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经典到文旅结合,喜马拉雅为电台主持人打开转型新思路

互联网
2025
02/25
11:54
分享
评论

在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浪潮中,喜马拉雅为许多电台主持人提供了新的舞台和机遇。七年前,电台主持人言亮凭借对声音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执着,踏入了喜马拉雅的播客世界。从人文经典到文旅结合,他不仅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更在转型创业之路上探索出了一片新天地。

播客初试水:从人文经典出发

言亮与播客的结缘始于2017年。彼时,他坐在同事新购买的新能源车上,第一次点开了喜马拉雅。丰富的有声内容、便捷的操作界面让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场听觉的革命,也可能是他职业生涯的新起点。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言亮决定尝试在喜马拉雅上制作一档播客节目。他将目光聚焦于人文经典,与电台的客座嘉宾惠天一拍即合,策划推出了《穿越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历史为背景,结合人物传记、战争故事等元素,为听众呈现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言亮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风趣幽默的讲解方式,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好评。该节目一炮而红,播放量日增数万。很快,在平台和出版社的支持下,言亮和惠天推出了全新的付费节目《世界的凛冬:二战的权力游戏》。16万的粉丝里有8万人都付费了,创造了50%付费转化的神话。

文旅结合:播客的创业新视角

声音媒介的价值远不止于传播知识,更在于连接人心、传承文化。言亮不断思考如何将人文经典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听众在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随着节目的粉丝越来越多,言亮也逐渐感受到了喜马拉雅用户的影响力。事实上,喜马拉雅目前的播客用户可以概括为“中坚力量、而立之年、轻熟人群、有消费力”。 2023年,喜马拉雅播客听众数便达到2.2亿,且听众男女性别比例均衡,整体年龄分布集中在24~40岁,偏中高收入群体,典型的身份是中产、白领、企业主、公务员。听友们主要通过喜马拉雅播客满足认知提升、干货获取、情感慰藉三需求。

基于听众们的画像,言亮不断尝试播客商业化的新可能。2019年,他成立“边走边听”工作室,将播客与文旅相结合,开创了“深度游”的新模式。一系列以人文经典为主题的深度游产品,不仅涵盖了历史遗迹、文化名城等经典旅游线路,还融入了言亮亲自讲解的人文故事和历史背景。边走边听的旅行模式受到诸多欢迎。1.5万/位的日本旅行,15万/位的英国伦敦旅行,几乎场场爆满,让人们看到了播客内容更多的商业可能。

除了商业价值,言亮还深刻感受到了声音这一媒介本身的意义。言亮推出《人文通识》这档播客前,社会正热议“年轻人人文素养缺失”。为解答“人文素养是什么”,他邀请河海大学教授陈钢合作,决定从人物传记、哲学、美学等角度讲透“人文”。节目上线后,播放量近1900万,深受听众喜爱。然而,陈老突然离世,让言亮陷入迷茫。但陈老家人的一番话触动了他:“这档节目留下了陈老的声音,让我们觉得他还活着。”此后,多位教授主动接力,继续完成节目。如今,《人文通识》已拓展为七档节目,涵盖哲学、故事、电影等多个领域。声音不仅让经典传承,更让人文精神跨越生死,直抵人心。

从人文经典到文旅结合,喜马拉雅为电台主持人言亮打开了一片创业的新天地。他凭借对内容的极致追求、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声音价值的深刻理解,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播客商业化的创新之路。这不仅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播客行业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标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