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矿山不再需要驾驶室:博雷顿用原生无人化重写矿用卡车定义

互联网
2025
11/21
15:12
分享
评论

2025 年 11 月 21 日,博雷顿在武汉工厂发布了全新的9M145E无人驾驶专用矿卡。在新车缓缓驶下生产线的那个瞬间,现场收获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新品发布更集中的关注。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产品亮相,而是一辆彻底取消驾驶室、从底层为无人驾驶构建的原生平台正式进入量产——标志着矿山智能化从“试点时代”迈向“运营时代”的重要转折。

这台名为 博雷顿9M145E 的巨型矿卡,与传统“有人车改无人”的路线有着本质不同——以原生无人化架构、全天候全光谱感知系统、端到端大模型决策链路,以及“轻图+众包建图”的快速部署能力,展示了矿山自动驾驶在极端环境下真正具备规模化运营条件的可能性。在一个粉尘、震动、长坡、弱光、无 GPS 的世界里,它更像一台具备“视觉”“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业级移动机器人。

没有驾驶室的矿卡,正在重新定义“矿山车辆”这四个字

9M145E 无人驾驶矿卡让现场所有人意识到一件事:这不是传统意义的“矿卡”,而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矿山机器人。车辆完全取消驾驶室,机器空间不再为人类操作保留,而是为感知模组、计算单元、三电系统和通信结构进行最优布局。

这种“原生无人化”设计,使车辆从物理结构开始就摆脱了传统矿卡的限制,让“无人驾驶”不再是加装与适配,而是基础逻辑。从工程结构到软件架构,这辆矿卡体现的是一种从底层重写的技术路线,它不仅能替代人工驾驶,更像是矿山生产组织方式的重新构建。

原生无人平台意味着系统级进化,而不仅是车辆升级

传统“有人改无人”路线面临结构复杂、冗余设计重、传感器位置受限、感知盲区多等问题。博雷顿9M145E无人驾驶专用矿卡从设计起点就排除了这些掣肘。它的机械系统、电气架构、网络与通信链路都是为了无人驾驶最优协同而建立,使动力学与算法之间的匹配更紧密,让控制响应更稳定。

全车的线束、液压、转向、行驶系统均围绕自动化执行进行工程化优化,使车辆能够以 99%+ 出勤率为目标来构建可靠性体系。 这种系统性构建带来的区别在于,车辆不再是被“算法驱动的传统车”,而是成为“算法与机械深度融合的移动机器人”。

极端机械能力与智能算法的组合,构成矿区级机器人的本体能力

博雷顿 9M145E 的“身体”同样具备工业级强度:351 吨设计承载的一体成型重载车架,峰值功率高达 900kW 的动力系统,全油气悬架带来的极端路况适应性,以及 145 吨在高强度矿区连续作业的能力。

这些参数并非 “堆料”,而是为了支撑无人驾驶在真实矿区连续运行的必要条件。矿山是粉尘、冲击、震动、高坡度、复杂弯道的极端混合环境,算法要稳定,机械性能必须压倒性强。因此,这类新一代无人驾驶矿卡的本质,是“以机器人级机械体支撑大模型级决策”的复合结构,是机械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产物。

“曦眸天眼”让矿山机器人第一次拥有全天候可靠视野

与城市自动驾驶相比,矿山的主要挑战不来自交通复杂度,而来自“极端环境的不友好性”——全天粉尘、强光反射、雨雪湿滑、夜间无照明、GPS 频繁漂移。在这样的场景中,曦眸天眼系统提供的全光谱感知能力成为决胜关键。

其 0.1°超高分辨率双目“视觉”、200 米多维感知距离、全天候工作能力以及自动标定功能,使车辆不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影响。这让无人驾驶技术第一次具备了矿区级的可靠性,使车辆在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中维持一致的感知质量,也让系统能够捕捉装卸位、堆坡边界、障碍物变化等关键细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可控。

端到端大模型让车辆具备“越跑越聪明”的演化能力

9M145矿卡所搭载的端到端 BRD 智驾模型,具备与矿山环境深度融合的特点。它将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等链路用更短路径连接,使决策延迟降低到毫秒级,从而在重载、高速、极端扰动下保持安全性。同时,其“轻图”与“众包建图”的体系让矿山这种动态变化场景不再依赖重型高精地图,驾驶车辆可通过群智更新实现地图分钟级刷新。云端学习进一步使车辆可以在运营中持续演化,这意味着矿卡不是固定能力,而是一个会积累经验的智能体,矿区运营越久,它的行为模式越稳、效率越高。

AI 调度系统让矿山第一次具备“中枢神经系统”

真正的矿山自动化不取决于单车智能,而取决于“多车如何协同”。博雷顿发布的曦衡智慧矿山系统构成了矿区的“大脑皮层”,它能够同时调度有人车、无人车、辅助车辆,让“铲—运—排”流程实现全局优化。

系统以 AI 大模型为基础,完成交通组织、路径规划、装卸位调度、设备健康管理、安全预警等任务,并通过云端对地图和作业状态持续更新。在这一体系下,无人驾驶矿卡不再是孤立智能单元,而是矿山执行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在 AI 调度的统一组织下,矿山第一次具备了“可视、可控、可预测”的运行模式,让生产从经验驱动转向算法驱动。

博雷顿的路线更具长期价值

博雷顿选择的路线本质上是一条“矿山机器人化”道路,其价值不在于单一技术指标,而在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生无人平台保证车辆结构从底层适配未来的持续进化;三电系统、感知系统和大模型之间的深度贯通让体系不依赖外部供应链;AI 调度平台让无人驾驶不只是“车会跑”,而是“矿山会动”;端到端大模型带来长期的数据壁垒;而“轻图”体系让部署速度大幅加快,使方案具备真正商业化扩展能力。业内专家将其评价为一种“具备长周期护城河的工程体系”,因为它不仅解决当前问题,更为未来十年的矿山智能化打下了结构性基础。

结语

随着能源、电动化、自动驾驶、大模型和系统工程五条技术曲线的同步成熟,矿山智能化第一次进入了“可规模复制”的现实阶段。在这个节点上,无人驾驶矿卡不再是技术秀场,而是矿山生产模式的标准化组件。而博雷顿发布的这一代产品,不仅展示了单车能力,更展示了一个具有高度自洽性、可持续进化性的工业智能体系。

科技革命不断重构每个时代的基础设施,而在矿山领域,博雷顿通过车辆、矿山管理系统正构建这样一个“智能基座”。它不是一台车,而是一个重新组织矿山生产方式的技术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一款新产品的问世,也是矿山自动化进入成熟周期的标志性事件。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