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健康信息处理大会(CHIP 2025)在广东举办,医渡科技在本届大会上表现亮眼,不仅夺得“医学NLP代码自动生成测评”任务第一名,其前沿算法论文也荣获大会“最佳论文奖”。这双重荣誉,充分印证了该公司在AI医疗赛道兼具技术“硬实力”与学术“软实力”。

技术破局:医学NLP代码生成方案评测夺冠
本届CHIP评测任务吸引了超1000支队伍参与。其中,“医学NLP代码自动生成测评-识别符合临床试验入组标准的患者”任务,因直击患者招募成本高、效率低的行业痛点而备受关注。
该任务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米岚、上海商学院陶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宗辉、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文栋等多位产学研专家联合设计,旨在回应核心挑战:AI生成的代码是否真正可靠、合规?如何打通从科研数据到临床服务的转化路径,实现AI的真正价值?
为此,评测设置了19个类别、51条真实临床试验筛选标准,对大模型生成标准化医学NLP代码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医渡科技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团队凭借创新的技术方案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
在评测任务中,面对大模型处理海量数据的高算力瓶颈,团队创新思路,将其转而用于生成轻量级、可复用且低依赖的专业NLP代码。

医渡科技算法专家李思敏在汇报中介绍,方案融合了智能Schema拆解任务、多样化病例示例采样、智能体驱动的代码迭代以及双重策略融合等多项创新技术,显著提升了代码生成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这套方法成功验证了AI生成高质量医学代码的巨大潜力,能够在确保筛查准确性的同时,大幅降低对医院硬件的要求,为大规模临床自动化筛查提供了可行路径。
场景为王:智能患者招募落地显成交
技术的价值,最终由场景定义。 此次评测夺冠,验证了医渡科技在医学NLP与代码生成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为其将前沿能力转化为产业级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技术已在智能患者招募这一核心场景中得到应用。
医渡科技基于自身沉淀的海量知识库、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能力条件等,对模型进行预训练和精调,构建了患者招募智能体iRecruitment,该智能体展现出显著优势:大模型模式可节省90%以上人工配置成本,对医院多元异构、低质量数据具有强适应性,能大幅降低治理成本,并支持多模态数据,全面提升患者招募的精准性和效率。

构建“可信任、可解释、可落地”的AI应用,是推动医疗行业智能变革的关键。目前,公司通过“数智双中台”已赋能全国30余家三甲医院构建自主AI能力;打造的智能诊疗助手辅助医生服务2.6万患者,医生Copilot等应用产品体系,已在25个典型场景中完成深度打磨,实现从病历生成、预问诊、辅助决策到到患者教育的全流程赋能,持续推动AI医疗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落地”。
学术引领:最佳论文奖彰显创新策源力
除技术实践外,医渡科技的学术创新能力同样获得认可。医渡科技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闫峻博士团队的研究论文《Enabling AI Scientists To Recognize Innovation: A Domain-Agnostic Algorithm For Assessing Novelty》荣膺本届大会“最佳论文奖”。

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相对邻居密度”(RND)算法,以解决AI驱动科研中的关键挑战——如何跨领域量化评估科研想法的新颖性。RND通过衡量一个想法在表示空间中与其相邻想法的密度差异,突破了传统方法的领域局限性,为AI辅助科学发现提供了可量化的创新度量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会议期间,闫峻博士还主持了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与多位专家学者就脑健康数字化评估、AI医院临床部署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从算法突破,到医院的场景落地,医渡科技始终坚持以真实需求牵引技术创新。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融合,携手各界伙伴,为构建更高效、更精准、更可及的智能医疗未来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