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行业对AI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AI算力正处于大规模布局与投入阶段。然而,诸如训练算力、推理算力、通用算力、信创算力等不同类型算力,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前段时间,数据研究机构IDC发布《2025第二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在AI需求的强力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增长——第二季度厂商总收入同比增长60.2%;加速服务器市场同比增幅高达201%,成为推动整体市场爆发的核心引擎。
从这份报告看,中国服务器市场可以用“激增”“超高速增长”来形容。“这一轮增长,绝非简单的‘备货行为’,而是折射出中国算力产业逐渐迈入以AI为核心驱动力及政策导向‘双轮驱动’的发展期。”作为行业多年从业者,超云总裁房玉震深有感触。
那么,增长周期背后有哪些驱动力?房玉震分析,一是市场需求驱动。其中,AI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全面提速,引爆了对算力的需求,生成式AI在金融、制造、医疗、政务等领域的应用从试点走向规模化部署。
二是政策导向驱动。“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的发布,让各行业加快AI落地的节奏;“东数西算”工程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带动大规模基础设施采购;算力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让金融、运营商、能源等行业对国产算力的需求更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还提到“非加速服务器市场回暖”与“加速服务器市场狂飙”并存现象。房玉震认为,这正是当前中国算力市场的现状——正从“单引擎”迈入“双轮驱动”阶段,这也是AI浪潮深入产业的直接体现。
“这一现象对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分析师陵锋说。比如,对上游芯片厂商来说,需要提供更丰富的算力产品组合,支持从通用CPU到AI加速器的多元异构架构;对服务器厂商来说,必须具备“软硬协同”的全栈能力,既能提供极致性能的AI服务器,也能交付高性价比的通用服务器,并实现统一管理;对系统集成商与云服务商来说,需要构建更灵活的混合算力调度平台,实现AI算力与通用算力的资源池化与智能分配。

从全球市场看,有数据显示,服务器支出增长97.3%。由此也可以看出,“全球性”算力呈现投资热潮,各国都在加码AI投资,凸显算力已成为各国竞争力的基础设施。房玉震分析,在服务器产业领域,中国已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领域开始“领跑”。
中国的服务器产业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市场规模与应用场景的丰富性,拥有最庞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试验田;二是产业链的完整性;三是响应速度与定制化能力。

“我们抓住的机遇,正是AI商业化落地与国产化替代的‘双风口’。”房玉震说。在2025年上半年,超云取得出货量增速第一、销售额增速第二的成绩。这一成绩背后的原因,一是前瞻性布局AI算力,推动AI产品创新与场景落地,应用于互联网、公共服务、教育等行业;二是深度绑定国产化替代浪潮,多年来不断加大信创产品的研发投入。
在AI与通用服务器市场“双轨并行”的背景下,房玉震认为,企业要坚持“双轮驱动”,但资源重心需进一步向AI侧倾斜。
比如,在今年7月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超云发布液冷智算服务器R8429 L13。该产品能够适配多款主流国产AI加速卡,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图形图像处理等多种场景。“液冷技术的普及,让算力进入了‘AI先行’阶段。”房玉震说。

超云液冷智算服务器R8429 L13
未来,对于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而言,不仅要抓住当前的增长机遇,更要通过持续技术积累、能力提升,推动中国算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