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裁员潮”的降临,让2019的开端有些晦暗。手游行业也无法幸免,好容易在不久前盼来了版号恢复的喜讯,很多公司却没能撑到最后。
曾经,手游市场的繁荣诱惑着众多创业团队快速入场,但如今,手游产业已经呈现出产能过剩的状态。2018年初,中国手游用户规模大约5亿,而手游总量已经达到9000多款。
有人说,手游行业的2018是被版号扼住了咽喉。但版号或许只是压垮游戏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节流难、融资难、造血难,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早已让他们痛苦不堪。死于缺钱,才是这一年手游行业的悲情总结。
节流难:买量成本飞涨
2018年,国内手游全面进入存量时代。手游不仅需要与同类产品竞争,还要与像短视频这样的娱乐产品抢夺用户。
过去几年里,游戏公司买量成本不断上升,安卓用户的成本从十几元,到如今某些品类的上百元,iOS用户也早已过百。
游戏厂商对于投放的谨慎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去年ChinaJoy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2018年参与投放的游戏,从3月份的1000多款,下滑到6月份的700款左右,参与买量的公司也由400多家缩减到200多家。
数据来源:DataEye
买量成本上升,意味着开发一款游戏的风险也跟着上升,一些现金流并不充裕的中小公司受害最深。
融资难:过会被拒,股东质押爆仓
但急需输血的游戏公司却发现,从2017年底开始,A股上市的门槛高了许多。当时,曾推出《野蛮时代》的Tap4fun过会申请遭到新一届发审委拒绝,此后一年中,申请A股IPO的游戏公司再无过会的消息。
《野蛮时代》推广素材一度铺天盖地
飞奔港股就成了这些游戏公司的最后一搏,尽管通过港股募集到的资金要少,但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已经顾不了那么多。
然而,即使是成功上市的游戏公司也不容乐观。去年11月,指尖悦动、游莱互动两家港股上市游戏公司股价暴跌60%以上,其中游莱互动事后公告称,暴跌是部分股东借款质押平仓导致。
爆仓的背后,本质上还是投资人对游戏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的不确信,而版号问题又进一步让投资人看到了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
造血难:快速变现通道也被堵死
在融资受阻、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不少中小游戏公司开始适应这样的商业模式:新品开发追求低成本、短周期,而后快速实现商业化,用前一款游戏养活下一款游戏。这样的开发出来的游戏虽然粗糙,且生命周期不长,但“赚一票即走”也不失为一种临时的保命手段。
然而,去年3月以来版号暂停审批,对于这种快速变现模式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拿不到版号,游戏就无法加入内购功能。对于大厂来说,充足的资金储备,加上一两款生命周期较长的现金牛游戏,尚可以撑过这段时日,但小公司就很头疼了。
很多小公司只能寄希望于被大厂收购,或转型做纯广告变现的极简游戏,因为广告收入不受版号约束。但随着转型极简游戏的厂商越来越多,这一行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
在一座又一座大山的重压下,一些中小公司很快日薄西山。如今版号审批已经恢复,但行业的洗牌却远没有结束,快速变现的模式终究充满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仍旧难逃被淘汰的命运。2019年,继续会有人重生,有人出局。
【来源:猎豹全球智库 作者:莫菲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