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产业元年:“虚火”还是烈焰业界

光明日报 / 张玉玲 / 2016-03-31 10:50
“虽然VR很热,看似商机很多,但其实风险相对也更大。VR产业的用户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都很大,庞杂多样的产业分布、高深艰涩的技术内容、尚未清晰的商业模式,都为进入者...

工作人员使用“VR”眼镜向购房者展示销售的商品房。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近日,VR(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技术)一词炙手可热,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VR产业。今年两会,一些媒体首次尝试VR报道,关于VR产业的报告也轮番出炉。

有专家认为,2016年可称作“VR产业元年”。这个“眼见为‘虚’”的产业正一步步走向现实,一个关于“虚拟”的产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有人说这是互联网公司寻找题材、抬高估值的概念炒作,存在“虚火”;有人则坚定地相信VR代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巨大的产业空间将为内容生产和硬件制造带来无限商机,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燃烧的烈焰。

从“人机交互”到“人机交融”

“VR是全新的产品形态,把‘人机交互’升级为‘人机交融’,具有沉浸式体验,能让人身临其境。不仅如此,虚拟现实的技术还可广泛运用于娱乐、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多个产业,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道出VR产业火爆的原因。就拿电影来说,在观看3D、4D电影时,观众会时刻知道自己是在看电影,即使有出色的立体感让人觉得桌上的苹果是触手可及的,但伸手却拿不到,这对于观众而言毫无交互性,而VR就能让观众产生真拿到了苹果的感觉。VR电影能够“以假乱真”,能骗过大脑和“常识”,让大脑接受电影中的“新世界”,沉浸其中。

VR的产业空间能有多大?据高盛的报告显示,VR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1820亿美元,其中硬件1100亿美元,软件市场720亿美元。

“两年前接触VR的时候,我就认为,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台公司都将面临一场VR的狙击,因为这是平台的颠覆和升级。”中国VR产业的领军企业暴风科技CEO冯鑫谈起自己对VR产业前景的判定时坦言,“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公司都发布了VR战略。”

从硬件到软件,产业短板还需补齐

目前,要体验VR技术,必须使用特制的眼镜和头盔。当下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暴风魔镜”,销量已突破100万台,在京东和淘宝平台上占有率达80%。

然而,跑在产业前沿的VR产品也并不是完美的。消费者说,VR眼镜佩戴后会有眩晕的感觉,而且画质有非常强烈的颗粒感,清晰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暴风魔镜的负责人黄晓杰预测,未来的VR产品将向着小型化、轻量化、高清化和沉浸化方向发展。目前,暴风魔镜的团队已超过500人,70%的是研发人员,致力于突破VR设备的瓶颈。

“内容为王”这句话之于VR领域同样适用,冯鑫认为,相比VR硬件生产,VR的内容创作者还太少。目前市场还没有能广泛合作的VR内容,创作者对VR的内容制作也缺乏深入理解,只是停留在“把视角扩展到360度”的浅层阶段。其实VR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应调动起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知性一同发生,要有好的身体感觉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量身定做的VR内容可谓凤毛麟角。

风险与机遇同在,投资需理性

去年10月,暴风科技做了一次VR产业的发布会,几乎所有和VR相关的股票在发布会第二天就全部涨停。现在,似乎任何一个公司沾上VR的话题就身价倍增。大量的VR创业公司涌现,也吸引了资金的疯狂涌入。

“虽然VR很热,看似商机很多,但其实风险相对也更大。VR产业的用户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都很大,庞杂多样的产业分布、高深艰涩的技术内容、尚未清晰的商业模式,都为进入者设置了门槛。尤其是技术方向很难看准,一旦方向错了,越努力错误越大,越投入越亏损。”张洪忠冷静地提示了风险,“VR产业正在发展的初期,技术更新很快,但更重要的在于市场机制和产业生态的培育。”

张洪忠举例说,微电影就曾一度很火,但一拥而上、鱼龙混杂,尚未热起来,就把市场做烂了,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完善的市场筛选和评价机制,造成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终失去了消费者。对此,张洪忠建议,“VR的创业者要脚踏实地去研究市场,在VR的硬件生产、内容创作、开发者平台、社区打造等产业链上下游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环节,持续关注和攻关,把握好创新节点,才能分享到VR产业发展的红利。”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张玉玲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