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AR 眼镜取代不了智能手机

业界
2019
12/03
02:02
亿欧网
分享
评论

来源:亿欧网  作者:王新喜

据外媒 The Information 报道称,在今年 10 月苹果公司的一场内部会议上,负责 AR/VR 项目的苹果副总裁迈克 · 罗克韦尔向至少 1000 名苹果总部员工分享了苹果 AR 产品路线图,苹果预计在 2022 年推出第一款头戴式设备,2023 年推出体积更小、可长时间配戴的 AR 智能眼镜,The Information 预计在推出后 10 年内它会取代智能手机 iPhone。

据知情人士透露,它们被设计成适宜全天佩戴,目前的原型看起来像价格高昂的太阳镜,可以容纳电池和芯片。

不少业内人士与相关公司发声称,AR/VR 设备会成为下一代手机,但眼下或许只是一个 BB 机,AR 在下一个 10 年必然要替代手机。当然,罗永浩也曾经在与罗振宇的对话节目中表示在研究淘汰智能手机的 " 人类的下一个计算平台 ",而这个计算平台如果没有意外一定是 VR、AR 这种眼镜,此前 Magic Leap 的创始人 Rony Abovitz 也说过 AR 技术将取代智能手机。

AR 眼镜的未来也被各大机构与巨头企业、投资者看好。当下 AR 投融资已经超过 VR,也被认为比 VR 更容易获得收入。

来源:CVSource 投中数据

据 IDC 预测,2023 年全年 AR 眼镜销量将达到 3190 万台,2019-2023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69%。相关报道称,Facebook 和雷朋母公司也在合作开发可独立于手机的 AR 眼镜,在 2023-2025 年推出。Snap 也正在开发代号为 Hermosa 的第四代 AR 眼镜。

下一个 10 年,AR 真能取代 iPhone,或者说能取代智能手机吗?我看不能。

苹果的 AR 战略是通过手机驱动 AR

从苹果自身来说,随着苹果的传统三大硬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从增量市场步入存量市场,完全有必要在 iPhone 之外研发新的产品线将苹果带入第二曲线。早在 2016 年,库克就一直颇为看好 AR,当年口袋妖怪 Go 的火爆让许多玩家通过手机第一次接触了 AR 技术,也让苹果迫不及待要将 AR 来作为下一个新的计算平台,推动 iPhone 新的创新来拉升销量。

库克也曾多次透露,苹果将把 AR 功能添加到 iPhone 软件和应用商店,在新 iPhone 中加入 3D 传感器,并向开发者开放 AR 平台,之后再发布一款 AR 产品。它可以直接运行为 iPhone 量身打造的所有 AR 应用程序,一个基于 AR 技术的新的应用生态系统也或将因此而展开。

苹果在 AR 领域的动作颇多,比如 2017 年,苹果收购了加拿大一家名为 Vrvana 的公司,该公司所拥有一定的 AR/VR 技术;同时,苹果还收购了一家名为 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的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智能眼镜的眼动追踪技术。2018 年,苹果收购了 Akonia Holographics,它为 AR 眼镜生产全息镜头。

2019 年 9 月,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苹果仍在美国新申请了超过 20 项增强现实 / 混合现实(AR/MR)应用专利,涉及光源、3D 眼球追踪等领域。美国专利商标局披露,苹果申请了用于确定对象注视终点的系统,包括眼球追踪单元、头部追踪单元等。

总体来说,苹果在 AR 的专利技术方面的累积或许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推出 AR 头显设备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我们从苹果 AR 技术的方向来看,苹果研发 AR 不是要取代 iPhone,而是要连接 iPhone,加持 iPhone 的价值,比如说,据此前业内透露,苹果 ARKit 团队做了一款接 iPhone 手机的头戴式 AR 设备,该设备本来计划在今年 9 月份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但因为内部争议临时取消了。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早先也猜测指出,苹果 AR 眼镜的作用更多将是扮演 iPhone 显示器的角色,将计算、网络和定位传输到 iPhone。而《CNBC》认为,苹果的 iOS 平台也有着数千种的支持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将有助于让苹果打造更多内容,用于智能眼镜。

从苹果的专利技术到库克对 AR 的设想以及当前的相关爆料来看,苹果的 AR 眼镜是基于 iPhone 的功能进行延展,连接 iPhone 创造新的玩法,为 iPhone 的 iOS 软硬件生态加入新鲜的内容血液(AR 应用程序),iPhone 是本,AR 是辅,AR 作为一款新的连接 iPhone 的硬件,它对苹果来说,更重要的意义是丰富 iOS 的软件服务生态与品类。

比如说 2017 年推出 AR 开发平台 ARKit 还在持续迭代,2018 年底,市场上已经有 6 亿台可兼容 ARKit 的 iOS 设备,App Store 上支持 ARKit 的 App 数量从 2000 多款增加到 3000 多款。AR 相对于 VR 来说,优势在于它不需要额外的头盔等硬件直接通过 iPhone 就可以玩,大范围推广并不难。但如果 AR 缺乏与 iPhone 的连接,无法嫁接于 iOS 生态之上,AR 就成了无本之木。

从 Pok é mon Go 等游戏来看也是如此,AR 技术的想象空间在于和 Siri、相机和全屏幕、地图等诸多基于手机平台操作的软硬件功能相结合,AR 如果带动更多的 AR 游戏爆款,才能指引 iPhone 软件的新的创收空间。

从技术本身来说,AR 是一项为其他产品提供服务的支持性与扩展性技术,比如为各种产品提供 AR 界面,AR 眼镜也需要连接智能手机来获取网络连接、存储、以及 AR 应用所需的处理能力,它还无法基于 AR 技术发展成一款完全独立的产品。

因此我们看到,从苹果的做法来看,都是手机驱动 AR 的战略玩法—— AR 为 iPhone 的软硬件生态添砖加瓦,AR 与 iPhone 协同的产品将起到提升 iPhone 的产品创新体验的作用,将 iPhone 的硬件在内容玩法与生态层面的差异性与其他手机厂商的玩法凸显出来,朝向不同的路径方向演变,彰显 iPhone 体验的差异性与营收的想象空间。

为何说 AR 眼镜 10 年内无法取代手机?

其实早在 2014 年前后,很多人喊着智能手表要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再后来,被称要取代手机的玩意儿是 VR。尤其是 2015~2016 年前后,大量创业者一窝蜂扎向 VR,HTC 当时表示要全力投入 AR,手机业务在彼时已经不是 HTC 的重心,但 HTC 今天不仅手机业务在行业中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外,VR 业务也看不到盈利前景。

一项产品做到对另一项产品的彻底替代,要从三个方向来看,其一,它彻底解决了前代产品的短板、具备前代产品所无法实现的超便捷的移动体验,在体验上远远超出了原有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对功能机的替代,是因为它创造了全新的娱乐化触屏体验,改善了原有手机产品按键触屏短板,也改善了手机端互联网产品与游戏的短板。

其次,它颠覆了原有产品的价值体系,颠覆旧有产品模式,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或者说,由于前代产品缺乏生态系统的建设,让人们可以轻易从原有的软件工具产品中撤离。比如微信对短信的替代这属于这类;其三,它创造了更便捷的连接性与更优质的体验。手机对 BB 机的替代就属于这类。

如果从 AR 与手机的对比体验来看,AR 并没有做到这三点的替代优势与属性。手机的优势与前景、体验相对于 AR 眼镜并无明显短板,反而是眼镜类产品局限颇大。随着 5G 时代物联网时代来临,手机在连接万物的潜力上还有更进一步的延展与挖掘空间。

根据一些人的畅想:" 未来用户就不用随身携带手机,只需要用眼镜处理所有事。" 这种人云亦云观点的大概意思是:" 用户已经懒到出门不想带手机,手机成为现代人的累赘,眼镜极大改善了手机操作的短板,带个头显出门每天在头盔上处理事务要比拿个手机更为方便。" 这种观点明显违背了常识。

即便从便携性与移动性来看,手机仅是掌中之物,它目前已经做到了轻便、便携、易操作的极致。从用户习惯与产品体验、操作便捷性上来看,带着头显拨弄眼镜并不比双手去操控手机方便,况且在处理文档、打字、游戏等玩法体验来看,手机触屏体验并非眼镜所能取代。

正如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AR 如果要取代手机,难道戴个头盔用脑电波打王者?"

而眼镜本身的形状特点与脆弱性决定了它也不适合随身携带。此外,AR 设备的一大痛点在于必须集成高性能计算设备,使头盔变得笨重,是否适合全天候佩戴也是个难题。

从玩法来看,增强现实的优势可以让人们通过全新的方式与真实世界互动,但它更多需要与其他硬件终端与平台实现更好的操作与呈现,包括驾车导航、社交以及 AR 社交游戏等均需要与智能手机结合。

因此,AR 技术的局限性就在于,它更依赖与其他产品、界面连接、绑定去实现体验的升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微软 HoloLens 是当前 AR 领域最好的产品,但是它并不面向消费者市场,因为 AR 如果要面向消费者市场,它更需要与智能手机等终端绑定形成协同来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

从智能手机这种产品来看,它不可替代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产品功能、通信与游戏体验等层面,而在于它已深入到各行各业,推动了国民生活的便利性,改变了很多行业的游戏规则,连接的行业在无限扩展。

它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产品交易、沟通、连接、互动的基础设施——作为一款移动设备,已深入到打车、外卖、社交、电商、支付到图文 / 视频内容创作、媒体再到工具、游戏、娱乐、金融等诸多行业,用户衣食住行娱乐几乎全部手机绑定,手机应用承载的工种、行、开发者群体已涉及各行各业。

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款电子产品,而是一个涉及到国民经济诸多方面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庞大的生态承载体与连接器,它不是一个所谓的眼镜产品所能颠覆的。随着 5G 时代到来,手机的价值还将不断延展到物联网领域。

更形象点说,比如高铁、公路交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每个国家都在大力推动基建。未来这些基础设施会随着新的交通工具的发展被替代吗?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技术发展是遵从一定的规律的,交通工具与技术的发展不会在 10 年 ~20 年的时间突然完全颠覆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体系。

要把当前建好的、体验便捷、舒适的基础设施拆掉、重做一套全新逻辑的基础设施,并不是 10 年内会出现的一种趋势。回到话题,AR 是一项与真实世界互动的技术,它可以在游戏领域、教育领域等创造很多新的玩法,AR 可以带来更酷的感官体验,给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玩法带来有趣的与现实世界互动的体验,但是它离基础设施的价值属性还非常遥远。

即便是从便携性、移动性、操作性来看,手机比眼镜更便携、有更多移动操作的场景。从用户习惯以及人们在手机上所投入的时间、金钱与内容等形成的生态系统规模来看,手机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低。

在 5G 时代,手机将持续连接深入各行各业,会不断进化,产品形态还会不断创新,手机的刚需性、连接价值性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是头显设备或者 AR 眼镜设备所无法比拟的。

下一个 10 年,手机的不可替代性价值将还会越来越明显

贝索斯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相对于变化,我更关心未来十年有哪些事情是不会改变的,然后把所有精力和努力放在这样的事情上。

10 年很遥远,10 年也很短暂,智能手机从面世到今天也已有 10 年光景,但是它依然无法取代 PC,甚至也没有取代电视。10 年内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改变,但很多东西也并未改变。

如前所述,经过上一个 10 年周期的迭代,智能手机产品已经连接现实生活、经济的诸多方面,手机作为一个重要的计算平台不断推动各行各业的连接与数据沉淀,以手机为核心的各行业生态系统还处于不断发展期,生态系统是不会短时间内被另一个产品取代的。

说到底,它当前处于上升期与价值释放期,而不是衰老期,下一个 10 年,它的不可替代性价值将还会越来越明显。

说到底,即便 AR 眼镜未来可能发展成为一款国民级的计算平台,是具备更酷体验的潮流产品,但它的产品应用场景与玩法决定了 AR 产品不会与手机产生直接的冲突与竞争关系,不会是互相取代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两种产品并不处于同一赛道。

对于苹果来说,iPhone 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营收的核心来源,更是支撑起品牌溢价的支柱,是主力舰,就好比通信业务之于华为,社交业务之于腾讯,电商业务之于阿里,这类业务事关根基,根基性业务如果倒下,并不是一款新的产品可以替代。

因为这些巨头的根基性业务背后是一家公司的品牌溢价高度、是已经连接众多产业的庞大的生态系统,它很难被颠覆。

这也是为何苹果研发 AR 眼镜的初衷与逻辑明显是强化 AR 眼镜与 iPhone 的连接,AR 硬件背后的应用程序也是苹果 iOS 内容服务战略的一环,当前苹果在大力发展新闻订阅、Arcade 游戏订阅服务、视频服务等内容服务体系,目的都是强化以 iPhone 为核心硬件的 iOS 内容生态,打造 iPhone 下一个 10 年的护城河。

而苹果做 AR 眼镜的目的也在于此,它起到提升 iPhone 的产品创新体验、丰富应用生态的厚度与品类,扩大开发者队伍与营收的作用,它能放大 iPhone 作为营收永动机的增长空间,而绝不是要取代 iPhone。

而缺乏定位、战略方向以及技术积累的创业者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盲目投入到 AR 创业中,或将难逃炮灰的命运。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业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周一法国一位高级官员表示,法国不会遵从美国的意志将华为设备排除在 5G 网络建设之外,但法国将保留对设备制造商审查的权利,以应对任何潜在的安全威胁。
业界
从金属一体成型设计,再到玻璃 - 金属 - 玻璃的三明治设计,智能手机变得越来越难以维修。即便是官方授权的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需要经过复杂的培训和专业的工具,才能开展维修任务。谷歌似乎在 Stadia 手柄...
业界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有消息表明小米内部正在积极推进可折叠手机项目,只是目前官方尚未提供具体的发布时间。不过最近小米两项折叠手机专利浮出水面,其中一项是带有三个摄像头的双铰链折叠式手机,而另...
业界
11 月 15 日,联想正式在 Tech World 大会上展示了 Motorola Razr 折叠屏手机。早在前一天的国外发布会上,它就已经掀起了一股热潮,独特的「翻盖式折叠屏」身上既有经典翻盖手机的影子,同时又极具未来感...
业界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未来创新,他表示,创新不止是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各种营销方式的创新、流通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真正花时间体会并满足需求。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