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PK三星LG,中韩手机的攻坚战和驱逐战手机
LG 手机退出中国市场,将三星 LG 这两大韩国手机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陨落,推向了舆论的焦点。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最强大的两股力量,中韩手机厂商之间在各大市场的争夺战都颇具看点。
剥茧抽丝之后,中国厂商与韩国厂商的主客场之争值得关注。过去几年里,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和以三星 LG 为代表的韩国厂商,开启了一场跨越中韩两国的攻坚战和驱逐战。双方分别凭借主场优势,你来我往之间,奠定了各自的主客场地位。
韩国市场的攻坚战,华为小米攻而不入
偏居一隅的韩国,人口只有5000多万。尽管作为生产商,其智能手机业务席卷全球,但受人口限制,其手机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着实不受关注。
根据 Statista 的统计及预测,2017年韩国智能手机用户只有3950万,预计到2022年才能达到4343万,与中国数以亿计的市场规模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2015--2022年韩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统计及预测
图片来自 Statista
但是,作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制造商三星的大本营,韩国市场并没有被中国厂商所忽略,华为小米分别针对韩国市场进行了一场攻坚战。
韩国手机市场与美国极为类似,SK 电讯、KT 和 LG Uplus 三大运营商掌控了韩国境内的手机市场,且三方均不愿推广其他国家的手机产品,以至于国产手机厂商进入韩国市场,遭遇了比「华为入美受阻」还要严重的困难。
2016年1月,小米曲线救国,以 InterPark 在线购物渠道为中间商,间接达成了与韩国第二大供应商 KT 的合作。KT 以6.9万韩元,折和人民币400元的价格,在韩国销售红米 Note 3。这一价格甚至低于小米在国内的定价。
红米 Note 3
同时,InterPark 承诺每月为购买红米Note3手机的消费者削减20%的通信资费,如此优惠力度可以看出,小米撕开韩国市场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
然而,小米高性价比战略,却让三星 LG 闻到了威胁的意味。红米 Note 3 刚刚上市两天之后,KT 便暂停了红米 Note 3 的销售。一位韩国官员称,停售小米产品的原因是「因为法律问题」。
随后,韩国电信行业的一位高管在接受「韩国时报」采访时透露,KT 停售小米产品的紧急决定,是为了避免与三星 LG 的关系恶化,因为小米低价的产品策略,极有可能蚕食市场对三星及 LG 手机的市场需求。
在三星 LG 的围剿之下,小米手机进军韩国市场的第一枪显然没有打响。然而,小米却通过移动电源等电子产品,在韩国市场的角落划开了一道口。根据韩国在线购物网站 TMON 统计,小米充电宝占据了该网站充电宝类销量的89%,促使该网站在短期之内将小米的销售品种数增加到了8种,且每款产品在韩国市场都收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去年6月,小米上线韩文官网,正式在韩国开始宣传其智能家居设备。11月,小米收购其韩国总代理 LK,并将其更名为佑米,进一步扩大其在韩国的影响力。只是,时至今日,小米仍然没能在手机市场上有所突破。在韩国市场攻坚战的主战场上,小米还不能吹响进攻的号角。
小米韩国官网首页
与小米相比,华为的入韩之路走的要顺畅一些。作为韩国运营商 LG Uplus 的技术提供商,华为在运营商合作层面上要方便很多。2016年,华为在韩国发布低价产品 Y6, LG Uplus 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在15天内为华为销售出了上万台。尽管这一数据算不上什么辉煌,但是能在韩国市场找到出路,也着实不容易。
此后,华为在韩国发布了 P 系列产品,试图进军韩国的高端手机市场。然而,在三星、LG 以及苹果的围攻之下,华为并除了小范围的销售出少量的智能手机外,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根据 Statcounter 提供的数据来看,2017年,三星在韩国市场的份额稳定在60%左右,成为绝对的霸主。苹果维持在20%左右,LG 表现略差约为12%。而小米和华为,则以接近为0的数据忽略不计。
韩国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个品牌市场份额
由上至下分别为三星,苹果,LG,华为,小米
小米华为数据几乎重合,接近于0
无论是华为小米还是三星 LG,其本身的竞争力都不可忽略,如印度市场那般,外来品牌对本土品牌形成灭绝式的打击,在中韩两国的市场不大可能出现。韩国市场上三星独占鳌头,LG 根基稳定,华为小米想要有所突破,确实不太可能。
从产品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三星 LG 凭借屏幕技术形成的产品优势,一时令华为小米很难超越,但小米华为近几年在产品上的表现仍不乏亮点。尤其在中低端市场上,中国厂商的产品无论放在全球哪个地方,其性价比都足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但是,三星 LG 凭借本土优势,依靠运营商在韩国手机市场周围造起了护城河,成为华为小米无法发展主强大的最大阻碍。
不过,发挥主场优势这件事儿,华为小米做的也是手到擒来。尽管中国市场不如韩国一样封闭,但公平竞争之上,华为小米仍然凭借主场优势和压迫式的竞争力,对三星 LG 展开了一场驱逐战。
中国市场的驱逐战,三星 LG 迅速陨落
在了解中国厂商对于三星 LG 发动的驱逐战之前,首先要了解的是最近几年,三星和 LG 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情况。
根据 Statista 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LG 在中国市场上几乎就没有过存在感,2016年更是跌到了16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当年中国手机市场全年总出货量为5.6亿,可以说,LG 并没有「真正」地进入过中国市场。
图片来自 Statista,单位(千)
作为 LG 的同乡,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则要好看的多。根据 Statista 提供的数据,2013年,三星销量达到了6586万,这一数据在当年中国市场上,拿到了18.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只是,在2013年登上巅峰之后,中国厂商开启了飙升模式,不断蚕食着三星的市场份额。2016年,在中国市场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三星销量暴跌至2572万,市场份额不足5%。
图片来自 Statista,单位(百万)
强如三星,在2013年之后的中国市场都直线坠落,LG 的退出,可以说是这场手机战役中炮灰式的败局。在中国市场上演的额这场驱逐战,三星 LG 面对的可不只是华为小米这么简单,还有 OPPO vivo 高举营销大旗在线下市场遍地开花,魅族磕磕绊绊杀出了2000万销量血路,锤子一加凭借独特性在小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另外还有金立、努比亚等厂商虎视眈眈寻求扩张。
尽管中国拥有将近13亿智能手机用户,但仍然不够国内厂商相互之间的争夺,岂能给三星 LG 留下容身之地。不过,三星 LG 所面临的内外在问题,则加速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败北。
除了众所周知的萨德门引发反韩热潮,导致的三星 LG 品牌形象受损之外,三星和 LG 在中国市场上所展现的态度,也颇有一丝「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星 Note 7 爆炸事件之后,三星对于中国用户唬弄般的售后及公关姿态,着实对中国消费者产生了不小的伤害。至于 LG,连续几年新品都没在中国区发售,原本微弱的存在感更是微乎其微。至于营销动作,两家与中国厂商相比,其营销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短命的三星 Note 7,图片来自 The Verge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产品上三星 LG 的竞争力同样不强——当然,硬件上,三星相比苹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LG 首发18:9 屏幕也算可圈可点,但是软件的表现实在无法支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中国用户独特的使用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得其对智能手机的微小功能创新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从后台任务管理、联系人黑名单,到后来的微信多开、自动抢红包,独特的本土需求让两家韩国厂商摸不到头脑。而华为、小米等中国厂商,却用一周一更的系统更新频率,不断满足着用户的需求。单从这一点来看,三星 LG 就不能成功。
产品,品牌,营销,三大环节的错失,让三星 LG 在这场驱逐战中迅速陨落。时至今日,LG 选择了退出,而三星在2.2%的市场份额下苦苦挣扎。
但是,最值得关注的是,三星和 LG 在中国市场上的败退,并没有遇到渠道上的阻碍。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无论是对比美国还是韩国,中国都足够开放。华为入美受阻,小米韩国禁售,这样一刀切的致命伤害,在中国市场并不存在。
十三亿消费者的广阔市场上,无论是华为小米,还是三星 LG,所有的厂商都在公平的市场上开启着同样的争夺战。中韩品牌之间,或是中国品牌之间,都是凭借产品、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以赤身肉搏的姿态争夺用户,谁胜谁负,都是硬实力的直接体现。三星 LG 最终落败,是消费者用脚在投票。
下一个目标,苹果?
在多番交量之后,华为小米仍然没能杀进韩国,以接近0的市场占有率被韩国市场忽略不计,而三星和 LG 则在中国市场迅速落幕,走的走了,不走的也被挤压殆尽。两国的手机厂商,各自守住了主场优势,也同样对对方的阵营无可奈何。
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饱和,新的一场战役即将打响。而苹果,或许将会成为两大市场上的主要打击目标。
能够在各大市场上顺风顺水的,苹果是独一个。在韩国市场,苹果以将近20%的市占率力压 LG 排名第二位,而在死伤遍地的中国市场上,苹果仍然能够以11%的市占率力压小米位列第四。想来,未来几年,苹果在中韩两国的市场上,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毕竟,主场总有主场优势,又一场驱逐战,将会在苹果身上打响。
日前,在小米2018年会上,雷军打出了「决战本土」的旗号,并立志在十个季度内重回中国市场第一。显然,新的一场战争,比预计中来的要快一些。位列国内第五的小米,必然想在2018年率先超越苹果。未来几年,手机市场必然会刮起一场新的血雨腥风。
来源:百略网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