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由中国管理·全球论坛组委会、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以下简称C50+)主办,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发布盛典在山东青岛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以“AI+管理:铸就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中外管理菁英,共同探讨AI时代的管理变革与创新。其中由《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何伊凡主持,创维集团创始人、开沃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九如城集团创始人谈义良,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大汉国际工匠院创始人傅胜龙,一心堂集团董事长阮鸿献,北京工商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谢志华等人参与的“以实践为师,从场景出发”圆桌论坛,以跨行业的实践碰撞,成为整场盛会的思想焦点之一。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人与人之间,而是一个人自己的知与行之间。”何伊凡的开场引言,精准点出当下AI管理转型的核心痛点——如何将技术叙事转化为业务实效。来自制造、养老、社区服务、医药零售与教育领域的五位嘉宾,用各自的实践案例给出了答案:场景,正是连接“知”与“行”的桥梁。
创维从青岛海信代工起步,如今以家庭AI智能场景重构竞争力;九如城深耕养老照护,在标准化与温度间寻找平衡;大汉控股从“造城”转向社区运维,以订单化破解服务难题;一心堂45年坚守医药零售,从“卖药品”迈向“做健康管理”;谢志华则从教育视角强调“教育的根本是感受知识背后的场景”。五方实践共同勾勒出AI时代管理转型的底层逻辑。
场景即战场:AI破解行业真问题的实践路径
当前,企业面临的不再是技术有无的问题,而是技术如何与业务“血肉相连”的挑战。
医药零售领域正面临从“产品思维”到“服务思维”的转型阵痛,阮鸿献直击核心:如何让“健康中国”战略与“未病先防”理念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服务?一心堂的解法是双轨并行的场景落地:对患者端,通过精准供给保障基础健康需求;对健康人群,基于116种药食同源食材,结合“三高”等体征提供个性化方案,践行“70%健康靠自我管理”的理念,让健康管理从口号变为日常。
数字化转型的阻力往往来自组织内部,傅胜龙坦言,“利益惯性”是最大障碍——数字化去中间化会触动部分岗位的责权利,“做转型的这些人,不愿意革自己的命”。他的破局之道是总部抓订单,通过订单解决组织层级问题。具体实施是总部收归物业事权、人权、财务权,形成标准化订单,进而推动各岗位“订单化、数字化”。傅胜龙强调“数字化的本质就是订单化”。
养老行业的规模化与个性化矛盾尤为突出,谈义良给出了“总部轻量化”的解决方案。九如城1.5万员工服务近100万客户,仅靠36人总部支撑,核心在于“信息化打底+数字化赋能”。通过收购数字化公司搭建专属系统,九如城实现了机构照护向家庭照护的场景延伸,让一线员工借助系统精准响应需求,印证了“把总部做小、把基层做大”的管理智慧。
面对增长乏力的家电红海,黄宏生看到了AI带来的破局点。创维的策略是让电视成为家庭AI中控核心,链接冰箱、洗衣机等全屋家电,并拓展AI翻译、家庭健身等新功能,从而重新激发消费者的换新欲望。创维的实践表明,AI是制造业“触达亿万消费者”、在饱和市场中创造新增长的新抓手。
谢志华从理论高度升华了实践,他指出健康管理需兼顾“精神与物理疗法”“规律与个性疗法”,系统疗养比局部单点疗养更重要,个性疗法比通用疗法更重要,企业管理亦如此。数字化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要分两步走:先以人工替代解决标准化场景问题,再通过“人智革命”让数字技术嵌入认知判断场景,实现员工“自组织、自决定、自调整,自改变”,最终达成内外信息协同的共生状态。
AI落地场景,组织架构是关键
当被问及AI如何具体落地,傅胜龙用“订单春夏秋冬”的比喻,生动诠释了数字化管理的全流程架构:春天设计订单响应B端需求,夏天执行订单明确任务,秋天验收结算闭环流程,冬天数据分析优化迭代。这套架构既解决了业主与物业的矛盾,更通过明确的价值导向提升了员工心理品质。
谈义良则分享了九如城的“工单动态调整”AI应用实践。依托16年数字积累,九如城在家庭照护场景中嵌入AI系统,员工遇到突发情况时可实时获取临床处理支持,实现“机构专业能力向家庭的无缝辐射”。谈义良表示“我们员工在家庭当中就随时能够用AI来帮助自己完成工单任务”。
海量用户服务的精准化难题,在光伏行业尤为突出。黄宏生透露,创维光伏面对数百万不同屋顶面积的用户,用AI实现了两大突破:快速完成屋顶光伏设计提升落地效率,生成“每日发电量、电网收益、年度省电”的专属报表增强用户信任,这一场景化服务助力其跃居中国户用光伏第二名。
阮鸿献则认为AI在传统零售中的定位是“效率工具”。他主张将烦琐的数据分析交给AI,从而解放员工的时间,让他们能更专注于具有创造性和情感链接的“用户健康服务”。他强调在管理企业和创立企业的时候,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但工具的价值,最终要转化为服务的价值。
“AI的使用,很大意义上不是孤立化、碎片化场景应用。”谢志华强调AI最了不起的特征是打破边界,实现高度信息整合。他提出,评估各项业务的创值能力、激发员工潜能和创造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协同供应链伙伴共同创造价值是AI赋能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四大路径。
AI时代的管理温度与初心坚守
技术可以提升效率,却无法替代人文关怀。从社区服务的贴心响应到养老照护的温情守护,企业的“发心”决定了场景的真实性,也决定了AI应用的价值高度。
“真正的场景是从企业家心里长出来,从用户心里长出来。”何伊凡的总结一语中的。AI能解决“脑”的问题——计算、分析与效率提升,但“心”的温度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九如城“让天下子女尽孝有道”的使命,让养老服务超越技术本身;一心堂“为用户健康负责”的坚守,让数据推荐充满人文关怀;创维怀揣“用AI点亮亿万家庭智慧生活” 的追求,用科技点亮日常;大汉控股“解决社区真需求”的执着,让订单管理承载民生温度。
这场圆桌对话揭示的,不仅是AI管理的实践方法,更是新时代中国管理的精神内核:以场景为根,让技术落地有声;以AI为器,让效率精准提升;以良知为魂,让管理充满温度。正如此次论坛现场发布的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所倡导和彰显的,这些源于实践的智慧,正在为中国企业铸就新质生产力锚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