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调研:特色美食是核心吸引力之一 近五成人“为吃赴一城”

互联网
2025
09/30
21:19
分享
评论

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小城 ,这个十一假期,有人打算到浙江临海赶早市抢海苔饼,有人计划去甘肃天水炫一碗地道麻辣烫……“小城游”为何能悄悄成为假期出行的“新偏爱”?人们去小城究竟想找什么?

为了解大家对“小城”的期待,近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洞察发起调研,与1000位消费者深度对话,从出行意愿、核心动因到体验偏好,全方位还原“小城游”背后的需求变迁。调研结果显示:

超半数人十一假期计划“游小城”,超六成人想要找到人间清净。调研显示,54.2%的受访者在2025年十一假期有 “游小城” 计划,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寻找 “人间清净”,63.9%的小城游客表示,选择小城是想要“避开人流”,认为小城“更清净”;50.5%的人觉得在小城,能“静赏”自然景观;还有40.8%的人去小城是为了“沉浸生活,找回烟火气”。

近五成人认为去小城可以“慢下来”,更好的掌控旅行节奏。根据调研,有49.7%的受访者选择小城是想要短暂远离城市的快节奏,可以让自己慢下来;45.1%的人认为小城旅行更容易“节奏自由”。

逛菜场、赶早市是小城游特色风景线,54.2%的人偏爱小城“烟火气”。调研结果显示,54.2%的受访者喜欢去原生态古镇、古村落走走,不赶时间就停在那里放空自己,“看街头烟火”;43.6%的人会专门为“逛菜场、赶早市”奔赴一座小城,回归最朴素的生活烟火气。

近五成人拒绝做“流水线游客”,去小城就要“融入日常”。调研中,46.2%的受访者明确拒绝做“流水线游客”,32.6%的人希望在小城体验民俗,要参与,不只是看,小城游客想要做“小城临时居民”,而非“路过游客”。

近五成人会“为吃赴一城”,超四成人追“季节限定景色”。调研显示,64.7%的人选小城会先看“美食特色”,59.2%的人去小城先尝“本地美食”,47.2%的人表示会“为吃赴一城”。与此同时,43.9%的人会为看“季节限定景色”专门出发,35.4%的人因季节限定景色开始了解一座小城。

超半数人十一出行锁定小城,既要“找清净”,还要“慢下来”

“今年要去云南建水,体验一下坐着米轨小火车看稻田,尝一尝用玉米粒计数的烤豆腐,要清净有清净,要生活气有生活气,这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

调研中,类似的反馈印证了“小城游”的热度,54.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今年十一假期有“小城游”计划,来一场寻找“人间清净”的旅程是核心驱动因素,63.9%小城游客的首要诉求是“避开人流”,拒绝“在热门景区看人头”,他们看重“小城游客少、体验更清净”,50.5%的人觉的在小城,能“静赏”自然景观,“山林徒步能听到虫鸣鸟叫,不会被打断沉浸式感受”,43%的人表示:小城是“清净式旅游”,大城市是“热闹多元氛围”。

短暂离开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为一份“低干扰体验”而奔赴小城,静静等一场云海、慢慢逛一条老街。

47.5%的受访者表示,小城能让自己“慢下来”,在古树下坐着看会儿老人下棋,心里就很舒服,不止“放松”,更觉得找回了生活节奏。45.1%的人认为小城旅行节奏更“自主”,无需被固定攻略束缚,这满足了他们对“自身精神掌控感”的渴求;40.8%的受访者去小城追求“沉浸生活”,他们不想做“路过式游客”,更想成为小城的“临时居民”;38.3%的人为了“治愈内卷”前往小城,在他们看来,小城是“去班味”的能量补给站,可以提供一个“暂时逃离快节奏职场和生活”的出口,让人充分放松、舒适充电。

“消费友好”也增加了小城的吸引力,49.7%的受访者提到,小城的“高性价比”精准踩中需求,调研中,对于十一假期小城旅行的预算规划,“2001-5000元”是主流选择,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中等预算更合理,大部分小城游客注重“性价比与体验的平衡”,另有17.9%的人选择经济型的“2000元以内”预算,在大多数学生、年轻群体或短途旅行中比较常见。

除此之外,拍照不千篇一律(34.3%)、远离流水线旅拍(32.4%)、自我态度表达(25.2%)也是大家选择“小城游”的原因。

1

超半数人偏爱小城“烟火气”,不做“流水线游客”,要“融入日常”

“烟火气”是小城最打动人心的特质之一,本次调研显示,48.4%的人表示,“够意思”的民宿老板带着“逛早市”是自己在小城获得的“好体验”,43.6%的人会专门为“烟火气”去一座小城,比如去云南建水的西门菜市蹲烤豆腐、去浙江临海的紫阳街早市抢海苔饼,感受最真实的本地生活。菜市、早市这些小城日常,是在高效运转的一线城市生活中难得见到的“人间烟火”,是游客眼中不能错过的“独特风景”。

沾露带泥的一捆捆青菜、泡沫箱里鲫鱼乱跳溅起的水花、转角冒着白汽的包子铺……排队的阿姨们聊着“今天的萝卜干脆得很”,提着菜兜子的大爷蹲在路边,和卖豆腐的老伙计说着前一天的国际新闻,松弛的对话和交错的菜摊、早餐摊,藏着“烟火气”的踏实感,每一处都透着“日子本该这样”的鲜活。

“平时上班8点起床像是酷刑,闹钟响四五遍还挪不动窝,可去逛小城的早市,6点半就已经跟着人流往巷子里钻了,”回忆起上一次在临海赶早市的情形,在互联网大厂做运营的佳佳说到,不用赶打卡、不用想工作,就爱听大爷大妈讨价还价、摊主吆喝揽客的声响。

调研数据显示,54.2%的受访者去到小城,喜欢去原生态古镇、古村落走走,不赶时间就放空自己,看看大爷下棋、听听大妈们聊天,感受“街头烟火”;有29.2%的人就是被“烟火气”吸引,才首次关注到一座小城。去小城的朋友们,46.2%的人明确拒绝做“流水线游客”,32.6%的人表示希望在小城体验民俗,要“能亲手参与,不只是看”的那种;36.8%的人想要有能互动的“小众文化体验”,如看皮影戏、学打糍粑。

寻味“烟火”的“小城游客”们更愿意从“旁观式”的旅行转向“融入日常”的独特体验,成为“小城临时居民”。

而谈及去小城的“加分项”,46.5%的受访者觉得是实在的文化体验,非遗师傅手把手教学,做完的东西还能带走当伴手礼,非遗从橱窗里的展品变成了小城游客可参与、可带走的生活印记;40.7%的人表示在小城的“好体验”是能触摸到“生活质感”,比如清晨听到的方言叫卖、傍晚看到的炊烟袅袅,都像暂时“活在小城”而非“路过”;另有40%的人认为,“融入生活”的体验是去小城旅行和去热门大城市核心区别。

1

近五成人会“为吃赴一城”,超四成人去追“季节限定景”

“没去甘肃天水之前,刷到天水麻辣烫的探店视频就挪不开眼,到了之后连吃三顿,还买了底料回家。”小城的 “吸引力密码” 集中在 “不可复制的在地元素”,其中,小城美食,是驱动人们出发的第一动力,也是大家抵达后最难忘的核心体验。

根据调研,64.7%的人挑选小城时,会把“美食特色”放在首位,要找老字号小吃、应季新鲜食材,还得是“本地人常去的店”,坚决避开“专为游客设的网红餐厅”;59.2%的人刚到小城,第一件事就是钻进街头巷尾寻“本地味道”,可能是巷口摆摊的豆腐脑,也可能是社区里开了几十年的面馆;47.2%的受访者直言“抵不住美食诱惑”,会专门为一口吃的奔赴一座城;38.6%的人称自己是看到“美食探店视频”才第一次关注到这座小城。因为一碗麻辣烫、一份烧饵块,小城成了“心之向往”。

民以食为天,游以食为先。美食不仅是小城“出圈”的第一流量入口,更是一座小城最“有烟火气的特产”,它藏着当地的气候、物产与生活习惯,是能记一辈子的“味觉记忆”。对于游客来说,尝一口小城美食,就像与这座城握了次手。

在谈及“发掘或者被分享了哪些有意思的‘小城特产’”时,50.6%的受访者首选“一口出圈的‘城市味道’”,比如云南的现烤鲜花饼、丽水畲族的乌米饭;47.1%选择“季节限定的水果”,比如贵州八月瓜、山东烟台的大樱桃、陕西的火晶柿子;而有26%的人表示自己会被“小城特产”吸引去了解一座小城,比如因新疆阿克苏的“糖包子”无花果,记住这座边疆小城;因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萌生去茶山走走的念头。

“尝过还能带走”的便利,让这份“味觉记忆”有了延续性。调研显示,旅行中遇到心仪的“小城特产”,57.8%的人会直接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下单,不用拎着沉甸甸的行李赶路;42.3%的人日常也会在京东“特产馆”回购,哪怕不在小城,也能通过一口味道重温旅行时光。如今,“旅行尝鲜、电商下单”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是越来越多人的“常规操作”。

除了美食,限定景色、特色建筑、人文民俗,也是小城勾人的魅力所在。调研显示,43.9%的人会为“季节限定景色”踏上小城之旅,比如云南沙溪的春季油菜花海、新疆博湖的秋季候鸟,都是“追着季节去”的理由;35.4%的人因“季节限定景”对小城心动,如江西婺源的晒秋、西藏林芝的桃花沟,每一处都是“错过就遗憾”的景致;33.8%的人被“很对味”的原生态风景吸引,比如广西崇左的喀斯特秘境、内蒙古阿尔山的天池林海,用自然的纯粹打动人心。

建筑与人文文化也是出行的一大吸引力,46.9%的人会为“特色古建筑”专门去一座小城,比如山西应县木塔的巧夺天工、福建土楼的独特形制,都是“别处难见”的惊喜;33.2%的人会因“特色建筑”去跟一座陌生小城建立联系,比如通过吊脚楼知道贵州雷山县,因为六星街蓝墙小巷记住新疆伊宁;32.1%的人因“民俗文化”对小城产生好奇,福建泉州的蟳埔“簪花围”、浙江丽水的畲族凤凰装,都藏着鲜活的人文故事。

此外,32.3%的人追小众节庆(如四川西昌的彝族火把节),28.1%的人寻独家人文故事(如湖南花垣县的“边城”故事),24.9%的人因“戳心地名”出发(如云南漾濞、四川稻城), 这些独一无二的元素,共同构成了小城“让人难忘”的理由。

1

超八成对“小城游”给出正面反馈,浙江丽水成最多人私藏“宝藏城市”

“小城游”的最大魅力,藏在游客的真实反馈里。根据调研,超八成用户对小城旅行给出正面评价,64.7%的人表示“符合心理预期,值得推荐”,23.7%的人直言“超惊喜,比预期好太多,可能会再去”;这份认可也转化为更多人的出行意愿,82.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未来一年有小城旅行计划。

从目的地偏好来看,新疆伊宁(42.3%)、广西阳朔(34.8%)、江西婺源(31.6%)、内蒙古阿尔山(31%)、浙江丽水(30.7%)成为本次调研中受访者最向往的TOP5小城。它们凭借各自鲜明的特色“圈粉”:伊宁的边疆风情里藏着蓝墙小巷与维吾尔族民歌,阳朔的山水间能乘竹筏赏遇龙河风光,婺源的晒秋是秋日限定的人文景致,阿尔山四季皆景(春有林海、冬有不冻河),丽水的仙都景区则自带“仙侠剧同款”意境。这些“不可复制的特质”,让它们从众多小城中脱颖而出,成为假期出行的“新宠”。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参与调研的1000名受访者公开的“私藏宝藏城市”名单中,浙江丽水、江西婺源、内蒙古阿尔山位列前三。

1

为了让更多“宝藏城市”被看见,近日,京东旅行启动“宝藏城市”计划,首站就是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的浙江丽水,用户可在京东App搜索“宝藏城市”直达机酒预定、景点门票免费抢专属服务页面。京东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宝藏城市’计划,京东旅行会’包’下一座又一座宝藏目的地,为用户提供全场景优质旅行服务。”

调研显示,70.7%的受访者希望“宝藏城市”计划开发更多没被过度挖掘的小众小城,避免“小众变网红、清净变拥挤”,同时,更多用户期待平台提供更多的服务,58.3%想要“定制化套餐”,55.7%关注“透明化评价”,52.1%想要更多的“售后保障”。这些需求的核心,是希望“小城游”既能保留“小众感”,又能解决“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安心”与“特色”的双重满足。

事实上,大家选择“小城游”并非短暂的“跟风”,而是对“旅行本质”的重新探索。当人们不再执着于“打卡热门地标”,转而追求“清净感、沉浸感、慢节奏”时,小城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在这里,旅行不再是“赶行程、拍照片”的流水线操作,而是“吃一碗地道美食、逛一次早市、听一段本地故事”的真实体验。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