜索就能找到你所想要的答案。
但这样得到的知识体验并不好。在每次搜索之前,精简和优化关键词是必做的步骤,你需要摸索大众化的提问角度和关键词,这样才能最大概率地搜索出你想要的答案。即便这样,搜索结果也会比较冗长和繁杂,再次筛选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的知识平台还有个较大的弊病就是你无法进行定制化地提问,你可以问,但是鲜少有人会来回答。答主、大V们都热衷于回答大众化、普世性的问题,这样的回答会有更多人关注和点赞,当然他们也会更乐意贡献答案,收获粉丝和关注。你问的一些问题诸如,“我昨天给自己做了个柠檬鸡蛋面膜,因为去了清迈有些晒伤,但是做了面膜之后反而皮肤皮肤更加红肿,PS自己是敏感性易过敏痘痘肌”,这样私人定制化的问题注定会石沉大海,因为你的问题限制性条件太多,和你同处一样境况的提问者过少,这样的问题不易得到较大的关注量因此答主也不会积极回答。他们的盈余时间也是有限的,既无实体经济报酬也不会带来更多关注的虚拟粉丝经济的增量,sǎ子才会做。
并且你会发现,这些大V们,愈迎合大众的口味,其内容也会愈加媚俗化,不可否认的是偷窥八卦、搞笑娱乐、两性关系永远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因此这些免费知识社区,最后往往都被这些东西所淹没,高质量的内容由于曲高所以和寡而不受“待见”。
然而这几年随着分享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分享也逐渐加入了经济链条,付费制作为第一环节的门槛,自动筛选出了高质量的提问者和诚恳的回答者,这些内容也变得鳞次栉比,不再是媚俗化、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的场景了。
最近有一款异常火爆的付费知识问答产品—分答,在这个领域正做得风生水起。
这个产品从上线就引来了不少关注,谁都可以开通个人页面,制定你的价格和介绍,感兴趣的人就可付费来向你提问。付费偷听也为其添了不少彩,偷听者需要支付1元费用,低价偷听降低了支付门槛,偷听费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也降低了提问者的成本,甚至不少人通过提一些好问题还小赚了一笔。之后听说这个产品又上线了不少玩法。
王思聪的入驻曾让分答的关注热度达到一个制高点,无论是他不同常人的最高500元价格,当时最高达到了4999元提问一个问题,还是他在分答上爆的猛料登上了当日的各大娱乐版头条,分答也跟着一起涌上了娱乐圈、互联网圈的高点。
虽说王校长让分答声量提高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过度娱乐化的质疑,但我所关注的更多是其平台上那些垂类、大V们的存在和稳定的问题输出和分答带来的再次为有价值的知识付费的用户习惯。
付费没有什么不好啊,我双手支持付费。
每天早上不止听罗胖六七点钟的60s语音推送,也来问问他你想提问的问题。听说这个世界上最会讲60s语音的人,在分答上答题时,都是用小本子记下来,排练几遍才会发布给你听。你说,这个为知识付的钱值不值?
中国人不会为别人的知识付费,是真的吗?为知识付费的习惯在互联网环境中被淡化了,用户习惯了免费使用新媒体产品,分答让用户回归了付费习惯,一定程度净化了知识环境。
用每天买饮料的钱去分答偷听几个问题,好玩有意思的事,何乐而不为?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