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ChatGPI为代表的离身智能实现智能涌现,AI技术逐步展现出逼近甚至超越人类的思维能力,如何让AI的认知拓展到现实的物理概念,并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物理世界,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以具身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浪潮迅速兴起。
近日,银河证券发布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可达9731亿元,其中机器人市场规模5229亿元,同比增长8.9%;自动驾驶市场规模4502亿元,同比增长17.5%,到2026年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万亿元。
万亿规模之下,银河证券认为,应用场景是具身智能产业化的最大突破点之一,落地能力极强的企业有望获取产业链主导而享受更高的弹性。联想集团等科技龙头不仅在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具身智能主要赛道有着深厚积累,还在自身业务与对外智能化赋能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布局,正展现出具身智能时代领军者的巨大发展潜能和投资价值。
“十五五”战略重点,万亿美元规模遥遥在望
作为三个“关键五年”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十五五”时期意义重大,既要巩固“十四五”开局成果,又要为“十六五”冲刺收官筑牢根基,直接关系到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同时,高层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任务,亦需要到2029年时完成。
结合发展环境与政策会议的重要指示,银河证券认为,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中国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逐步迫切,投资科技等于押注国家战略安全。“十五五”规划有望进一步将具身智能上升为支撑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核心赛道,实现从“基础布局、生态培育”向“核心攻坚、融合赋能”的战略升级,打造“具身中国”发展模式,重塑全球智能产业竞争格局。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浪潮,也将为“十五五”规划下最值得重视的板块之一。
事实上,近期政府亦高度聚焦具身智能相关产业发展,为“十五五”期间相关产业发展进行政策铺路。如在智能驾驶方面,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将抓紧编制新时期产业发展规划,聚焦车用人工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深入推进准入上路试点及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为技术落地提供政策与基建支撑。9月30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政策端的标准完善与基建布局,为具身智能产业技术迭代铺路。与之对应,企业端的技术升级与应用创新,亦呈现加速落地态势。9月以来,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布局动态及成果密集涌现。
9月10日,在Arm Unlocked 2025上海汽车会场论坛上,联想集团宣布,联想车计算率先完成基于NVIDIA DRIVE AGX Thor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项目的量产落地,包括L2++级别乘用车型及L4 Robotaxi商业化项目,并支持更多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应用。
9月23日,智界全系开启OTA升级,推送华为ADS4.0辅助驾驶系统,通过WEWA架构优化实现变道流畅度提升40%、重刹率降低70%,新增“车位到车位2.0”“风险路段智能限速”等功能,同时升级座舱交互体验。
特别是在2025上海工博会上,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集中释放技术突破成果,如联想集团展示基于六足机器人“晨星”的极地勘探方案,宣布突破解决极地科考中长期存在的极端环境下的进行科考作业等诸多挑战,为智能机器人在极限条件下的应用开辟新途。据悉,联想“晨星”机器人已迭代了轮式、四足、六足等多种形态。西南证券认为,这些企业成果的涌现,标志着机器人行业正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关键期。
长远来看,具身智能发展空间广阔,据亿欧智库预测,到2040年,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近3万亿元水平。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30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为25%。
西南证券表示,政策引导与技术落地形成协同推进态势,行业发展根基持续夯实,建议关注前期布局智能化领域,具备市场、技术、客户优势的智能汽车供应链企业,以及在机器人领域持续技术迭代,且有产能的企业。联想集团、华为等提前进行多领域布局的科技龙头,将在“十五五”期间享受具身智能行业的更多发展机遇。
聚焦两大方向,强落地企业将成主导
银河证券表示,较于其他新质生产力产业,当前具身智能推进速度、远期空间等均具备优势,行业具备强阿尔法属性;同时由于路线尚未收敛,各环节均存在差异化或边际变化较大的重点推荐方向,落地能力极强的企业有望获取产业链主导而享受更高的弹性。
结合2025 WAIC和WRC现场展示情况,银河证券认为,具身智能更易切入的应用场景,具有劳动密集、重复性强,风险高、结构化/简单半结构化相似等特点。其通过初期投入、后续运营成本、政府政策支持等维度,对具身智能落地投资回报情况进行衡量,归纳了筛选易于落地应用场景的两大方向。
一是技术可实现性方向,即在容错率高,执行速度/同步性要求不高,可重复纠错,易于收集数据的场景,具身智能具备率先落地优势。
如联想集团于今年5月7日发布的“联想乐享壹号”人形机器人,主打智慧门店、公共向导等服务,目前已在联想集团郑州、重庆、南京、北京、上海等多地旗舰店部署,表现出对周边环境动态的敏锐捕捉能力与强大的应对、互动能力,成为业内首个通过ISO/TS15066机器人安全认证的商用级人形机器人。
联想集团表示,“联想乐享壹号”通过在门店真实环境中运行,可为公司“擎天”智能体平台积累更多真实场景数据,不断优化模型算法,使其更适应终端设备的算力与存储限制,推动大模型从“云端”走向“终端”,让未来的智能体更加智能、高效。
此外,“联想乐享壹号”还能在博物馆、图书馆、交通枢纽等大型公共场合,充当“活地图”与“知识库”,针对游客的各类询问(如“我想看印象派画作”或“最近的母婴室在哪”),提供最优导览路线与详尽的背景信息解说。
二是成本效益方向,即在区别于自动化、能体现物体/任务/环境泛化性,能真正提高效率或降低死伤率的场景,具身智能同样具备率先落地优势。
前述联想集团于2025上海工博会展示的基于六足机器人“晨星”的极地勘探方案即是一例。联想集团提供的“晨星”六足机器人,凭借其卓越的地形适应性、极高的稳定性以及出色的自主作业能力,能够在极寒、暴风雪、碎石等苛刻环境中,长时间持续稳定地执行任务,极大提升了极地任务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显著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风险,推动了极地科考领域的智能化变革。在本次工博会上,该解决方案入选《2025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展现出我国具身智能研发企业在场景落地环节取得的显著成效。
此外,“晨星”机器人在智能巡检领域也表现出卓越性能。联想集团以其为底盘,为国家电网打造的“天枢”运维检一体机器人,不仅具备强大的地形适应性与动态稳定性,能轻松跨越20cm高障碍,胜任±45°坡度行走,并以70公斤以上的负载能力支持多传感器、作业模块挂载,全天候运行于雨雪、高压、高湿等极端场景;还配备7自由度机械臂与灵巧手,可灵活执行按钮操作、断路器复位、螺栓旋紧等高精度任务,真正实现“操作有度、作业有感”。
基于这两大方向,银河证券表示:“短期内我们看好特种、危险等领域带来的加速放量机遇,长期看好大模型等打通商业、生活服务等通用领域,同时关注部分规模体量大,且有较强资质壁垒市场带来的溢价空间。”联想集团旗下“乐享壹号”“晨星”两大品牌应用落地案例,正好对应特种、危险与商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印证了银河证券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判断。
中国信通院表示,未来,具身智能将在技术涌现式创新和突破下,实现“一脑多形”,即让一个智能系统适配各种形态的物理实体,如智能机器人、智能车辆等;实现“一机多用”,即让一个机器设备可以灵活地执行多种任务,适应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未来具身智能将从工业协作生产到柔性制造,从家务助手到医疗护理,从灾难救援到太空探索,深入融入人类社会。在“十五五”政策助推与企业自身应用场景落地探索的合力之下,具身智能的万亿市场,正为联想集团等科技巨头,释放日益巨大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