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具身智能领域持续升温,国内外接连传来重量级进展。
10月9日,智元机器人官方消息显示,公司与上海龙旗科技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下达数亿元规模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预计部署近千台机器人。
同日,原力无限智能科技与时华文旅控股集团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项目总金额达2.6亿元,创下全球具身智能领域单笔合同纪录。
在海外,10月9日,FigureAI正式发布通过视频发布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公布Figure机器人专属的高产能制造基地BotQ目标首期年产能1.2万台,未来四年内累计生产10万台。
中银证券、天风证券等机构认为,全球各地企业密集释放重要进展,是具身智能产业技术积累与市场成熟度同步跃升的体现,表明行业正进入大规模商业落地阶段。信达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迎持续催化,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布局加速下,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创新突破下的机器人产业链机遇。智元机器人、星动纪元、联想集团、FigureAI等在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正展现出较其他企业更突出的长期价值。
企业、资本、政策共推,行业进入商业化拐点
时间拉长来看,10月以来的企业大单与重要产品迭代,并非偶然聚集。近几个月内,仅国内即出现多起亿元级大单。
7月11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标保1.24亿元,为当时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中最大的一笔。
9月17日,联想集团旗下联想新视界与轮胎行业龙头中策橡胶,在杭州达成亿元级战略合作,明确以当前AI检测技术为基础,融合具身智能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聚焦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及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同月,优必选科技获得2.5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采购合同,慧智物联与智平方签订近5亿元的内部部署计划。
中银证券表示:“整体来看,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正在进入快速演进阶段。过去几年,行业还停留在实验室验证与小规模试点,如今无论是Figure的持续迭代,还是国内企业的大额订单,都表明产业正走向大规模商业化。”
天风证券亦表示,订单集中释放的背后,是具身智能产业技术积累与市场成熟度同步跃升的体现,或许标志着行业正进入商业落地的临界点。
天风证券进一步分析认为,产业链各环节资本与技术力量正迅速聚拢,企业纷纷锚定自身优势,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卡位,同时区域政策为产业提供系统支撑,共同促成了具身智能技术逐渐走向落地。
资本方面,头部企业资本化进程持续加速。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8月21日,在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透露,年底预计完成C轮融资。
企业方面,8月20日,联想新视界与星动纪元在联想集团全球总部(北京)举行战略签约仪式,联合推出人形服务机器人智慧展厅解决方案;9月12日,埃斯顿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埃斯顿酷卓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目前正在工业场景进行小批量验证;9月12日,中超控股公告与合肥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署战略协议,在航空航天高温合金、机器人专用电缆等领域联合研发,推动材料和线缆系统国产替代。
政策方面,自2025年“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多地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核心算法技术突破20项以上;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北京亦庄国家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已集聚超过300家智能制造企业。
信达证券表示,在头部企业产业化和资本化进程加速,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背景下,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创新突破下的机器人产业链机遇。天风证券亦表示,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整合与积极产业政策,具身智能产业或正迎来体系化跃升阶段。
此前,银河证券发布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可达9731亿元,到2026年预计将超万亿元。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30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0万亿元。强大的产业动能和逐步扩大的市场规模,为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联想集团、星动纪元、优必选等成功开启商业化的企业,打开了巨大的上升空间。
聚焦垂直场景、核心技术,占据赛道竞争主动权
对于具身智能产业的后续发展,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表示,企业需锚定工业巡检、商超服务等商业化成熟度高的垂类场景,以“智能定界”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避免技术与应用脱节;重点攻坚灵巧手、多模态交互算法等核心技术,在赛道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技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高效转化。
国金证券亦表示,掌握需求场景以及硬件供应链的企业、品牌,相对竞争优势正在提升,同时拥有大脑以及硬件迭代能力和需求场景的参与者,仍然具备业内最顺畅的商业逻辑。
从周迪提出的垂类场景与核心技术两大维度来看,在工业巡检、商超服务等垂类场景上,国内头部企业已进行多年深耕。如联想集团于2020年即已推出首款自研工业机器人“晨星”,在智能巡检等领域开启落地应用。该机器人目前已经历轮式、四足、六足等多种形态的迭代,并在两网下属数十个场站、多个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成功应用。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联想集团基于“晨星”机器人为国网打造的“天枢”运维检一体机器人正式与公众见面,展现出强大的地形适应性与动态稳定性。“天枢”运维检一体机器人能轻松跨越20cm高障碍,胜任±45°坡度行走,并以70公斤以上的负载能力支持多传感器、作业模块挂载,全天候运行于雨雪、高压、高湿等极端场景。
联想集团于今年5月7日发布的“联想乐享壹号”人形机器人,则是公司在商超服务场景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目前,“联想乐享壹号”已在联想集团郑州、重庆、南京、北京、上海等多地旗舰店部署。“联想乐享壹号”也是首个通过ISO/TS15066机器人安全认证的商用级人形机器人。
在灵巧手、多模态交互算法等核心技术方面,联想集团亦进行了深入布局,并取得丰硕成果。
联想创投投资的星动纪元,推出了行业首款关节全直驱方案的仿人五指灵巧手 XHAND1,以其全直驱、快速遥操作、强化学习原生设计的方案特性,重新定义了仿人五指灵巧手的行业标准。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GS搭载的100kg负载灵巧手,可灵活执行按钮操作、断路器复位、螺栓旋紧等高精度任务,真正实现“操作有度、作业有感”。其在220KV变电站中实现了自主巡检与应急操作,重复定位精度达±5cm,已入选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应用。
前述“联想乐享壹号”机器人,作为联想集团推出的首款搭载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的机器人,则展现出企业超级智能体强大的多模态协同感知与交互能力。以超级购物场景为例,借助混合记忆机制,“联想乐享壹号”可实现商品推荐点击率(CTR)达到20%,相比传统商品推荐(2%-5%)实现4-10倍的转化提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有儿童凑上前时,“联想乐享壹号”甚至能弯曲手指,精准做出“比心”手势,展现出高度“人性化”的一面。
天风证券认为,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体正突破物理执行与人工智能认知的边界,加速融入生产制造、服务体验乃至日常生活等领域。通过精准锚定垂类场景与核心技术进行长期深耕,联想集团、星动纪元等具身智能赛道科技企业,正进入行业大规模商业化的潮头浪心,构筑起自身坚实的核心能力护城河,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