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推“毫秒用算”,AI产业再迎全链条加速

互联网
2025
10/21
21:53
分享
评论

随着AI产业规模与技术、应用的不断升级拓展,AI算力基础设施已不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进入规模与质量并行提升的新阶段。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规划”),聚焦构建高速大容量、确定低时延、泛在广覆盖的城域网络,提出畅通毫秒用算通道,在全国范围内梯次推进毫秒用算网络建设,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银河证券认为,短期来看工信部开展“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直接刺激网络设备等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中长期来看为边缘计算和AI行业应用打开蓝海空间,建议重点关注算力调度与运维、算力基础设施、智能驾驶、AI行业应用等。联想集团等科技企业围绕“算力–网络-应用”的全链条布局,或受益于政策推动,加速进入成果兑现期。

算力“好用”带动万亿新投资

我国作为算力大国,算力总规模仅次于美国,高居全球第二位,但利用率不足40%,“算力孤岛”问题显著。尤其是在西部枢纽算力中心,利用率不足30%。

为此,本次行动规划的发布,对数据中心中心间(算力节点)、算力与用户间、数据中心内部的时延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面向基础设施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ms),面向重点场所实现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ms),面向应用终端实现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ms)。

银河证券表示,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刚性约束,形成算间-入算-算内的系统性升级,驱动算力从“可用”向“好用”演绎。其表示,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围绕在此前发布的“东数西算”节点展开,此次行动在此前基础上,就“城域算力接入时延高”“跨区域调度效率低”等短板,提出的精准破局方案,构建受指标约束的“算力中心互连-资源接入-应用可达”三维架构,将促进算力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银河证券认为,这一过程需要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大面积升级替换,间接推动算力芯片、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网络传输关键环节的需求增长。同时,行动规划推进任务式调度、算网运维智能体发展,边缘计算与算力调度将成为推动智能算力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边缘计算节点密度,可以将算力资源下沉到城域网络边缘,支持AI应用调用云端大模型及海量数据,特别是对于多模态大模型,降低时延可以优化客户端交互体验。通过构建“云-边-段”一体化算力调度系统,结合AI智能体驱动网络监控,实时检测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指标,形成算网运维智能体。

简而言之,行动规划为算力基础设施带来了网络、边缘计算、算力调度三大环节的明确政策机遇。据测算,为实现前述目标,2025-2027年三年间预计将带动8000亿至10000亿元的巨额投资。投资将梯次展开,2025年约为3000亿元,随后两年加速扩张。

一些具备前瞻性眼光的科技巨头,已提前锁定这一万亿级的产业机遇。

在今年5月举办的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World)上,联想集团对其问天数据网络产品线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推出面向智算中心层、数据中心层及园区网络层的全新产品和方案,包括面向下一代融合网络的多业务核心交换机联想问天NE7550G-8C,支持超大规模组网的新一代高性能核心交换机联想问天NE9770G-4C,专为AI场景深度优化的高密度400G交换机联想问天NE8770-64QC,以及主打“开箱即用”的集成化交付模式的万全AI一体机网络方案,凭借RoCE架构融合、微秒级低延迟传输等突破性技术,满足400G超高速率与99.999%可靠性的严苛要求。

此外,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在今年实现了全面升级,针对多样化GPU型号、机内互联拓扑以及复杂网络架构,推出了联想自研集合通信库LCCL(LenovoCCL),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点内拓扑感知优化、节点间拓扑感知优化以及针对大模型训练优化等方面,有效提升了AI算力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算力调度方面,联想集团通过一云多芯和多池混部调度体系,实现算力高效供给,虚拟化损耗率优于行业基准80%,复杂业务场景下节省32%计算资源。在甘肃紫金云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中,联想集团帮助客户实现了脱敏数据跨区安全流动,并高效承载卫星导航、气象、能源等领域的科研算力需求,验证了其卓越的算力智能调度能力。

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中国算力基建市场规模突破2.8万亿元,同比增长32.5%;预计2025年将达3.6万亿元,增速持续保持在30%以上,其中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中信建投表示,AI带动的算力产业需求旺盛、景气度持续,虽短期可能因为市场波动、关税问题、筹码结构及估值切换等导致板块有所震荡、甚至调整,但我们依然看好,建议基于中长期视角,优配龙头。联想集团等实现全链条先期布局的企业,将有望在政策带来的增量机遇中,获得更可观的收益。

实时性应用落地按下“加速键”

算力从“可用”向“好用”演绎,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不仅促进算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身为算力使用行业的AI、工业智能化等领域加速发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AI应用特别是实时推理类应用对网络时延极为敏感,当网络延迟超过5毫秒,训练效率直接腰斩,时延成为制约大模型发挥效能的瓶颈因素。毫秒级算力网络使得AI应用能够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医院、马路等实际场景,是AI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门槛。

此次行动规划,亦特别强调了部分低时延AI应用场景的算力服务能力升级。规划提出,丰富算网融合业务,聚焦重点行业,鼓励企业结合差异化用算需求,提供弹性、普惠的算网服务能力,支撑工业质检、辅助诊断等典型算力应用交互体验提升,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银河证券表示,专项行动要求推动"算力应用毫秒可达,通过降低时延将推动AI应用商业化加速落地,特别是对于多模态等数据交互量较大的场景,将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同时,当前应用端发展仍以非实时性需求为主,随着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目标的逐步达成,实时性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有望得到长足发展。

当前,基于现有技术能力与算力支持,开拓AI应用的更多场景,正是AI科技巨头们持续探索的方向。

以联想集团推出的自研工业机器人“晨星”为例,此前其主要应用于电网场站、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场景的智能巡检。在今年9月举办的2025上海工博会上,联想集团展示基于六足机器人“晨星”的极地勘探方案,宣布突破解决极地科考中长期存在的极端环境下的进行科考作业等诸多挑战。这也标志着,联想“晨星”机器人成功拓展了极地勘探场景的落地应用。

在此次行动规划强调的另一场景——辅助诊断方面,联想集团的业务布局,也体现出低时延算力服务能力对AI应用场景拓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公司于近期推出的GPU 高级服务(GPU Advanced Services),在医疗健康领域聚焦 “高分辨率成像 + 远程医疗”,帮助医院实现 AI 辅助诊断的实时化。在乳腺钼靶检测中,其可降低推理延迟至 50 毫秒以内,使得AI 模型可在扫描完成后 10 秒内输出病灶提示,同时为远程医疗场景提供稳定支持。

工信部“毫秒用算”专项行动是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将推动我国从“算力大国”向“算力强国”转变。

银河证券指出,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持续推进,GPU迭代周期缩短以及应用端市场空间的逐步扩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时延的降低成为当下模型以及应用发展的重点。从“东数西算”到“毫秒用算”,我国算力基建正在完成从“空间布局”到“效率升级”的关键一跃,不仅带来网络、算力设备等领域的直接投资机会,更通过降低时延门槛,激发AI、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的发展潜力。在这场万亿级的变革中,诸如联想集团这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终将在市场中走出长期行情。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