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密度、小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印制电路板(PCB)的技术多样性与场景适配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板科技”)深耕中高端PCB领域,通过对HDI板、刚性板、柔性板、刚柔结合板、类载板及IC载板的全品类布局,构建起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高端显示等多领域的产品矩阵。公司以高密度互连技术为核心,融合刚性与柔性结构特性,突破类载板与IC载板的精细线路工艺,形成从基础电路到高端封装的完整技术链条,为下游应用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HDI板:高密度互连技术的分层突破
HDI板(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是公司技术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微盲埋孔连接与增层工艺实现高密度布线。产品覆盖一阶、二阶及任意互连(Anylayer)类型,其中任意互连HDI板支持各层之间的自由导通,最高层数达26层,整体盲孔层偏差控制在50μm以内,最小激光盲孔孔径仅50μm。这种分层技术突破使得电路集成度显著提升:一阶HDI板通过1次压合与镭射盲孔加工满足基础高密度需求;二阶HDI板增加压合与镭射次数,适配更复杂的信号传输;任意互连HDI板则通过多次压合与镭射盲孔加工,实现无层级限制的电路连接,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主板、高端显示模组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严苛的场景。
刚性与柔性板:结构特性的场景化延伸
刚性板以多层板为主,通过内层导电图形与绝缘粘结片叠合压制,层数可达30层,具备机械强度高、抗弯曲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汽车电子的车载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设备的主板等需要稳定支撑的场景。其生产工艺注重层间对位精度与阻抗控制,确保复杂电路在振动、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柔性板则采用聚酰亚胺等柔性基材,可实现自由弯曲、卷绕,分为双面及多层结构,最小板厚、铜厚等制程指标处于行业前列。该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广泛,如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模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连接线束,通过轻量化、薄型化设计减少设备体积。刚柔结合板进一步融合两者优势,柔性部分可弯曲折叠以适应三维空间布局,刚性部分承载重型器件,在智能手表、医疗设备等小型化产品中发挥关键作用。
类载板与IC载板:向高端封装领域的技术渗透
类载板(SLP)作为HDI板的进阶产品,采用SAP或mSAP工艺,最小线宽/间距缩至30μm以内,填补了传统HDI板与IC载板之间的技术空白。其制程接近IC载板但仍属于PCB范畴,主要用于搭载高密度元器件,如智能手机的射频模块、快充电路等,通过精细线路提升信号传输效率。
IC载板是公司向半导体封装领域延伸的核心抓手,采用BT树脂基材,通过Tenting、mSAP工艺实现高精度线路制作,样品最小线宽/线距达10μm/10μm,量产能力覆盖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封装场景。该产品突破了芯板薄化、微孔加工、层间对位等技术壁垒,已进入国内知名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为芯片封装提供国产化解决方案。
技术协同与市场拓展的双向驱动
公司各类产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技术协同形成互补:HDI板的微盲孔技术为类载板、IC载板的精细线路加工奠定基础;刚性板的多层压合工艺可迁移至刚柔结合板的生产;柔性板的材料处理经验助力IC载板的薄化加工。这种技术复用能力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使产品快速响应下游需求变化——当消费电子向轻薄化发展时,HDI板与柔性板产能可快速联动;当汽车电子对高可靠性需求提升时,刚性板与多层板产能可灵活调配。
未来,红板科技将有望通过全品类产品布局与技术深度积累,有望在多元化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IC载板领域持续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红板科技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场景适配为导向,正逐步从PCB产品供应商向电子电路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