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又一次活跃在时装周舞台上。
10月16日,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收官日。傍晚,微风徐徐。上海老市府大楼天井下,一场由“三条纹”带来的大秀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启。三条纹T台上,赛车、冰球、武术、街舞……看似风格迥异的元素被有机串联。期间,多个话题冲上热搜。
对于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老员工们来说,这场大秀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意义。自2022年萧家乐挂帅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以来,由本土团队负责的中国市场开始反弹,至今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增长。
业绩复苏背后,成立20周年的上海创意中心(以下简称“CCS”)功不可没。据统计,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超过60%由本土团队设计,95%为中国制造。如今,这场品牌大秀也被交由CCS全权负责。
大秀尾声,身着黑色工作服的伍景熙(Patrick)带着CCS设计团队走上T台向观众们致谢。Patrick是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产品高级副总裁,也是CCS的负责人,此次大秀是他与CCS团队首次走到聚光灯下与消费者们见面。
据Patrick透露,本次大秀上由CCS团队设计、闪耀于秀场的百套造型中,将有超80%的单品在未来分阶段与消费者们见面,实现从秀场到街头的转化。这一切,都是本土团队的创意表达。
从产品维度,阿迪达斯如何发现并回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又如何把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意?10月17日下午,Patrick对此进行了回应。
和消费者一起再造“三条纹”
“从最初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开始,每位伙伴都毫不犹豫地投入支持,一步步推进,以我从未想象过的规模及形式展现——这份信任,是成就一切的关键。此次活动虽告一段落,但我们共同创造的这份精彩与感动,成为team adidas迈向下一段征程的强大力量。”活动结束那晚,Patrick发了一条朋友圈。为了呈现此次大秀,他带领的CCS团队前前后后忙了四个多月。
CCS成立的20年间,角色几经变换,重要程度也与日俱增。这从侧面反映出阿迪达斯在本土化经营策略上的偏向。“我们对中国市场有着坚定的信心和承诺,而今年满20岁的阿迪达斯上海创意中心正是我们实现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庆祝CCS成立20周年时,阿迪达斯全球CEO古尔登寄语道。
在Patrick眼中,CCS成立至今有着三个关键节点:第一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年尽管CCS的团队还不够完备,但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团队基本实现了以本土化作为产品理念的第一步;第二则是与李连杰合作的“武极”系列,代表着阿迪达斯第一次赋予本土自主研发的权力;第三则是2019年,CCS开辟了鞋类设计板块,可以真正以本土研发的理念解锁整个亚太地区对应的资源。
在这支年轻的团队身上,拥抱创新、尝试各种可能性的特征变得更加明显。当下,这些年轻人正准备与消费者一起“再造三条纹”。
问:我们注意到,这场大秀关注到了很多相对小众的运动领域,能简单讲讲这次大秀的理念吗?
Patrick:这次大秀的设计理念,是奔着“展示可能性”去的,从品牌的视野,再结合对消费者的认知,探索阿迪达斯到底还有什么可能性,依照着每一个品类的核心人群去不断挖掘,发现还有这么多可以想象的东西,然后就有了这个Show。一开始是打算做一些大家没想象过的东西,随着事情的推进,很多没可能性的都变成可能。超过80%的产品可能在明年不同阶段陆陆续续和消费者见面,真正地落实到生意里。
问:现在年轻人的爱好愈加难以捉摸,你们怎么找到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链接?
Patrick:想去了解一件事情,必须要自己亲身体验,也要把自己融入进去。第一,我们整个产品团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每天都有很多想法,会激发我们去想一些新东西。所以懂得怎么去聆听、抓取信息,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第二步,当我们了解了初步信息,我们会和消费者展开对话,去看看消费者到底是怎么想的。交流当中,我们会汲取更多的信息去丰富产品。第三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勇于去尝试。很多事情不做也不知道,我们不再拘泥于投入和回报,更多是以一个开放的形态和消费者互动,看看消费者给我们的反响是怎么样的。
比起品牌告知的内容,今天的年轻人更喜欢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年轻人也希望有人抛出话题,并和他对话。我们扮演的角色除了抛出话题,还有互动,慢慢消费者就觉得交流是有效的交流——既能满足情绪价值又能汲取到能量。因为我们和消费者不仅仅是一件产品的交易,我们和消费者维护的是一生的关系,当你和一个人要共处一生,一定是通过互相了解、互相沟通,才可以建立信任,才可以使得他和你不离不弃。
问:听起来是消费者和你们一起“再造三条纹”?
Patrick:是的,现在年轻人更愿意去表达自己,更愿意去和世界、事物互动,所以我们要从当中汲取信息,然后去裂变我们的产品。
当下的消费者,和20年前甚至40年前的消费者,本质上已经非常不一样,因为今天信息渠道的发达,消费者们有更多渠道表达。坦白说,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大趋势都是通过共创得出来的。
因为今天消费者的观念变化了,使得“三条纹”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但我觉得每一个年代,我们都是跟着消费者的想法、理念去做互动。可能20年前更多是需要品牌去输出、去引导,而当下,消费者是喜欢共创,未来可能消费者又有另一个新的面貌。我觉得每一次,我们都是拥抱消费者去做“三条纹”的创作。
深耕本土化从中国走到世界
过去几年间,CCS团队相继推出了新中式外套、花苞裙、三叶草宠物系列、FOS系列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并反向输出海外。
得益于CCS贡献的本土创意能力,时至今日,在阿迪达斯的全球创意网络中,上海已不仅是为中国消费者创造、制造产品的基地,还是将所有产品输送到全球市场的中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四分之一的中国设计的产品被销往海外市场。
放眼阿迪达斯全球的创意网络,CCS是最为特殊的一个——背靠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CCS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需求洞察落地成产品,并快速迭代。无论是本土化实践还是创意迭代,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都走得颇为靠前。
问:CCS把创意变成生意背后,最重要的能力有哪些?
Patrick:一切的开始,肯定是观察消费者想要什么,或者是有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对我来说,我始终很相信一件事情——与消费者之间“有来有回”(的互动)。
比如FOS系列,我们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了三轮蝶变才有了今天这个模样。我们需要做的是怎么快速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做出调整。CCS是能真正快速做成这件事情的创意中心,CCS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背后有非常强大的制造业(柔性供应链)背书。
因为背后有这样的资源,我们才可以很准确、很迅速地实现我们的想法,才可以做好往海外的输出。因为中国制造业本身就是最有竞争力的,无论是性价比、效益,还是质量都是最高的。
问:以“万物寻宗”为例,CCS是怎么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
Patrick:我们更多是以采风的形式去了解、去交流,通过传统文化的故事启发我们去做创作,并用一个新的面貌表达。一模一样的东西只是复制,更重要的是怎么注入新的能量和力量,衍生出更多面貌。
我们会不断地去探索,第一,因为我们本身就觉得这是当下年轻消费者很关注的一个领域。第二,我们觉得有义务去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品牌既然深耕在中国,就应该挖掘中华文化之美,并把它输出。第三,我们作为中国人或者华人,有义务去推动我们的文化,我们会把它当作我们的使命去做。
问:CCS如何借用三条纹的能量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Patrick:三条纹是我们品牌很有力量以及非常有价值的品牌标签。
当三条纹和任何的文化结合、碰撞在一起,就会吸引大家关注。因为这往往不是一个符合常规想法的产品,却同时又充满记忆性的标签,使得它自然而然会被关注到。当大家进一步探索,就能发现原来产品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文化。这其实也是我们当时做新中式产品时得到的一个洞察。
我们注意到,大家可能喜欢一些中式的文化。我们加上三条纹之后,这些产品变得很不一样,突然间它变得好像平常穿也都不违和,很多消费者都很接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新中式发现原来海外有这么多消费者很喜欢我们中国的文化,很有共鸣。也自然而然发现,原来我们的品牌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够去传播中国文化。最近我们在日本上市了牛仔材质的盘扣系列服装,女士的新中式也有在一些欧洲的国家去发售,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文/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