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羽毛球教练的“追光”之路

互联网
2025
11/27
16:58
分享
评论

编者按:

在当代中国,有这样一群“追光少年”:他们突破边界、打破偏见,以行动重新定义自我与未来。九号公司联合各地媒体发起 #寻找中国的追光少年# 活动,聚焦他们的成长之路,见证他们如何以行动“重构现实”——既照亮自己,也点亮他人。九号公司,愿做他们追光路上坚实的科技伙伴,陪伴追光少年一起向光而行,携手奔赴无限可能的未来。

本期《寻找中国的追光少年》,我们走近九号电动车用户李丰辰——他把对羽毛球的热爱磨练成安身立命的技能,守护着学员成长,也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李丰辰右手握着羽毛球拍站在球场上,23岁的他有着超乎年龄的沉静和耐心。周六上午9点,第一批羽毛球课的学员已经到场,有力的击球声在球馆里回响。这是他一天中的第一节课,也是这个周末近二十节课的开始。

“我算是有天赋的。”谈到羽毛球,李丰辰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十岁开始接触羽毛球,一上手就觉得“球和自己特别亲”,专业训练不到一年时间,就在市级比赛中崭露头角。2023年,他还和队友一起拿到了辽宁省大学生羽毛球比赛高职高专组混合双打冠军。

但竞技体育向来是残酷的,和对手之间细微的差距,会在比赛中被数倍放大。冠军的光芒很快消散。大学毕业后,李丰辰选择到体育机构做羽毛球教练,从最初带两名学员到如今带着100多名学员。

从家往返学校的路上,李丰辰喜欢骑电动两轮车。在淘汰了续航堪忧的旧车后,他在九号电动车门店选中了一辆外形“帅气”、续航时间长的“梦中情车”。这是少年从出入社会,到找到自己位置的蜕变之旅,九号电动车是这段路上最可靠的“出行搭子”。

把爱好变成别人抢不走的本事

一个热爱羽毛球的少年,成了羽毛球教练。在外人看来,能把兴趣当成事业无疑是幸运的,但只有李丰辰自己知道,把爱好变成别人抢不走的本事,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执着向前的勇气。

2022年6月6日,他清楚地记得这个入职的日期。当时,有十个同学一起入职,有人嫌收入低,有人嫌工作累都相继离开,如今只剩他一人还在坚持。“我还是想再闯闯”;李丰辰说,“不管收入多少,先踏踏实实把现在过好,有个能自食其力的本事。”

除了现实层面的考量,李丰辰能坚持下来更深层的原因是“舍不得学生”。这种舍不得,在一次比赛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

他带的第一个学生,是个2007年出生的男生,打球天赋好,日常训练中基本能打过李丰辰之外的所有人。一次市里的关键比赛,到了赛点对手出现失误,只要起跳扣球几乎必赢,但学员却因为轻敌扣杀出界。

比赛输了,李丰辰坐在旁边教练椅上偷偷抹起眼泪。他既为学员感到可惜,也想到了自己过往比赛的失利。那是2023年的辽宁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他希望通过比赛磨练自己的球技,为了好好准备比赛,他还特意和学校请了两周假。但在团体赛环节,因为一直找不到状态,他失误连连最后一场没赢。

学员失误之后,李丰辰一下子就想到小时候练球,教练对他说的话,如今他也对自己的学生说;自己比赛经历过的挫折、懊恼,如今看着学生重演。“就像那句话:当时的那颗子弹,终究会射到自己的身上。”

如今,李丰辰教的第一个学员早已因为学业压力放弃了羽毛球课,但每次在场馆相遇时那声熟悉的“李导”,和随之而来的闲聊,都让李丰辰感到治愈。

把责任藏进每一次陪伴里

从赛场到球馆,从专注自我球技到守护学员成长,李丰辰对“责任感”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成为“李导”的三年里,他前后教过五个特殊的孩子:有的先天性发育迟缓;有的孩子容易情绪激动,会突然做出带有攻击性的举动。

面对这样的学员,李丰辰更多的是顺应他们的节奏,给予足够的空间,耐心和责任感显得更为重要。曾有一次,一个学员没缘由地把篮球砸向他,他没有责备,只是轻轻蹲下身,跟孩子说:“你拿球砸我我会疼,我拿球砸你你也会疼,咱们不能这样。”

这样的包容背后既有对特殊学员的理解,也有责任感驱动。“这些小孩也很可怜,因为他们也控制不了自己。对于这样的学员,我的目标不是教会他们动作,而是陪他们慢慢进步,只要我能给他们带一点点正面影响,哪怕是让他们开心地上一节课,我都觉得特别棒。”李丰辰说道。

这份藏在每一节课里的责任感,正是李丰辰从校园到工作岗位,把热爱变成“本事”最踏实的成长印记。

而这份对责任的坚守,并非只在李丰辰身上闪光。就像他选中的九号电动车,之所以能成为他奔波路上可靠的 “出行搭子”,正是因为九号公司始终将用户的需求与安全放在心上,用扎实的技术、长久的续航和贴心的设计,践行着对每一位用户的责任。李丰辰用耐心守护学员成长,九号公司也在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守护用户出行。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