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续航竞赛到智驾突围:吉利借技术突破创营收新高

互联网
2025
11/20
10:32
分享
评论

当行业深陷续航里程竞赛之际,吉利汽车已凭借技术层面的突破,推动了业绩的增长。

11月17日,吉利汽车公布第三季度营收892亿元,创单季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吉利的增长底气源于技术层面的底层突破,通过构建 “算力 + 算法 + 数据” 三大基础设施,完成全域 AI 智能化布局。其与千里科技联合打造的 “千里浩瀚” 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覆盖 H1 至 H9 五级智驾能力,已广泛应用于极氪、领克、银河等核心品牌。

正如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一周前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判断:端到端智驾将重塑产业格局。其倡导的技术演进路径,正在吉利汽车的产品矩阵中加速落地,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image.png

技术跃迁端到端智驾成核心壁垒

印奇在论坛演讲中精准预判了智驾技术变革,用通俗比喻点明核心差异:传统模块化系统是 “让车按说明书驾驶”,而端到端系统则是 “模拟人类司机学开车”。后者通过一体化大模型直接输出控制信号,摆脱了对海量人工标注和规则编写的依赖,同时具备可解释性与规则化安全兜底机制,得以在多品牌中规模化应用。

端到端技术带来三大核心优势:更高智能上限、更强泛化能力、更低开发依赖,在主动出行、借道避让等复杂场景中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成为吉利产品的差异化标签。

image.png

战略蜕变智能转型驱动销量突围

技术转型正在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第三季度吉利新能源整体渗透率超 58%,国内市场攀升至 62.6%,双双超越行业平均水平;前三季度新能源累计销售 116.8 万辆,同比增长 114%,远超行业增速,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高端化路径成效显著,极氪品牌第三季度交付 5.3 万台,新旗舰极氪 9X 上市 1 小时订单破 1.3 万台,三季度综合毛利率达 19.2%,同比提升 4.0 个百分点,超越不少跨国品牌。千里浩瀚智驾系统成为产品溢价的关键支撑,推动吉利各品牌在细分市场建立技术壁垒,实现从 “卖车” 到 “卖价值” 的转变。

行业破局直面双重鸿沟的解题思路

印奇在演讲中直言中国智驾产业面临两大核心鸿沟。研发鸿沟体现为 “N 到 N+1” 的创新突破与量产交付的平衡难题,车企需同时应对现有车型智驾系统量产压力与技术本质升级需求;技术鸿沟则源于大模型公司与智驾企业在算力、人才储备上的差距,而 “训练大模型的能力已成为智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一稀缺且昂贵的能力构成行业核心壁垒。

联盟协同:构建智驾产业新生态

面对行业挑战,印奇提出 “联盟化发展” 破局之道,其 “模型、规则和地图” 三层 “汉堡包理论”,清晰勾勒出智驾系统核心架构。他强调,具备大模型能力的公司才有望实现世界级智能驾驶,智驾行业应加速走向联盟化,千里科技将先服务好吉利等战略客户,共同打造世界级智驾解决方案与产业联盟。

这一思路与吉利的整合战略高度契合。今年 2 月极氪完成对领克的股权交割,三季度吉利与极氪合并稳步推进,形成 “一个吉利汽车” 下的清晰品牌矩阵:吉利银河主攻主流新能源市场,领克固守高端阵营,极氪瞄准豪华科技领域,生态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资本市场已捕捉到吉利转型价值,贝莱德、先锋、高盛等国际机构纷纷增持,推动其机构持股比例升至 57.82%。目前吉利市盈率仅 10.75 倍,显著低于比亚迪的 22.39 倍,形成 “估值洼地”,随着新能源品牌放量与生态协同红利释放,市场对其估值向 “科技出行企业” 修复的预期强烈。

业绩层面,截至 10 月底吉利年内累计销量达 247.7 万辆,全年 300 万辆目标完成率超八成。2026 年公司计划保持 “每季度 1-2 款新品” 推出节奏,加速全球化布局,预计海外销量增长 50%-80%,新能源车占比近半。

印奇倡导的 “联盟化发展” 与吉利的 “智能化转型” 形成强大合力,中国智驾已从技术论证走向规模化落地,正开启从 “国内领先” 迈向 “全球前沿” 的新征程。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