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杀”退潮后,让人戏精上身的新玩意儿“剧本杀”又来了

手游
2018
09/28
11:37
周矗
分享
评论

即使是在生活中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陌生人,也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体验一场电影般的快意人生,这或许就是这个游戏最大的魅力。

“今晚我要找出杀害我父亲的凶手,守护好十亿遗产。”李燕用手指飞快地在微信中打下这一行字。而五分钟前,她刚刚在北京地铁的晚高峰中,向路人用支付宝换来5元现金,挤上了回通州的地铁八通线。

她推开门,回到家,连上WiFi,加入一个叫“戏精大侦探”的微信群,开通语音,与其他人聊起天来。

在一个游戏里,她今晚是一位首富的独生女。

参与游戏的玩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剧本,其中一名玩家,则被秘密设定为剧本中一起案件的凶手。而其他玩家,需要通过已提供的角色剧本与证据,进行调查和推理,还原案件全貌,找出凶手。

在李燕的那个群里,所有人都是涉嫌杀害她“父亲”的“嫌疑人”。“嫌疑人”的最终目标是夺得她父亲生前留下来的遗产。凶手只有一个,游戏之初,其他人都不知道凶手是谁。

决定游戏结局的是最后的投票,凶手没有获得最多票数,则凶手赢,否则好人赢。

她们把这个游戏叫做“剧本杀”,与“狼人杀”相对应,在欧洲很流行。在国内,“剧本杀”是被《明星大侦探》等实景推理类真人秀节目带火的。

“剧本杀”起源于线下桌游“谋杀之谜”,这类游戏玩家人数在4-12人不等,每次游戏都会开启一个新的剧本。但由于剧本具有推理性质,每个剧本每个玩家只能玩一次。“剧本杀”最开始在线下受欢迎。趁着综艺热度,它们从线下过渡到线上,闯入了广大推理爱好者的视线。

李燕是被一个朋友带入坑的。她朋友把她拉进一个微信群,在群里,群主每天都会把群成员组织起来,玩几场游戏,他们称之为“发车”,每场游戏人数6-10人不等,大多数玩家都是陌生人。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体验各种时间、空间维度的剧本。为了吸引玩家,剧本内容脑洞大开,把易容、灵魂互换、前世今生等等新奇的元素都加入其中。现在市面上最火爆的剧本有国外都市背景的《死穿白》、民国大家族背景的《丹水庄园》等。

李燕时而是一名豪门贵妇,时而是一位江湖侠客,时而在19世纪末的伦敦与福尔摩斯并肩追凶,时而在大唐的武周王朝与狄仁杰携手探案。她每次都沉浸在新角色的兴奋体验中。

不过,他们的玩法不止于此,玩家为了增加游戏乐趣,还会根据自己的角色人设即兴发挥。“玩了剧本杀才发现,只要有个好剧本,每个人都是大戏精。”

“剧本杀”目前还算是个新兴领域,但不少游戏团队关注到了这个“新物种”。

“天天狼人杀”团队在经过了一年的观察后,认为“剧本杀”行业时机已经成熟,用18天研发出了《剧本杀》App,并在8月初正式上线到各大应用平台,开始免费对外开放下载资格。

“天天狼人杀”所属公司CEO、《剧本杀》创始人赵林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剧本杀》是一款以玩法为载体的社交应用,带有“社交+逻辑推理”的双重属性。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他认为,《剧本杀》商业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是内容,好的内容会吸引大量的推理爱好者,为剧本杀市场带来巨大潜力。

好的剧本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个IP,IP会带来粉丝效应,而围绕精品IP的内容付费就将会是其资本变现的主要方式。“我们会投入大量资金去支持内容团队产出精品剧本,通过这些精品剧本吸引流量,再通过综艺直播、运营等等去拓展渠道。”赵林说

所以为了保证内容质量,“天天狼人杀”所属公司专门建立了数十人的内容团队来开发精品剧本。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一方面建立了丰厚的优秀剧本作者奖励机制,另一方面极大地注重原创剧本的版权保护,严厉打击原创剧本抄袭行为。另外,他们还专门成立了配套的美术和视频团队,把剧本剧情部分内容进行了视频化的呈现,用来增加玩家多感官的游戏体验。

“剧本杀”本身具备的内容核心和社交属性,已经聚拢了一大批投资商的眼球。天天狼人杀所属公司之外,其他团队也注意到了这个领域。有数据显示,剧本杀App“戏精大侦探”获得了经纬中国数百万元的投资。另一款剧本杀App“我是谜”,也获得了金沙江创投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

这距离大量资本涌入“狼人杀”市场,仅仅只过了一年。

2017年,被众人推崇的线上“狼人杀”产品,如今却褪去了当年的热度。以市面上排名靠前的两款狼人杀App《狼人杀》和《饭局狼人杀》为例,有数据显示,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两款App的月度独立设备数一直没有增加,“狼人杀”在百度指数中的搜索指数也一直呈下降趋势。

那么,为什么“剧本杀”可以成为资本的“新欢”,2017的流量小生“狼人杀”却渐渐成了“旧爱”呢?两款看似“同根生”的产品,“玩法”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狼人杀”受到资本热捧,主要是年轻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交朋友,构建社交链条。正当创始团队往正向前进时,遇到了一个阻力——竞技性冲击了社交功能,让一批非死忠玩家渐渐远去。李燕表示,她早已卸载了狼人杀,因为大家都只是在说自己认为对的,说得不好还会遭到攻击。

营销策略上,天天狼人杀所属公司副总裁刘笑营说,他们会避免“狼人杀”用户分流到“剧本杀”中。“‘狼人杀’竞技性太强,需要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很多玩家会有负担。”

与“狼人杀”不同的是,“剧本杀”则将社交属性运用到了一个新高度。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剧本杀”游戏,所有玩家在开始游戏前,都会阅读到玩“剧本杀”游戏的三个基本信息:玩游戏最重要的是开心;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能以特定角色与其他人交谈。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剧本杀”中包含角色扮演与剧情体验,用文字或者语音交流,强调信息交流,主打“内容社交”,可增加玩家互动性。其次,“剧本杀”在游戏设计上的主旨是“开心”,弱化了冲突感,社交属性大于竞技属性。

“剧本杀可以打酱油,玩的开心就好。”刘笑营说,“剧本杀”的门槛要比“狼人杀”低,只要是有社交需求的用户,都会成为“剧本杀”的目标人群。他觉得,“剧本杀”的用户基数应该会远远大于“狼人杀”的用户基数。

把“剧本杀”的目标用户群放到具体的游戏人群中,就是当年玩 RPG游戏的那帮人。RPG游戏即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号称“每个人一生都玩过一次的游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从《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到火遍大江南北的《仙剑奇侠传》、《上古卷轴5:天际》。

角色扮演类游戏为什么会吸引无数玩家呢?

刺猬公社认为,在RPG游戏中,玩家通常会在游戏开始前选择一位角色,从最开始为角色“捏脸”、“赋值”、“做装备”,再到和角色一起闯荡江湖,打怪升级,共同成长为游戏世界中的霸主。很有参与感,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为自己的另一种人生赋予无限可能,使用户黏性大大增强。

“剧本杀”拥有RPG游戏的基因,但它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首先从商业模式来看,“剧本杀”毋庸置疑还是一个供给驱动型产业,致力于为推理爱好者提供一个“推理+社交”的平台。

在当下阶段,各个平台主要通过精品内容来吸取流量,再辅助多样运营手段拓大市场。变现模式还是以玩家对精品剧本进行内容付费为主,其他的变现渠道还不明晰。

但现在“剧本杀”市场上的剧本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作者为了博人眼球,加入了很多狗血、搞笑的元素,而核心的逻辑、推理则弱化很多,极大降低了玩家的游戏体验。这种“不务实”的创作作风也对“剧本杀”的用户数量造成了冲击。

“剧本杀”中的剧本还具有高消耗性,号称“”一个剧本一生只能玩一次”,未来剧本的供应能否追赶上用户规模扩大的脚步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没有进化出更成熟的商业模式,依然会走“狼人杀”的下坡路。

从市场规模来看,“剧本杀”虽打着内容社交的旗号,但核心用户还是为数不多的推理爱好者,其中愿意做内容付费的就更少了。

其次,“剧本杀”游戏内容复杂,游戏时间一般在2小时以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想选择一款游戏进行放松。比起阅读和分析复杂的剧本,更多人的选择可能是约上三五好友,打一局更简单、快速、刺激的王者荣耀或“吃鸡”。

从行业阶段来看,“剧本杀”正处在创新扩散阶段,产品渗透率能否大幅度提升则决定着他未来的命运。

然而“剧本杀”其实是一款需要耗费玩家极大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游戏产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他的可替代性非常大。

游戏本身对用户的细心、耐心和阅读理解水平又提出了一定要求,这样的用户门槛则是其推广的最大障碍。

从现在来看,“剧本杀”通向“风口”产业的道路还是有些艰辛的的。不过天天狼人杀团队依然很看好这条赛道。“其实剧本杀和狼人杀一样,一个新兴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都是有人看好有人唱衰的。这是一场博弈,而只有看不清的赛道才有机会。”赵林说。

(文中李燕为化名)

【来源:刺猬公社              作者:周矗】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狼人杀 RPG游戏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