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视频太大 果粉应否升级iCloud存储空间手游
【手机中国 评测】iOS 5为我们带来了可以调戏的Siri,集结各种应用消息的通知中心,当然还有里程碑式的进步——iCloud。云服务对于iOS生态圈构建来说意义重大,还记得当年的iPhone 4(iOS 4),并没有苹果原生云服务平台,升级系统的话只有将手机插入电脑那种落后又麻烦的方式,而且成功率也是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笔者的RP问题,当年用电脑和iPhone相连之后升级的方式(无论是更新固件还是恢复固件),经常都升级失败,简直让人抓狂,一度让笔者失去了升级系统的兴趣。后来,iOS 5和iCloud来了,升级系统也轻松多了。
iOS 5全新引入的OTA升级方式虽然能够让我们不借助数据线连接电脑就能够升级iPhone,但是升级系统之前,我们要把手机上面那些动作大片和私房照片先备份起来,又得把数据线拿来了,不,可以放下。伴随着OTA一起出现的iCloud能够让我们不使用电脑就能够将iPhone上面的数据备份到云端。iCloud配合OTA之后,笔者发现自己的EDC(出行装备)中那条Lightning数据线除了用来充电以外,基本上已经很少再用来传输文件或者升级系统了。
iCloud这几年的成长经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各种“门事件”,让果粉们对iCloud的信息安全机制产生了芥蒂。另一方面,海内外也有不少免费的网盘可供选择,对于只有区区5GB免费空间的iCloud来说,在不少果粉心目中一直都有一个疑问:iCloud值不值得升级空间,尤其是从按年进行收费,变成了按月进行收费之后?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315”,在这里,笔者为你们准备了“iCloud值不值得升级存储空间的专题探讨”。
在介绍iCloud付费制度之前,既然提到云空间信息私隐问题,我们先聊聊iCloud的存储机制和安全机制。
存储机制和安全机制
iCloud类似百度云盘、360云盘之类的云服务软件,上传歌曲时候,服务器会检查这首歌曲以前是否已经有别人上传过,具体会通过识别该文件的MD5码,即使A文件和B文件是两个不同的命名,只要它们的MD5码一致,这两个文件会被服务器视作同一个文件,无视文件名差别,直接将新上传的B文件的地址路径指向A文件,这就是俗称的“秒传”功能。所以iCloud用户会发现部分歌曲上传速度十分快,就是得益于“秒传”功能。这只是iCloud的其中一个特点而已,我们再看看其它的存储机制内容。
存储机制
大伙知道iCloud的服务器(数据中心)存放在哪里吗?美国?不完全是,至少中国区已经不是了。请看下面这则新闻:
iCloud中国区服务器并没有出现宕机
15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iCloud服务器宕机的事情,但是中国区的消费者貌似并没有感觉到那天的iCloud出现明显的不同。难道是咱们的RP值高,不对,请看另一则更早的新闻:
iCloud在中国区服务器转移
从上面政务机构发出的新闻来看,iCloud的服务器已经和中国电信进行了合作,换句话说,中国区的果粉们在iCloud上面的那些数据极有可能已经全部转移到国内的服务器。这就是为什么非中国区的果粉们投诉iCloud宕机,但是中国区消费者完全没感觉的原因。换个角度看,虽然有种被监控的感觉,但是却保证了连接服务器的成功率,大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无论是Google、苹果、微软的数据存储,只要把服务器架设在国外的话,基本上都会出现经常性抽风的问题,还记得笔者入行之前曾经对三大平台的云存储进行了实验,将它们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主力存储介质,最终发现,无论是Google Drive、iCloud还是OneDrive,大部分时间都是同步缓慢,或者直接报错无法连接服务器。当然,近两年上述情况或许有所改善,但是14年的时候,笔者真的被这三种存储软件搞郁闷了,最终不得不换回国产网盘。下面另一则新闻再次确认中国电信和iCloud服务器进行了合作。
苹果承认中国电信为“数据中心供应商”
安全机制
接着我们将存储机制和安全机制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
iCloud的数据在上传、下载过程中和保存在服务器上时候都进行了加密处理(至少128位AES加密算法),同时还使用安全令牌进行鉴定。具体来说,用户存储的每个文件都被分割成若干块,并且使用AES-128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同时,每一个“块”中的密钥又使用SHA-256加密算法。这些密钥和文件的元数据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而加密的文件块(剔除了用户的个人身份特征)存储在像Amazon S3或者Windows Azure这样的第三方云服务上。亚马逊、微软和上文的中国电信其实都是“数据中心供应商”的角色,为苹果提供可靠的服务器存储介质。
当然苹果一向对自家产品技术细节披露不多,也有业界人士认为,苹果服务器存储了所有用户的元数据,而亚马逊和微软的平台只是用作备份功能。
Windows Azure相比OneDrive内容更加广泛,前者是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主要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协助他们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同时,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接口,方便调用微软全球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能力和网络基础服务。而OneDrive更偏向于纯粹的数据存储中心,也就是云存储服务平台。
是不是还有可能会满?
了解完技术原理,接着我们初步看看iCloud的升级和降级问题,如官网介绍那样,请看下图:
已购买的影音、游戏等资源是不会占用5GB免费存储空间
苹果默认为每个注册了Apple ID的用户提供5GB的免费iCloud空间,其中已购买那些影音资源、游戏资源等是不会重复计算在5GB空间中的,那些数据占用的是公共空间,也就是苹果埋单,老果粉应该很清楚,以前的iCloud并不是以“月”为单位收费的,而是按“年”收费的。
升级iCloud存储空间
降级iCloud存储空间
上面官网的升级和降级制度都介绍得比较详细,笔者就不啰嗦了,需要强调的是,降级的时候,果粉们还是尽量将数据转移到其它的地方,不要超出降级之后的空间总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数据丢失,减少影响iCloud正常使用。果粉们很关心“购买了50GB/200GB/1TB存储空间之后,是不是还有可能会满?”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毕竟我们还会不断地往空间里面放东西,而且基于消费心理学来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使劲地用完这些空间,不用白不用,买了不用不是暴殄天物吗?加上iPhone拥有“照片流”这项自动同步的人性化功能,外出拍了一整天的照片,回家打开Wi-Fi,自动同步一下,iCloud很快就用完那5GB的免费存储空间,1TB原则上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开启iCloud的“照片流”同步照片
一张1300万像素的照片,不同的手机会有不同的生成机制,有些可能占用1-2MB空间,有些可能3-5MB。前几年的iPhone还停留在800万像素级别,所以1TB云存储还是挺充裕的,如今iPhone 6s系列已经上了1200万像素照片,未来会不会用上索尼2070万像素传感器或者诺基亚Lumia 1020上面那颗4100万像素CMOS,还是未知之数,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像诺基亚、微软、HTC那样,把RAW格式照片也支持了,想耗尽1TB云空间也不是一件困难事情。
不续费之前的文件会丢失吗?
正如上文所述,不续费(降级)存储空间的话,果粉们要提前将超出降级后空间总量那部分数据转移掉,否则就会影响iCloud的正常上传功能,同时邮件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虽然官网并没有说影响下载功能,也并没有说会造成数据上丢失,但是“存储设备有价,设备上数据无价”,选择降级的果粉们还是尽快转移数据吧。
遇到突发情况,我们想一次过大批量删除iCloud上面的那些数据的话,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请看下面教程:
删除iCloud数据
删除iCloud数据
删除iCloud数据
删除iCloud数据
有不少消费者遇到过以下问题,明明已经购买了iCloud存储空间,为什么系统还提示空间不足,依然会满?
“照片流”的照片超过1000张之后
答案就是照片总数不能够超过1000张,这是什么概念?还记得上文提及的“照片流”吗?iCloud会自动同步最新的1000张照片到照片流,方便同一个Apple ID下的不同苹果设备间进行交流,例如张三的iPhone、iPad都能够显示这1000张最新的照片,那么超过1000张的那些旧照片怎么办?这就是网上众说纷纭的地方,有些果粉则说不会丢失,只是在“照片流”看不到而已,有些则说会丢失,再也找不回来了。
笔者在这里奉劝各位果粉,还是多重备份吧,本地一份、iCloud一份、U盘一份、移动硬盘一份、NAS一份,总之越珍贵的越需要备份,它们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数据而已,而是回忆。“照片流”功能咱们还是把它当作一个视图来看待就好,不要当作唯一的存储备份中心。
满了之后还值不值得继续升级?
iCloud存储空间定价
如果你是习惯了购买土豆、优酷、乐视会员的伙伴,或者消费能力承受得起付费类的云存储空间,那么拥有这种会员式消费观念的读者可能值得升级一下,当然,iCloud是否就是唯一的选择?对于不习惯付费制度的读者来说,还有没有其它更佳的方案?
对于果粉来说,iCloud存储容量满了之后,还想把文件存放在云空间上,是不是只有通过官方途径升级iCloud空间这条路呢?正如在文章开篇所说,时至今天,随着更多的第三方云盘入驻iOS平台,iCloud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正如Android和WP平台,加上像我们这种“搞机人士”,经常需要将云数据穿梭于三大平台之间,第三方的云盘无疑更适合。
恰逢“315”来袭,我们决定在本文加入各大云盘之间的参数对比,让不同消费水平的果粉也能够多几个选择。上回聊到的那个销售朋友,买了128GB版iPhone之后,肾基本上都碎光了,哪有闲钱再折腾升级iCloud,这时候下面的内容就能够帮助到像他这样的果粉。
云空间对比(以各大平台官网实时数据为准,它们经常改变政策)
从上面表格对比可以看出。115的初始容量最给力,不过也只是多了10GB而已,经常使用115网盘存放VR小电影的用户估计塞牙缝也不够,但是对于没有这方面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来说,15GB还是挺窝心的。
接着我们先看免费的扩容手段,篇幅关系我们不一一罗列每一种网盘对应的扩容手段分别有哪些,基本上都是通过定期活动和完成相应任务进行扩容,百度云、金山快盘、360云盘和115网盘基本上都有免费扩容的方法,而iCloud和OneDrive貌似没看到官方的宣传,这就是国产厂商之间的角力战造福了老百姓的表现。
上述拥有免费扩容机制的4家厂商的扩容手段基本上大同小异,离不开上述表格的12种方式,有些厂商会多一点,有些厂商会少一点。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
首次使用360云盘PC客户端登录赠送1TB云空间
通过360云盘“每日抽奖”定期获得免费空间
金山快盘的免费扩容手段
笔者通过上述的这些免费扩容手段,最终将4个网盘的容量暂时增加到“比较可观”的状态。如下面这些截图所示:
115网盘为1.43TB(PS:1TB=1024GB)
360云盘为1.35TB(主要得益于刚开始使用PC客户端登录的1TB赠送)
百度云超过2TB免费空间
金山快盘相对少一点,但是也有518GB空间
另一方面,笔者完全能够明白部分果粉的顾虑,觉得免费空间总是用得不是特别实在,加上这些果粉一般都进行了预算管理,觉得额外花上一笔钱买存储空间也是比较划算的,为了全面满足各种读者的需要,下面我们来看看付费的会员空间和相应会员政策。
这部分iCloud和OneDrive终于榜上有名,毕竟在国外还是挺受欢迎的。OneDrive前几年在国内口碑也不错,只是经历了版本升级,把操作系统的漏洞堵住的同时,让不少消费者发现OneDrive服务器开始变成了Google和苹果那样,果然是三巨头,偶尔就抽风登录不上,你们商量好的吧?更悲剧的是,15年的时候,OneDrive宣布将免费容量下调,让不少微软铁杆粉丝心碎不已。我先不对比国内的四家厂商,只是把OneDrive和iCloud的收费制度横向比较,果粉们应该也知道怎么选了吧?
当然,如果把国内四家厂商算上,愿意付费的果粉们可能不会那么坚定选择iCloud了,尤其是遇上金山快盘和360云盘会随着会员等级提升,会进一步自动扩容云空间。
我们先看看百度云,相比只有按月收费的iCloud,百度云提供了按月和按年计算的会员政策(赠送2TB+3TB组合空间),还有提供了按年收费的,能够单独购买的云空间。
提供了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四种短期套餐
3TB会员空间为临时空间
按年收费,单独购买的云空间
金山快盘方面,相应会复杂一点,雷总除了忙活小米手机5,是不是也应该梳理一下那么复杂的会员制度呢?
不同等级VIP会员能够获赠相应存储空间
成为了金山公司的付费会员之后,消费者能够通过等级制度逐步升级到VIP1-VIP8,从VIP2开始,会员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存储空间。不过笔者仔细地研读了一下会员制度,和高考的数学题有得一拼,是不是能够稍微简化一下?详细的规章制度消费者可以自行前往官网浏览。如果看不明白的话,还是点击下图右下角那个可爱的小猎豹咨询一下吧。
不同等级的会员特权
金山会员也提供了按月和按年两种方式,不过并没有单独的空间购买业务
成为360付费会员后赠送360云盘空间(3.6TB+2.4TB),也是分为永久空间和临时空间两种类型。
成为360付费会员后免费获赠3.6TB普通空间+2.4TB会员空间
2.4TB空间为临时空间
正如上文所述,360云盘能够通过云盘等级提升获赠更多的空间
简而言之每天都折腾一下360云盘即可定期升级
类似百度云,360云盘也提供了直接购买云存储的方式
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时间就是金钱”,《少林足球》中那种“分分钟几十万上落”的人群,最适合直接购买存储空间卡,免去做任务获取免费空间,或者随着会员等级逐步提升自动扩容的漫长等待。
360云盘四种不同的付费会员套餐
最后我们看看115网盘的付费制度,同样提供了四种不同的付费会员方式,其中两种和存储空间挂钩,另外两种则是单纯的付费会员,享受其它会员权益。
VIP月费:50元/月(枫币为115社区的虚拟货币,这种方式不赠送空间)
VIP年费:500元/年(赠送1TB云空间)
年费VIP券(真心没看出和上面第二种方式有什么区别,所以上文表格中将它们视为一种)
看样子还少送了1TB存储空间,谁会选择这种方式,呵呵
115网盘同样支持直接购买存储空间
对比了上述四种国产网盘,除了金山快盘暂不支持直接购买存储空间以外,另外三种网盘都支持直接购买云存储。
当然,115网盘的用户交互做得并不是那么好,请看下面经典例子:
默认登录界面
二维码扫描登录?多新鲜,那就意味着要在手机/平板上先安装115网盘客户端,然后再扫码登录PC端网盘,明显是为了推广115网盘移动端,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大部分消费者会和笔者一样,选择点击登录旁边的“115帐号登录”节省时间,谁料悲剧再一次发生。
我只想说:“你无敌了”
如果选择“115帐号登录”方式进行登录,那么你就要先下载115浏览器,并且安装在PC上再访问同一个网站,还记得当年下载动作大片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操作,看来真是变了,内容变纯净了,登录操作却变复杂了。
至此,只剩下iCloud的升级方案没进行详细探讨,请看下文:
50GB、200GB、1TB哪个更值得升级?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付费会员的制度,对于免费的云存储空间始终有些不太放心,同时对于iCloud以外的云存储空间并不那么感冒,那么iCloud的三种包月套餐你怎么选?这是摆在眼前的选择题。
自2014年年中开始,iCloud更新了存储空间定价方案,将原来的年费制度修改为月费制度,新用户(美国地区)赠送5GB免费空间,这一点福利和现在中国地区的新用户类似。当时,苹果向原方案(年费)用户推送通知,建议他们尽快从年费方案转变为月费方案,同时提供了退款服务,根据原来年费方案和新推出的月费方案折合价差,进行退款的操作。
以前的iCloud是按“年”收费的
如下图所示,在中国区,15年的9月份,iCloud重新调整了“包月套餐”的内容和定价。
15年9月份再次调整“月费会员”的内容和定价
iCloud最新收费标准
还是上文的观点,50GB、200GB、1TB空间对于消费得起的果粉来看再贵也会买,但是对于习惯了免费的另一类读者来说,再便宜可能也不会购买,例如6元在他们看来,可能多充值一下手机话费,或者升级一下手机包月套餐更实在。
当然,果粉们需要注意的是,习惯了1TB的用户可能以后只能够坚持着1TB的包月方案,想降级基本上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这就是“由穷入奢易,由奢入穷难”的道理,习惯了挥霍,突然要节俭起来,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选择大容量包月方案的果粉朋友们,且买且慎重,且行且珍惜,iCloud未来不知道会不会再推出更大容量版本的包月套餐,如果不会,使用量超过了1TB的用户可能需要定期将数据转移到其它地方,上文提及的其它付费云存储方案或许能够解决你们的燃眉之急。
总结:“315”大部分专题文章可能都在探究各类型厂商客服和质检、售后方面的问题,而笔者选择了另一个角度切入,和各位探究一下iCloud在内的这些云存储方案,究竟哪些方案适合哪些消费者,不同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使用习惯,都会影响各位果粉们最终的判定。回到“315”角度看,上文提到的一些云存储厂商在规章制度上,还是负责任地列出了数据丢失的风险,也明确了赠送的会员空间为临时空间,在会员期满之后就会被系统自动回收,告知用户提前做好数据转移的准备,虽然超出容量的文件暂时并不会在服务器删除,但是安全起见,各位消费者还是尽早将这些“回忆”搬家吧!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