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CEO出来站台容易玩火自焚业界

/ 默尔索 / 2014-12-05 11:42
在刘强东、陈欧之前,国内有马云、雷军、罗永浩,海外有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等等,人们不仅关注他们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关心着他们的私人生活和风闻轶...

聚美京东双双上市,刘强东的个人生活趁机被媒体掀了个底掉,陈欧则更近一步地被打造成了“偶像实力派CEO”——现代企业的成功,正在逐步地将企业的领袖打造成明星,而且还是很有娱乐性质的明星。在刘强东、陈欧之前,国内有马云、雷军、罗永浩,海外有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等等,人们不仅关注他们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关心着他们的私人生活和风闻轶事,这也是现代企业的一个新特征。

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是明星,明星一定是人造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不想当明星的人,不会阴差阳错地成为明星,比如马化腾、姚劲波、傅盛、王小川,他们的私人生活就没有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与他们相对低调的个人性格不无关系。而在造星这一点上,聚美优品的陈欧应该是最有心得的,陈欧从参加招聘节目开始在电视节目中亮相,随后又参加过芒果台的《百变大咖秀》,自己主演的广告片也红极一时,俨然是一个“跨界明星”。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陈欧,一定会出EP、继续拍微电影,甚至跑到某个偶像剧中去客串个男二号也未尝不可。

陈欧通过打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聚美优品上,早年间张朝阳玩过这一招,但很明显没有陈欧玩得这么“立体”。事实上,将一个企业的形象与个人的形象等同起来,其中将出现巨大的风险,假如陈欧的个人生活出现负面新闻,企业的形象也会跟着走下坡路,张朝阳归隐之后的搜狐就经历了一个不短的迷茫期,而曾经的山木教育也是这方面的前车之鉴。

我能想到的与聚美优品相对比的例子,是2003年创办于香港的PO朝霆,这是一家著名的后期特效公司。八年之后,公众才知道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谢霆锋,其名下的六家公司,已经让其身家超过10亿。谢霆锋之所以深藏自己的企业创始人身份,恰恰是出于自己是娱乐明星的身份,相比于陈欧的大量曝光,谢霆锋的低调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更加稳妥,当然也更加传统。

强扭的瓜不甜,强造的星也不会红。陈欧、罗永浩属于VC眼中的那种“可造之材”,陈欧主打的是全能王子款,粉丝们也大多是有公主病的青春少女,这与聚美的用户有很大的重合度,而老罗主打的则是“情怀”和处女座怪癖,标新立异,也很适合英语培训行业。相比之下,刘强东借奶茶妹妹的网络红人余温搏出镜,就显得有些拙劣了,谁会相信一个中年大叔会在IPO现场向少女求婚呢,这噱头着实不怎么样。

张朝阳、陈欧的例子必然会激励一批企业家效仿,目之所及,董明珠就已经在为自己代言了嘛。但是,不符合以下三个要素的企业,还是不要轻言“造星”比较好:

1、领导人有特质:想当明星,起码要有点明星相,想当相声演员,也得有一张老罗一样的嘴,大多数企业创始人可能连面试这一关都过不了,所以想玩花活儿,得再考虑考虑;

2、企业的媒体属性:陈欧的聚美有着一点半媒体属性,毕竟每天会有不少用户访问,但董明珠的格力空调呢,谁会没事逛卖空调的网站呢,另一个方面,女性和机械,这本就是一对矛盾体,远不如一个老工程师形象来得亲切。

3、用户的情感认同:比如,音悦台的张斗就不适合被“造星”,原因是用户年龄很低,而且他本人对音乐并无太大的沉迷。在这一方面,雷军很有说服力,雷军的不善言谈和埋头苦干的秉性,很符合极客或伪极客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所以会对小米充满情感认同。

结语:

企业“造星”归根结底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营销戏法,玩得好,会形成用户心理的情感盲从,无论是对品牌还是对产品,都有诸多帮助;但若玩不好,很可能为企业造成不小的危机,代沫兄海波兄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被带走了,老板们学明星,可别眉毛胡子一把抓呀。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