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VIV希未携AMD锐龙AI Max 赋能千行百业

互联网
2025
09/28
17:53
分享
评论

近日,“智赋生态 百业共荣” AMD & SEAVIV 锐龙 AI Max 生态交流会顺利举办。SEAVIV 希未联合AMD及AI生态核心伙伴,以 “AI 赋能千行百业” 为核心,通过嘉宾深度分享与场景实践展示,系统呈现基于AMD锐龙AI Max+395 处理器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打造端侧&边缘AI推理的优选平台,清晰勾勒从技术落地到全场景覆盖的 AI 赋能路径,AI赋能行业最后一公里,为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图片1.jpg

蓝图锚定方向:SEAVIV希未与生态伙伴共筑AI算力底座

AI生态的规模化落地,需要 “算力 - 算法 - 数据” 多维协同支撑。SEAVIV希未联合AMD、群联等优秀业内伙伴从硬件根基与软件技术协同双管齐下,共同破解行业痛点,为生态落地筑牢基础。

活动伊始,SEAVIV 希未产品与销售负责人胡仁江强调:“AI 赋能千行百业” 是SEAVIV希未的核心战略。他指出,SEAVIV希未围绕AMD锐龙AI Max+395处理器,构建了覆盖 “行业用户 - 专业用户 - 个人用户” 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在行业端,针对智慧教育、金融、物业、展厅等领域提供定制化 “硬件优化 + 大模型集成 + 软件定制方案”;在专业生产力端,通过 “硬件优化 + 大模型 + 生态整合” 助力开发者、创作者提升工作效率;在个人端,以 “硬件 + 大模型 + 使用简化” 为核心,推出 “开箱即用” 的产品,让 “0 基础” 用户也能轻松体验 AI。产品布局上,SEAVIV希未已规划迷你算力中心(AideaStation R1/R2)、AI 算力中心一体机(AideaONE R27)、AideaNAS、AideaPad 等系列——其中AideaStation R1 经底层优化,实现 Windows 系统下完美运行 Qwen 235B 大模型(区别于行业主流的 Linux 系统),速度达 15 token/s;R2 体积缩至 2L(R1 为 4L),实现 “小身材大容量”;AideaONE R27 是市面首款搭载 AI Max+395 的一体机;AideaNAS 支持四 / 五盘位,解决本地算力与存储协同痛点;AideaPad 定位 “移动 AI 算力中心” ,全面覆盖不同场景的 AI 算力需求,真正服务于实际应用。

图片2.jpg

随后,AMD 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介绍了AMD品牌发展并就锐龙 AI Max+395 处理器的技术优势做了深入解读,阐释了锐龙 AI Max+395 是如何为 SEAVIV 希未 AI 算力中心系列产品提供强大 AI 算力支撑。廖金宁提到,据知名品牌研究公司Brandz最近公布的数据,AMD今年在全球所有行业最具价值品牌的排名中位列第47位,市场影响力在快速扩大,品牌价值在快速提升。AMD 正将AMD 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打造成边缘/端侧AI领域的首选推理平台,它采用了CPU+iGPU+NPU三合一架构,16核32线程设计的“Zen 5” CPU核心,最高加速频率高达到5.1GHz,为传统计算任务提供了顶级性能。内置基于RDNA 3.5架构的全新集显Radeon 8060S,其最高规格高达到40组CU单元、2560个流处理器。令人惊喜的是它的超强AI异构算力,UMA架构更是带来的至高96G专属显存。这一性能组合,让 SEAVIV希未产品能在本地流畅运行 Qwen3-235B、Llama4-109B 等大模型,同时将部署成本降至传统方案的 20%,从根源上解决算力与成本的矛盾。此外,AMD 的AI生态伙伴Ripple AI针对该处理器搭建了 “波澜(RIPPLE)开发者平台”,提供工具、文档及远程测试资源。目前已经看到很多值得期待的端侧AI应用正在用锐龙AI Max+ 395进行适配,越来越多的基于锐龙AI Max+ 395的AI端侧落地方案即将到来,AMD也在积极推广并为生态落地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3.jpg

AI 赋能各行各业,不仅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更需要整个生态协同一起加速 AI 产业应用落地。群联集团厦门佳芯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安城详细介绍了aiDAPTIV + 解决方案,无需破坏性加装,仅需按常规规格插入 SSD 并搭配中间件,即可实现 “扩展 GPU 内存”,让Mini AI工作站有了成为训推一体的可能,并且有效解决 KV Cache 数据丢弃问题,Demo 显示,搭配方案回答 5 个问题耗时不到 1 分钟,传统方案需 4 分钟。这一技术与 SEAVIV 产品的结合,不仅打破了 AI 部署的硬件壁垒,还让SEAVIV的MiniAI工作站有了更多的商业落地场景,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教育机构等的 AI 部署门槛,推动大语言模型从 “助手” 升级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顾问”。

图片4.jpg

全场景渗透:从居家体验到政企深度赋能

SEAVIV希未的AI解决方案并非停留在 “技术展示” 层面,而是已实现从个人日常到政企核心业务的全场景落地,通过真实案例验证其价值。

SEAVIV希未政企中心交付负责人姜锋则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SEAVIV希未AI 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效。在智慧教育领域,SEAVIV希未聚焦 K12 场景,针对学校 “经费紧张、公有云数据不安全、私有云需机房运维” 的痛点,搭建 “零机房” 小型算力池 ——4-8 台 AI 工作站即可满足教学实验与教务管理需求,预装的 “启创人工智能大模型”与 RAG 框架实现 “到货即开课”,单台 395 可并发响应 5 个请求,token 速度 15-20/s,70B 模型可满足教研需求;若需更高算力,还可通过雷电 4 技术串联 4 台 395 设备,且配套的 AI 教育课程已纳入上海教育库。同时,智能手环响应上海第三季度政策号召,可实时监测学生心率、课外活动时长,数据同步至后台供大模型分析。在政务领域,SEAVIV 与魔术空间联合打造的方案,获 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DC)AI 领域创新设计奖,目前已在部分区政府科室试点 —— 单科室配置 1 台 395 作为算力中心,解决文档混乱、跨部门交接难、数据不出局域网的需求,后续还将开发会议纪要本地化生成、组织机构权限管理等功能。在党建领域,SEAVIV 与上海一大纪念馆签约合作,联合央企打造 涵盖 2021-2025 年党史资料及 20 万 + 件馆方未展出的数字化馆藏——“初光大模型”,推出 395 迷你算力中心及 370/260 笔记本,支持党史智能问答、学习路径定制,还能通过多模态功能生成党建美术元素,解决基层工作人员 “不敢设计、怕用错元素” 的顾虑。“场景驱动、软硬一体是 SEAVIV 希未政企方案的核心,这些案例也印证了 SEAVIV 希未‘从用户需求出发,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价值’的落地逻辑。”

图片5.jpg

在个人与专业场景,交流会现场设置的居家、自媒体工作室、教育三大体验区,让嘉宾直观感受 AI 的实用价值。居家体验区中,AideaPad 平板与 AideaNAS 联动,实现家庭照片智能分类与语音控制家居;自媒体工作室体验区,AideaBook R6 笔记本凭借 128GB 内存与高算力,4K 视频渲染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 3 倍以上;教育体验区,AideaStation R27 可实时生成教案、模拟实验场景,助力教师高效备课。这种 “从个人到行业” 的场景覆盖,印证了 SEAVIV “全场景 AI 生态” 的落地能力。

图片6.jpg

未来展望拓展边界:SEAVIV希未勾勒AI 生态长远蓝图

交流会中,SEAVIV希未进一步分享了未来 AI 生态规划,其高级产品经理滕翔表示,SEAVIV希未将围绕 “智能体进化 + 全栈方案深化” 两大核心推进,打造可持续的 AI 赋能体系。

一方面,打造 EAM 企业智能体管理平台 ——AI 需像员工一样被 “教导”,具备 “超长记忆、智力超群、永不离职、数量不限” 四大优势,通过反馈闭环、数据回流、知识库动态更新实现 “自我进化”,目前已开发规格查询、BOM 检查等智能体,覆盖产品管理、数据处理场景。另一方面,在全栈方案深化上,SEAVIV 计划推出诸如:客服、HR、库存管理等更多行业专用一体机,将 AI 能力封装为 “开箱即用” 的标准化产品;同时,在 “数据 - 算法 - 算力” 层面持续深耕 —— 数据端挖掘稀缺性、时效性等 6 大价值,算法端采用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用 3-5 千条系统访问数据微调模型的 “逐级递升” 策略,算力端完善从 AI PC 到 AI Server 的分级布局。滕翔强调,AI 区别于传统数字化的核心是 “取代人力、降低企业人力成本”,SEAVIV 内部搭建的系统月访问量已近4000次,正逐步验证 AI 的实用价值,未来还将探索教育领域 “1 学生 10 个 AI 老师”、个人数字分身等长期场景。

图片7.jpg

本次交流会,不仅清晰呈现了 SEAVIV 整合 AMD 锐龙 AI Max+395 处理器的产品生态布局,更通过实际案例与场景体验,验证了其 “软硬件一体、全场景覆盖” 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正如胡仁江在演讲中所说:SEAVIV 的目标不是做单一的AI硬件厂商,而是成为用户的AI伙伴,通过定制化方案让AI真正走进千行百业,帮助每个用户“触碰星辰”。未来,SEAVIV希未将持续深化与AMD等生态伙伴的合作,以 “软硬件一体 + 全场景覆盖 + 持续进化” 为核心,围绕 “行业 - 专业 - 个人” 全场景打磨产品,为智慧教育、金融、政务、家居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 AI 解决方案,实现 “智赋生态 百业共荣” 的愿景。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