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都抢着推,AI手机到底是真创新还是仅仅只是噱头?手机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AI)是近两年手机行业的热门名词。如果说全面屏提升的是一款手机的外在,那么AI更多的是加强它的内涵。目前业内的趋势在不断地证明,AI将有可能彻底颠覆未来的智能手机体验。那么,到底AI之于智能手机是划时代的创新,还是终究只是厂商为了营销而刻意制造的噱头呢?
从曾经的AI助手到现在AI手机
AI虽然并非一个新兴名词,但对于智能手机行业而言还是非常新奇和小众的。2011年,手机中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AI元素,就是以苹果的Siri为代表的语音助手。随后在2014年,微软推出了自家的AI助理Cortana。
Siri和Cortana应该就是手机用户们对AI的最初概念。很多人都简单的把语音助手和AI划上等号,因为那会儿体现形式也就这么一种。并且,这个“AI”还并不怎么好用。因此大家并不怎么叫它们AI助手,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语音助手”。
2016年,谷歌推出了旗下AI助手Google Assistant,并内置于自家旗舰Pixel和Pixel XL中。今年三星也在旗舰S8、Note8中预装了AI助手Bixby,中文版目前也已上线。AI助手这个概念又被拉回到人们的眼前,不过此时其已经不再只是个摆设了。
现在的AI助手体验十分强大,以三星中文版Bixby为例,它不仅能帮你读个天气、说个笑话,还能控制深层系统和应用,大大简化操作步骤,摆脱双手。只需要一张嘴,就能帮你锁屏关机,发微信红包,刷微博,翻译句子,搜索播放歌曲或视频。
但这并非AI在智能手机上的终极形态。和以往不同,今年华为、苹果、高通纷纷推出了AI芯片。麒麟970是全球第一款AI芯片,集成了由寒武纪开发的NPU。而苹果A11也整合了AI芯片。高通在刚刚发布的骁龙845中,也特别提到了AI性能提升。AI从以往单一途径的云计算转为实际硬件体验,也就是所谓的端侧AI。
AI目前在智能手机上的实际使用场景
AI目前在智能手机上的实际应用,主要可以从体验和测试两个角度来探讨。
1、体验
AI目前在智能手机上主要的实际应用场景,除了语音助手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拍照场景识别。华为Mate10、荣耀V10在拍照时的主打卖点之一,就是AI场景识别。这个功能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拍照时识别拍摄物的场景,使AI芯片进行计算最佳的参数,例如白平衡、ISO等等。
其二,面部识别。它是随着AI一同复兴的传统功能,也是被广泛认为是取代指纹识别的生物技术之一。iPhone X的Face-ID基于AI神经引擎,能够对人脸进行三维识别,除了解锁屏幕外还可应用于移动支付等场景。
其三,AI美颜。为了将自拍拍的更好看,AI美颜成为了主打拍照的厂商们最有价值的卖点之一。美图M8、小米Note 3、OPPO R11s都以AI美颜功能著称,AI美颜相比传统美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自适应美颜”,效果更加自然,避免因为过度美化而导致“蛇精脸”的出现。
2、测试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CPU、GPU跑分测试,却没想到“NPU”也能跑分。国内跑分机构万年老二的鲁大师就抢先安兔兔推出了AI测试功能,主要针对的是该芯片DSP中的AI芯片进行测试,使用的是三种神经网络Inception V3、ResNet34、VGG16算法。
在鲁大师公布的AI性能排行榜中,华为Mate10、Mate10 Pro和iPhone X由于硬件原因遥遥领先。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NPU可以被量化成具体的跑分,但它究竟是否能够如CPU、GPU那样和实际体验,例如流畅性方面挂钩呢?目前似乎还很难体现。
AI手机到底是创新还是噱头?
那话说回来,AI手机到底是创新还是噱头呢?
首先需要肯定和鼓励的是,AI为现在的智能手机提供了增强型功能卖点,诸如上面提到的面部识别、拍照场景识别、AI美颜、AI助理等都让用户体验有切实的提升。用户可以更轻易的打开一个菜单,或者是随手拍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照片。
但是也正因如此,AI目前在手机中仍不成熟,存在感还是很低,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仍然不如传统的CPU、GPU,那么让用户能够直观的感受到。
以拍照场景为例,或许在拍照时它已经自动调整好参数,但用户在使用时,可能眼中只是在界面中显示了一个图标而已。再比如三星Bixby,虽然已经能够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简化操作步骤,但仍受到周围环境、语音清晰度的种种限制,听写文字时还是有疏漏,标点符号也还是会打错。
这说明,AI在智能手机上的潜力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待厂商们进一步的挖掘。话说回来,你会考虑现在购买一台AI手机,还是等到它发展成熟后再体验呢?
来源:雷科技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