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解读国庆充电热:交通能源革命加速成型

互联网
2025
10/09
16:43
分享
评论

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再创新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日,全国高速公路单日充电量飙升至1748.58万千瓦时,同比增幅高达41.95%。

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早已超越“出行方式转变”的表层意义,成为中国交通能源革命加速、时代转型深化的生动注脚。

从车企产销两旺到充电需求爆发,一条完整的绿色交通产业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熟。而在这场变革中,充电桩的角色已悄然升级:它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而是串联起能源与交通的“能量枢纽”,沿着全国高速公路网、城市路网铺开,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效率高的新能源汽车“能量补给网络”。

图片来源:千库网

充电桩的“大踏步”前行,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加力”。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这是我国在部委层面针对大功率充电设施出台的专项文件,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并立下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数量力争突破10万台。

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落地成效。投融界获悉,2025年1-8月,我国持续加大超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8月底,全国配建大功率充电设备的充电站已达13379座,大功率充电枪数量超10万个。

这些充电设施的大范围铺开,恰似一剂强心针,为上下游产业链注入了强劲活力。

在车企端,消费者对长途出行续航顾虑的打消,推动“产销两旺”与“充电需求激增”的正向循环。而在能源领域,充电桩作为“能量枢纽”的价值正不断延伸。不少高速服务区已开始试点“光储充检”一体化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电池与充电桩联动,不仅降低了对电网的负荷压力,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

这张不断加密的“能量补给网络”,还在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交通格局。在城市,社区充电桩与公共充电场站的无缝衔接,让“家门口充电”成为常态;在乡村,随着充电桩向县域、乡镇下沉,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农村物流、短途出行的主力。

投融界CEO邹晴表示,这份亮眼的“国庆充电成绩单”,是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与技术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未来两年,更多高速服务区、交通枢纽将迎来充电设施的升级改造,而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入,还将实现充电桩的智能调度、故障预警,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预见,当“长途不焦虑、短途更便捷”成为新能源出行的常态,中国交通能源革命将迈入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