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八届进博会的灯光照亮黄浦江畔,连续八年参展的松下以“美好生活从家延伸到城市”为主题“全勤打卡”。展台中,搭载AI的冰箱识别食材并推荐菜谱、四筒全热泵洗烘护一体机体验者络绎不绝、智能座舱交互界面流畅切换——这一幕,既是进博会全球开放平台的魅力彰显,更是中国科技产业从消费升级到产业跃迁的进阶之路的缩影,而松下始终以精准洞察与务实行动,成为外资企业深度融入中国科技发展的鲜活范本。

第八届进博会松下展台
锚定品质需求,同步中国科技生活化步伐
早年间,中国科技产业的核心命题是“让技术惠及民生”,消费市场从“基础满足”向“品质升级”快速迭代。外界清晰看到,中国家庭对健康人居、智能便捷的需求日益迫切,从空气净化到精准温控,从单一家电到场景化解决方案,消费端的科技诉求推动着市场变革。
此时的松下敏锐捕捉趋势,利用百年潜心研究得到的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在日本可持续发展健康智慧城市SST(Sustainable Smart Town)领域获得的经验,在中国开展了全新智感健康事业(Wellness Smart,简称WS)。作为生活和居住空间领域的专家,将成熟技术与中国本土需求结合,致力于成为提升物业价值、实现美好生活的伙伴。
比如,第三届进博会上,松下空气、水、光一体化解决方案亮相,精准契合了中国消费升级的脉搏;同年,在进博会全球首发的6恒气候站,如今已迭代至3.0版本,加湿模块、PM2.5传感器等核心部件联合中国供应商研发,覆盖1500平方米空间的适配能力,完美呼应了“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的民生政策导向。松下以“产品创新+本土适配”,成为中国科技生活化进程的同步者,让外界看到外资企业融入中国消费科技生态的精准路径。

松下6恒气候站
松下精准把握存量住宅翻新的需求,覆盖中国家庭全生命周期,在第八届进博会的生活空间中,展示了为都市达人夫妇打造的多变客厅空间、为四口之家打造的注重互动的厨房空间、为精致白领的三口之家打造的治愈放松的卫浴空间、为活力银龄夫妇打造的舒眠卧室空间——这正是对“好房子”政策的积极响应和探索。

松下进博会生活空间展区
聚焦数智绿色,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
随着中国科技产业重心转向“实体经济提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成为制造业转型的核心关键词。外界普遍关注到,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跨越,工厂智能化改造、产业链协同升级、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产业界的共同追求,技术创新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深度渗透。
松下迅速调整战略重心,从“市场参与者”转向“产业协同者”。在进博会上,其展台故事不断丰富:轨道交通站台门解决方案,为城市通勤安全筑牢科技屏障,产品基于中国完善成熟的产业链,在中国进行开发与制造,现已拓展至全球市场。同时,面对“双碳”目标,松下在华以“绿智造 创未来”为口号,通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自动化提高效率等,截至2024年度已经打造了14家零CO2工厂。这一系列布局,精准对接中国制造业数智化、绿色化需求,让外界看到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产业科技升级的务实担当。

松下轨道交通站台门解决方案
深耕AI战略,赋能中国科技核心突破
“十五五规划”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在其中被多次提及,成为“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部署,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进入“核心技术攻坚与生态共建”的新阶段。外界清晰感知到,中国正聚焦AI基础设施、高端芯片、关键材料等核心领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将中国视为创新核心场域。
中国政策导向与外资企业创新的融合,在进博会上得到了生动体现。第八届进博会上,松下中国首发AI战略,以“两端赋能”为核心深度融入中国AI产业浪潮。一端聚焦用户场景,以搭载AI技术的智能家电、空间、服务等融入生活、生产场景,为用户提供便捷、智能的解决方案;另一端深耕产业基建,为AI算力关键设备提供核心元器件、材料及配套设备。
在用户场景端,松下全球首创四筒全热泵洗烘护一体机Alpha G5,通过AI技术重构高端洗护体验。还将AI技术从单个产品延伸到空间系统,创新推出“1+N+X 家庭智联空间系统”,即用1个中心、链接N种家电、满足量身定制的“X”附加价值的需求。让洗衣机、冰箱成为 “个性化智能顾问”,契合中国中高端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方向。在生产层面,松下也构建了AI驱动的全链路优化体系,其物流智能动线系统通过场内场外一体化AI调度,实现仓储物流全流程智能化。

松下全球首创四筒全热泵洗烘护一体机ALPHA G5
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正是源于松下在中国拥有强大的本土AI研发力量。其伞下松下电器软件开发(大连)有限公司是松下集团海外最大研发中心,专注智能家电、车载系统等领域开发。松下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为智能制造、智慧办公等领域提供120余种综合解决方案。
在产业基建端,松下在广州、苏州、上海等地持续扩大产能布局,投资电子材料工厂,总投资金额达15.1亿元,直指AI生成式服务器的核心材料需求,成为中国AI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2024年面向AI服务器的电容器销售额翻倍,面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MEGTRON」多层基板材料的销售额增长70%,松下还通过向设备商提供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产品,用于AI服务器及光通信模块等配件的制造,相关销售业绩增长超30%。松下用业绩印证了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政策同频共振的成效。

松下展出用于AI服务器的设备
与中国科技共成长,续写双向奔赴新篇章
从消费科技到产业科技,从数字化到AI赋能,中国科技产业的每一次跨越,都能看到松下精准响应的身影。这份“适时而变、深度融入”的坚持,成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的范本 ——它既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也不是被动的市场跟随,而是基于47年本土深耕的需求洞察,将自身技术优势与中国科技发展蓝图精准对接,实现“中国研发,全球共享”“中国需求,全球创新”的良性循环。
正如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所言:“中国不仅是消费大国,更是创新大国。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如今,在“十五五规划”的指引下,松下仍在持续加码:松下推进的智感健康生活WST业务已展开41个项目,订单户数达到1.7万户,呼应“健康中国”“银发经济”发展;AI战略“两端赋能”持续推进,特别是应用于AI服务器的电子材料工厂的投资布局,助力“人工智能+”场景落地;产业链协同不断深化,与中国3000家供应商共筑创新生态。
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浪潮奔腾不息,松下的八年进博变迁,早已超越一家企业的业务调整,成为全球科技企业共享中国机遇的缩影。未来,随着中国科技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松下将继续围绕健康智能住空间、移动出行、智能制造三大事业,并以技术创新为纽带,以长期主义为底色,与中国共同成长,书写更多“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科技故事,为全球外资企业扎根中国提供可借鉴的成功范本。(记者 郑伟)
转载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