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遇上综艺,科学家也变成“小鲜肉”业界

砍柴网 / IT时报 / 2017-09-07 16:39
通过各种电视手法和科学家现场试验、竞赛,科普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知识介绍,而是变成了一场不端、也不装的“科普秀”。

当科技遇上综艺,科学家也变成“小鲜肉”

“这个夏天,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密码。”

主打明星的娱乐综艺节目终于迎来对手。今年暑期档,一系列科技综艺节目密集推出,湖南卫视《我是未来》、央视一套的《加油!向未来》第二季、央视二套的《未来架构师》,加上在8月底开播的央视一套《机智过人》,都将观众的眼光聚焦到以往感觉高大上的科学家身上。通过各种电视手法和科学家现场试验、竞赛,科普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知识介绍,而是变成了一场不端、也不装的“科普秀”。

“机器人是人类的朋友”

要做《我是未来》,唯众传媒动念三年,策划了一年,节目组的想法很直接,让真正的科学家成为主角,把晦涩难懂的科学变得性感有温度。为此,唯众传媒力邀了霍金、杨振宁、张首晟、拉菲罗.安德烈、裴端卿、宋继强等科学家、科创家加盟。

“人们只接受科技的结果,不了解产品的研发过程和原理,能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让人们了解科学,我非常乐意尝试。”库卡系统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王江兵告诉《IT时报》记者。

带着“儿子”Agilus六轴机械臂和“小女儿”iiwa七轴机械臂登场的他,是同龄人里最萌的嘉宾,也是神级吐槽手,激动起来主持人拉都拉不住,颠覆了很多人对科学家的想象。事实上,王江兵切身经历了工业科技30年间的变化,迫切地希望工业、技术、科研的魅力传承到年轻人的身上,把科研提到新的高度。

“我们有更精细的产品,但我还是选择了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六轴机械臂和人机交互的七轴机械臂,目的是讲清楚机器人的功能,它作为工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王江兵告诉《IT时报》记者,这不是在封闭的环境里做实验,而是要用电视化的手段传达给观众。

对于整天和技术打交道的工科男们,选择什么样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让机械臂们模仿人类的动作,太呆板,也不能让机械臂们干巴巴地跳舞,要跳就得跳出美感。”王江兵的团队与节目组努力了三个星期,让Agilus集体“尬舞”、iiwa倒啤酒。在电视上,这些大家伙们既“高大上”,又贴近人们生活。

节目赋予了机械臂更加有趣的一面,嘉宾态度不好,iiwa就不给倒酒,在王江兵求情后,iiwa才勉强给嘉宾倒杯酒。“iiwa在节目中展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在混乱的情况下,目标始终如一;二是老马识途,遇到障碍自行归位;三是识别障碍物,碰到人体自动返回。”王江兵说,iiwa以后会更加智能,即便如此,机器也不会取代人类。

“今天机器人是人类的工具、助手,明天机器人就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类的伙伴、朋友。”和其他嘉宾一样,王江兵很享受录制的过程,在节目播出后,合作伙伴及家人朋友给了他很多反馈,认为这样的科普很有必要,更多的人在了解工业机器人。

科学家也是小鲜肉

有科技界的前辈,就有小鲜肉。最近哪些科技感十足的产品卖得好,看看电视就知道。

19岁读博士,24岁成为科学家,29岁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胡峻浩在很多人眼里是人生赢家,他是DarmaInc的创始人兼CEO,曾任新加坡通信研究院研究科学家,也是资深光纤传感器专家。胡峻浩告诉《IT时报》记者,他在节目中呈现的智能坐垫、床垫早在2014年就已完成了DEMO开发。

2014年正是智能穿戴风生水起的时候,胡峻浩却一心扑在“不可穿戴”上。智能坐垫和床垫是专门为高龄人及高危人群提供生命体征监测和健康数据分析服务的产品,把2毫米厚的Darma体征监测垫置于床垫下面,就可以通过光纤传感器得知用户所有的身体和睡眠数据,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精神压力等。这些数据最终会整合到个人健康数据库里,进行疾病预警。

原以为高科技产品让人们接受需要一段时间,毕竟一个坐垫动辄上千元会令消费者望而却步,但在DEMO完成三个月后,胡峻浩就带领团队启动批量生产,他坚持认为,科学要用到人的刚需上才有价值。“从开始研发坐垫的成本到实际售价已经降了500倍,这些产品已经在官网和亚马逊上销售。”胡峻浩说。

无人相识的院士才是真正的明星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科普进行立法的国家,同时还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国家层面对科普也十分重视,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科普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然而,一直以来,科学普及活动似乎都显得比较枯燥,参与者只是小众,科学家的形象也变得遥不可及。

“现在的孩子们不能只认识那些小鲜肉,而不认识我们的科学家,科普最重要的不仅是传播知识,而是让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十万个为什么》主要编著者之一、《小灵通漫游未来》作者叶永烈,是我国知名的科普作家,尽管1983年之后他逐渐从科普创作转向文学创作,但依然利用一切机会传播科普理念。

在央视一套《加油!向未来》第二季中,叶永烈是现场嘉宾,同时也为央视制作一套《新十万个为什么》的衍生节目,通过电视,和曹则贤、张双南等科研科普专家共同回答网友们提出的“为什么”。

将科普从线下讲座、书本搬到电视屏幕上,叶永烈觉得是必然的,毕竟“电视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声、光、电、动感,各种方式要比文字具象得多。”《加油!向未来2》第二季的第一集中,短跑明星张培萌和国产歼-10A战斗机进行100米竞速,这样的刺激让人肾上激素激增,心跳加快,“只有电视台有这样的魄力,包下一个飞机场对科技节目做如此包装,”叶永烈认为,创新最重要的是科学创新,孩子们是未来的科技新军,但他们需要更立体的表达,有趣的科学实验、娓娓道来的科学家,是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最重要因素。

更多的科学家在通过电视传达对科技的理念,如果一个年轻人对你说“这是个刷脸的时代”,他可能是Face++创始人兼CEO印奇;如果有人要拯救你的“耳盲”,他可能是科大讯飞的首席科学家胡郁。节目中,胡郁顶着一头“奶奶灰”展示的语音识别技术能顺利识别四川话、粤语等国内方言,甚至印度的官方语言。

综艺节目的热播让人们对科学津津乐道,但无法忽视的是综艺节目的效应很可能是昙花一现,短期内引起轰动。这样的综艺节目能走多远,节目组与科学家们都无法给出答案,但在科学家眼里,能让科学通过多样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就是件好事。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