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喊贵、平台叫亏,共享单车骑虎难下

业界
2019
04/02
13:25
滕瑾
分享
评论

最近,小蓝单车Bluegogo和摩拜单车相继宣布涨价——每小时2.5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涨价,小蓝单车和摩拜不约而同说是为了“可持续运营”。

App截图App截图

滴滴出行公关回应《经济信息联播》时表示:“为了保障可持续运营及产品服务体验,经慎重考虑,小蓝单车决定在北京市实行新的计费规则。”

摩拜回应周刊君说,涨价是“为实现健康、可持续运营,继续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摩拜单车将从4月8日起,在北京实行新计费规则。”

至于网友一直猜测的ofo小黄车是否也将跟进涨价,ofo小黄车回复周刊君:“关于调价问题目前正在研究。”

对此,网友们有的无感,有的围绕涨价互杠。

微博截图微博截图

骑?不骑?成了大问题。

对于解决通勤最后“一公里”的人来说,因为买了月卡所以对涨价之事无所谓。

对于偶尔骑行的人来说,涨价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不会买月卡。

也有人表示:“有一两年没骑了。”

甚至,有网友说:“连免费券都没用完就不骑了。”

除了对涨价态度分明的网友,这部分如今不再将视线放在共享单车的网友态度更令人玩味。

问其原因,答曰“新鲜劲过了。”

微信截图微信截图

如果用户因新鲜感不在而漠视了共享单车,那么一向聚焦热门行业的资本如今怎么看待这个缺少用户黏性的行业?

两三年前,共享单车还是资本的宠儿,受投资人热捧,甚至一掷千金,于是共享单车从一两家发展到十几家。

后来通过一番激烈竞争、洗牌,一些共享单车平台赶超无望、卖身无门,留下了几家“大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资本理智选择?

再然后,ofo与摩拜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宣布进军海外,但差不多一年前又先后因诸多问题“盈利难”敲起了“退堂鼓”。

国际业务的缩编,更告诉诸平台和投资人这个行业“难盈利”。

而这场烧钱博弈后,巨头们有的维持基本的“体面”,有的险些唱“凉凉”。

生存何其难。

如今的摩拜单车被美团以27亿美元纳入旗下。美团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自2018年4月4日全资收购摩拜单车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贡献亏损人民币45.5亿元。

一直保持独立的ofo虽也拿了多轮融资,但如今尚困在退押金难的迷雾里。

而这次宣布涨价的小蓝单车,既曾几乎站稳了行业第三的位置,也曾因押金退还问题引来用户不满。据腾讯财经《棱镜》报道,2017年11月的小蓝单车拖欠物业费、拖欠员工工资、押金难退、供应商欠款高达2亿元。原因是融资没到位。直到2018年1月,小蓝单车才和滴滴出行达成托管协议。

难道不烧钱就活不下去吗?

没错。共享单车缺少一个清晰的造血模式。

本来靠押金各共享单车平台就能获取不菲资金,但押金受监管了,一些平台也开始“免押金”了,这条路走不通了。

曾经部分共享单车平台还寄希望于广告盈利,比如车身广告、APP首页广告,甚至计划在车身上安装小型屏幕来播放广告等,但如《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出台,规定“车辆不得设置商业广告”,给诸平台泼了冷水。

如何另辟蹊径实现盈利,成了套在诸平台头上的“紧箍咒”。

摩拜前CEO王晓峰很早就表示过:“摩拜单车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钱让我们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易观互联网汽车与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师赵香对《每日经济新闻》说过,“被资本喂大”的共享单车企业商业模式存在缺陷,单车的破损率和丢失率,以及气候原因带来的使用频率波动,加之使用场景的局限性,使得共享单车企业靠现有商业模式迟迟难以盈利。

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也曾告诉《新闻纵横》,除了内部的管理和运营不当之外,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是更为根本的问题。“其实可以看到共享单车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传统租赁模式的网上化,就是我买了一辆车,然后租出去,其实跟线下的租车本质上没有不同,它只是借了一个互联网的势而已,它的商业模式如果不发生变化的话,它的盈利点并不是特别好。”

是该想辙盈利了。

共享经济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但在资本的驱赶下,共享单车平台为了抢用户、占市场走了重资产、重维护、重运营的发展模式。因为资本只会押注行业第一。

那么是不是共享单车平台变身“轻资产”公司就能搏出盈利空间?

也许路面上越来越少的共享单车就能说明这一点。减少投放,有各地规章的要求,也有资本“退烧”的因素,但却提高了共享单车的投放精准度,降低了平台维护、运营成本。

同时,打破以往的“直营模式”或许更为直接有效。摩拜、ofo等头部企业每获得一个城市的运营资格,平台都会在当地建立起自己的运营团队。而其他一些共享单车平台有的采用加盟模式,有的则采用合伙人模式。

接近ofo的内部人士近日透露,ofo今年将大范围向三、四线城市推广代理模式。当地代理商负责着辖区内ofo共享单车运营业务,单车所有权依旧归ofo公司,代理商只负责维修与秩序维护,按照后台数据与ofo总部结算费用。ofo迈出了“轻资产”的重要一步。

“每个共享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同。”ofo对周刊君表示,“ofo一直积极探索通过B2B和金融等业务向主营业务——共享单车‘供血’。”

而对于盈利模式的问题,摩拜没有对周刊君作出回应。

但不管是闭口不谈的摩拜、积极探索的ofo、托管“复活”的小蓝单车,还是逆势入场的哈罗单车,是否能摸索出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滕瑾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共享单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2019年度上半年厦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者投放份额考核结果日前在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网站上进行公示,两家排名居前的已在厦经营企业和一家新入厦企业将按相应比例分享13万辆共享单车投放份额。
业界
种种行迹,共同谱写了共享单车大败局的休止符。坚持到最后的还是寥寥无几。
态度
进入2019年,国人对共享单车行业的聚焦远不像前两年那样热切。
业界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新规就网约车、汽车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等交通新业态资金和押金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
业界
要不是拍摄“僵尸车”这个题目,我们还不知道南京江宁有一条“咸周路”,这里有一处共享单车的“坟场”,与其它不同,这是一个摩拜单车的“专场”。
态度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